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字

山峰

<p class="ql-block">习字,于我而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艺,而是一场与时光的静默对话。每当提笔,宣纸铺展,墨香轻漾,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那幅挂在墙上的书法卷轴,是我多年前亲手写下的句子:“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字迹未必工整,却饱含心意——那是我在无数个晨昏习字后,终于从笔尖流淌出的内心回响。</p> <p class="ql-block">起初练字,总想着要写出名家风骨,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可越是刻意,越显僵硬。笔画像被绳子捆住,不得舒展。直到某个春日午后,阳光斜照在案头,砚台边的墨痕未干,我无意间写下这十个字,才忽然明白:习字,原不是为了写得多像某家某体,而是让心随着笔走,在一笔一画中学会沉静。</p> <p class="ql-block">“清浅”二字,曾让我反复琢磨。轻了,显得浮;重了,又失了那份淡。后来才懂,清浅本就是一种状态,不争不抢,如溪水缓流。写它们时,手腕要松,力道要匀,像走在初春的薄霜上,脚步轻,心却稳。而“安然”二字,则需落笔沉定,尤其是“安”字宝盖头那一横,要如屋檐遮雨,给人以庇护之感。习字至此,已不止是练笔,更像在修炼一种处世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渐渐地,我开始享受那个过程:研墨时不急,等墨色浓淡适中;铺纸时不躁,让纸角自然舒展;执笔时也不再紧攥,而是如握一支将要放飞的纸鸢,有控制,也有留白。每当写到“一步一安然”,仿佛真能看见自己走在一条小路上,脚步不疾不徐,身后落花无声,前路微光隐约。</p> <p class="ql-block">习字多年,最珍贵的并非墙上那幅卷轴,而是那些独自临帖的清晨与黄昏。它们教会我,人生不必处处浓墨重彩,有时淡笔轻描,反而更见真味。就像那句写在卷轴上的字,不是为了展示给谁看,而是提醒自己:纵使岁月如流,只要笔不离手,心便有所安放。</p> <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我提笔,仍会想起那幅淡雅的卷轴——米白的底,渐黄的光,红绳轻系,如心弦微动。它不张扬,却自有力量。而我,仍在路上,一步,一步,写下去,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