人类:文明中的血与火

心远斋

<p class="ql-block">读美友《1897—帝国目光下的东方》之感悟</p><p class="ql-block">真实是延长书籍生命的本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融是历史规律。先进与落后的交替波澜壮阔。地域种族和所谓的国家无不在轮回中整合。让我们开阔视野,理性思考世界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文明:供奉轩辕皇帝</p><p class="ql-block">轩辕黄帝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初祖(与炎帝并称“炎黄”),“轩辕”是其名号(传其发明轩冕、车舆,因以为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创世与凝聚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陕西黄帝陵:</p><p class="ql-block">华夏文明:“华”意为华美、文明,“夏”指大国、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华夏人”是中华民族的古称,核心指上古至先秦时期以黄河流域为核心、认同华夏文化的族群,是汉族及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源头。</p><p class="ql-block"> - 起源:以炎帝、黄帝部落联盟为核心,融合东夷、西戎等部落,在黄河中下游形成“华夏”共同体,“华”意为华美、文明,“夏”指大国、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 文化标识:崇尚礼乐制度、农耕文明,以汉字为文化载体,坚守“仁爱”“中庸”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周边“蛮夷戎狄”(当时的文化区分,非种族歧视)。</p><p class="ql-block">​- 传承与发展:历经夏商周三代定型,秦汉大一统后,华夏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各民族文化,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认同,如今“华夏”仍是中国的雅称,“华夏儿女”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身份标识</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斗兽场:意大利罗马</p><p class="ql-block">意大利现在的首都是罗马 。自1871年它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后,1946年意大利成立共和国,罗马也继续作为首都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曾经的罗马帝国:斗兽场建成于公元80年(弗拉维王朝时期),当时已处于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阶段。</p><p class="ql-block">-地域、种族和所谓的国家无不在轮回中整合。</p> <p class="ql-block">孔庙:供奉<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圣先师孔子</span></p><p class="ql-block">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p><p class="ql-block">- 核心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言行被弟子辑录为《论语》,影响中国两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孔子墓</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供奉的是天主教 。它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为首的教廷就坐落于此,境内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之一(另两大为东正教、新教)。</p><p class="ql-block"> - 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信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尊《圣经》(新旧约全书)为经典。</p><p class="ql-block">​- 起源于公元1世纪基督教,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后,西部教会逐渐发展为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全球天主教的标志性建筑,各国天主教堂是信徒礼拜的主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的主要宗教战争,核心是教派冲突与政治利益交织,关键战役如下:</p><p class="ql-block"> 1. 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p><p class="ql-block"> - 核心:罗马教廷主导,以“收复耶路撒冷、对抗伊斯兰势力”为旗号,天主教徒对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军事远征。</p><p class="ql-block">​- 影响:共9次主要东征,虽短期占领部分圣地,却加剧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对立,也间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2. 胡斯战争(1419-1434年)</p><p class="ql-block"> - 核心: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抨击天主教腐败,其追随者(胡斯派)与天主教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影响: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先声,胡斯派的改革诉求为后来的马丁·路德改革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3.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p><p class="ql-block"> - 核心: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宗教战争,本质是天主教阵营(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等)与新教阵营(瑞典、荷兰、英国等)的对抗,掺杂领土与霸权争夺。</p><p class="ql-block">​- 影响: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确立“教随国定”原则,天主教在欧洲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欧洲政治版图重新划分。</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供奉女娲:</p><p class="ql-block">感念女娲创世、补天、造人的神圣功绩,她是华夏先民的神话信仰符号,而非体系化宗教的神祇。</p><p class="ql-block"> - 女娲在神话中炼石补天拯救苍生、抟土造人孕育人类,是“生命之母”与“救世之神”,古人通过祭祀表达感恩与敬畏,祈求繁衍、平安。</p><p class="ql-block">​- 供奉女娲:是华夏原始神话信仰,根植于上古先民对自然、生命起源的敬畏与想象,没有统一教义、教会组织,更偏向文化图腾与精神寄托,而非像天主教那样的制度化宗教信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没有“宗教战争” ——从未出现过以宗教教派对立为唯一核心、全国性或大规模长期厮杀的战争,这与中国“多元包容的宗教观”“政教分离传统”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华夏文明以“礼乐伦理”为核心,宗教始终是辅助性文化存在,未形成垄断性政治力量。</p><p class="ql-block">历代王朝多实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及民间信仰长期共存,即便有教派矛盾,也多被政治、经济因素主导,而非单纯宗教冲突。</p><p class="ql-block">本土信仰(如道教、民间神祇)与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均经历“中国化”改造,融入主流文化,减少了对立基础。</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华夏历史文化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最初为军事瞭望楼。晋灭东吴后,逐渐成为观赏楼。唐朝时,黄鹤楼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景观建筑。宋、元、明、清等朝代,黄鹤楼屡毁屡建。1981年10月,黄鹤楼重建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6月落成。</p> <p class="ql-block">罗马西班牙广场:</p><p class="ql-block">因广场上的破船喷泉而被人们俗称“破船广场”。</p><p class="ql-block">1. 建造原因:一方面是源于真实历史场景,1598年台伯河发大水,洪水退去后西班牙广场中央留下一艘半沉没的木船,这一景象成了喷泉的设计灵感;另一方面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原本的喷泉因水压小水流微弱,而破船造型能让水流先流入船身再从破洞溢出,巧妙掩盖了水压不足的缺陷。</p><p class="ql-block">​2. 建造者 :是意大利雕塑家彼得·贝尼尼和其子济安·贝尼尼,1598年台伯河洪水后教宗乌尔班八世下令建造,喷泉最终在1627年完工。</p><p class="ql-block">​3. 核心寓意:一是象征罗马城的坚韧,用定格洪水后破船的景象,纪念城市遭遇的灾害,也体现克服逆境、重获生机的力量;二是有“天堂之舟”的说法,暗含在灾难中坚守信仰的内涵;三是喷泉上雕刻的蜜蜂和太阳图案,是教宗乌尔班八世所属的伯尔巴里尼家族的徽章,以此彰显家族印记。</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从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就是位于Pincio山丘山脚下的山丘花园,16世纪经过都市规划后,建造了西班牙阶梯,连接了山丘下的破船喷泉和山丘上的圣三一教堂。1725年,广场由法国资助修建完成,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送给罗马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专题性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 。</p><p class="ql-block">安阳是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殷墟的所在地。自1899年起,安阳殷墟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甲骨,使安阳成为“文字之都”。同时,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连续6000年没有中断发展的文字符号,在河南创建中国文字博物馆,能全面反映汉字的历史和现状。</p><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现有馆藏藏品2.7万余件,一级文物305件,年代自新石器时代至今,包含了涉及世界文字、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收藏有龟腹甲刻符、伯梁其盨、子游碑等重要藏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博物馆: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等。</p> <p class="ql-block">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是英国伦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 </p><p class="ql-block"> 伦敦眼位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总高度135米,轮子直径为1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之一。它共有32个乘坐舱,每个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一圈需时30分钟。</p><p class="ql-block">​伦敦眼是为庆祝新千年的到来而兴建的,由马克与巴菲尔德这一对夫妻建筑师设计,1998年开始建造,1999年12月31日宣布正式开放,但由于技术问题,公众开放日始于2000年3月9日。原定5年后拆除,因深受游客欢迎,伦敦朗伯斯区议会决定长期保留。</p><p class="ql-block">​伦敦眼重1600吨,横躺在浮于河面的平台上建造。全部荷载由一个巨大的轴承承载,由一对倾斜的支撑柱架起,向河面悬臂挑出,后面再由四根结实的斜拉索锚固在地面,其结构类似巨大的辐条自行车车轮。</p><p class="ql-block">​伦敦眼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付费观光景点之一,赢得了超过85项奖项。它也常成为伦敦新年庆典、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焦点,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奥运会会徽曾附连在伦敦眼上,每年伦敦眼还会上演跨年灯光烟花秀。</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1860年10月)</span>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御苑,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文物、书画、金银器物等),联军早已觊觎,焚毁前先进行了大规模疯狂劫掠,之后纵火毁灭罪证。这场大火持续三天三夜,不仅烧毁了圆明园的殿宇楼阁、奇珍异宝,还让这座“万园之园”沦为废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国耻象征。</p> <p class="ql-block">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具备了象形、指事等造字方法。殷墟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成就,如后母戊鼎等。玉器也体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想象力。此外,殷墟的宫殿、宗庙和王陵是中国早期建筑的杰出代表,其规划布局对中国后来都城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正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保障人权与法治。还有很远很远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