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红学论文之二

楠方红

<p class="ql-block">写好红学论文之二</p><p class="ql-block">共同温习“写好红学论文”之二。</p><p class="ql-block">读张老师《&lt;红楼梦&gt;与洪升(二)一一联句诗》,感觉有新意有价值,它的价值是将先贤,土默热红学主角洪升与红楼梦联句诗勾联,是在抢怀古诗的基础上,又为洪升抢联诗句,是在瓜分红楼梦大蛋糕,或分享红楼梦成果。</p><p class="ql-block">这抢红楼梦文本,抢蛋糕分成果,谈原型说贡献,说先贤对创作《红楼梦》的贡献,好!</p><p class="ql-block">为便于存放苏州红学会所,笔者进行了“增删”。现结合张老师的《&lt;红楼梦&gt;与洪升(二)一一联诗句》一文及增删过程,再次同学如何写好红学论文。</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这篇文章有十四页,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八个字。</p><p class="ql-block">为便于来苏州红学会所的老师红友查阅,三人行进行了缩改,成六页三千六百五十二个字。</p><p class="ql-block">允就缩改思路、过程,结合“如何写好红学论文”向各位师、兄、亲汇报,欢迎大家批评,参与讨论。</p><p class="ql-block">先发原文、缩改后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首先,对标题进行了缩改。</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原标题是:</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与洪升(二)——联句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缩改后的标题是:</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与洪升之联句诗</p> <p class="ql-block">标题是文章核心的核心,精华中的精华,标题字数又有限,那就要反复推敲,精炼再精炼。</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红楼梦与洪升》是一个系列文章(非常好的!),联句诗篇是其二,原标题含有(二)和破折号,(二)——,是值得推敲的:</p><p class="ql-block">联句诗篇现在是其二,等系列篇章写完,将来是不是列第二,这不一定,合编时可以列第一,也可以列第五第六,有了“联诗句”已经对《红楼梦与洪升》系列文章进行了细分,加(二)是重复了,这个(二),可以不用。</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与洪升(二)——联句诗”的标题,缩改成“《红楼梦》与洪升之联句诗”,是不是好一点?</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的书名号,可用不可用。尊重张老师,书名号仍采用了。</p><p class="ql-block">另:《红楼梦》与洪升,可把洪升调上前,为“洪升与《红楼梦》”,强调、突出洪升光生。</p> <p class="ql-block">再看引言部分。张老师的引言,有六百多字,其中解释“联句”,用了全文,缩改篇砍了“血气话”。</p> <p class="ql-block">原文引言如下一一</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曲等作品,不仅有常见的律、绝等,还有许多特殊种类的诗,且艺术水平普遍不差。它们是怎么来的?一个普通的文人能够写得出来吗?土默热红学认为它们都来自于洪升。在关于《红楼梦》与洪升的系列文章的上一篇中,我已经考察了一下《红楼梦》中的怀古诗,这一篇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红楼梦》中另一种特殊类型的诗——联句诗。</p><p class="ql-block">在《红楼梦》中,联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与内容,其中第五十回和第七十六回,回目标题分别为:《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与《凸碧堂品笛感其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分别写了两场大型的、热闹的联诗活动,参加人数多,诗篇也很长。正由于此,作为《红楼梦》的研究者,我们不能不对《红楼梦》中的联诗活动有所注意。</p><p class="ql-block">《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一个《联句》题条,褚斌杰对题条的解释为:</p><p class="ql-block">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旧传最早的联句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全诗七言,26句,分别由26人出句,一句一意,相联而成,每句用韵,后人又称其为“柏梁体”。……唐代用联句作诗的更多,赵翼《瓯北诗话》:“又如联句一种,韩、孟多用古体;惟香山与裴度、李绛、李绅、杨嗣复、刘禹锡、王起、某籍皆用五言排律,此亦创体。”联句作诗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联成一篇;后来习惯于用一人出上句,继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续,最后结篇。联句诗多为友人间宴饮时酬酢游戏之作,难有佳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缩改文的引言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在关于《红楼梦》与洪升的系列文章的上一篇中,我已经考察了一下《红楼梦》中的怀古诗,这一篇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红楼梦》中另一种特殊类型的诗——联句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文一万一千多字,从头到尾,是连续连贯不分章节,一气哈成。</p><p class="ql-block">缩改文加用了五个小标题:</p><p class="ql-block">一、红楼梦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二、洪升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三、长生殿中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四、洪升与红楼梦之联句诗</p><p class="ql-block">五、洪升笔下人物与红楼梦</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尊重某老师原著的基础上,对原文分章节加小标题,让读者知道这篇文章的分层。一二三四条,与本篇主题相关,第五条,是补充说明。这也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上面说了标题、引言,分章节。</p><p class="ql-block">文章分章节,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章节”是指文章的层级划分形式,通常将全书内容划分为若干章,每章再细分为若干节。在书籍中,一章可作为独立完整的论述单元,而一节通常由单个或多个自然段落组成,形成层级递进的结构关系 。</p> <p class="ql-block">请注意:分章节是形成层级递进的结构关系,分章节,可以是从不同方面为主题服务。</p><p class="ql-block">一、 红楼梦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这是叙述,是准备,是标的</p><p class="ql-block">二、 洪升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这是说洪升诗中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三、《长生殿》中的联句诗</p><p class="ql-block">这是特写,说洪升的昆曲《长生殿》中和联诗句。</p><p class="ql-block">四、洪升与红楼梦之联句诗,</p><p class="ql-block">这是洪升的联句诗与《红楼梦》对比,得出洪升与《红楼梦》有关联,这么一个结论。</p><p class="ql-block">五、洪升笔下人物与红楼梦,</p><p class="ql-block">是加强说明洪升与《红楼梦》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这么五个部分,加引言和结语,就形成了一篇规范的文章,说明洪升在联句诗方面,与《红楼梦》存在关联的论文。</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是这样写结语的:</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红楼梦》写到了好多属于特殊类型的诗——联句诗,而洪升也有多首。更重要的是,洪升在非诗类叙事作品中写到了联诗,并把联诗散文化、故事化、情节化了,而《红楼梦》也是如此,只是更加丰富与加强了。这些创作机理上的考察,加上其它一些似乎很偶然的巧合等,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洪升创作了《红楼梦》真是具有极大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节最后一句话,应推敲。</p><p class="ql-block">有联句诗,有怀古诗,就是作者么?</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p><p class="ql-block">列出参考文献,反映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便于读者查阅原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遵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的注明</p><p class="ql-block">方括号加阿拉伯数字,作者、书名或范文标题,载体(书、期刊、报纸等),出版商,出版时间。其中,书用M,期刊用N。</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参考文献,只写了书名,没有作者,出版商,出版时间。比如,《红楼梦》,他用了一一</p><p class="ql-block">“2、《红楼梦》”,</p><p class="ql-block">可是,叫《红楼梦》的多了,什么版本的,哪个出版商,出版时间,没有说明。</p><p class="ql-block">应按规定写好“参考文献”,让文章完美。</p> <p class="ql-block">示例</p><p class="ql-block">[7] (清)张廷玉等.明史 [M].中华书局.1974.</p><p class="ql-block">[8] (清)李慈铭.明史纪事本末 [M],中华书局.1984.</p><p class="ql-block">[9] (清)庄廷鑨.明史钞略. [M].商务印书馆.1935.</p> <p class="ql-block">《写好红学论文之二》播放完毕</p><p class="ql-block">希望有益一一我也复习了。</p><p class="ql-block">致谢张老师,写《洪升与&lt;红楼梦&gt;》,写洪升对创作《红楼梦》可能的贡献,用怀古诗、联句诗来系统的分类说明,好!</p><p class="ql-block">期盼《洪升与&lt;红楼梦&gt;》(洪升在前)之三、之四…更精彩</p><p class="ql-block">谢谢张老师,谢谢谢各位师、兄、亲[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