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记忆】难以忘怀的乡村记忆

雨江南

【60后的记忆】难以忘怀的乡村记忆<div> 文//雨江南</div><div><br></div><div> 二十年前冬天的一个周末,我回乡下老屋看望父母,午夜时分,邻家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鞭炮声,我被惊醒,披衫,开门,静静的站立门前。我想,在这静静的冬夜,一定是邻家刘奶奶她老人家离开了人世,和她已经去世四十多年的老伴团聚了……</div><div><br></div><div> 孩提时,我印象中的邻家刘奶奶就是一位很老的奶奶,裹着小脚的她每天清晨都会抱着一个很小的娃娃,蹒跚的从我家门前往自己家回,每天傍晚都会有急匆匆的中年妇女过来接孩子,老奶奶这时就会扶着破旧的木门嘱咐,孩子喂饱了,回家不要再喂孩子吃东西了,然后一直目送妇女和孩子远去,邻近街坊的人家都喜欢让她带孩子,然后她便靠着每月带孩子给的几块钱勉强过自己的生活……</div><div><br></div><div> 每逢端午、中秋过节时,邻居们和那些被她带大孩子的父母都会送来些糕糖和点心看望她老人,她也就总是拿个小篮装上几块花生糖、方片糕和腌制的咸鸭蛋颤巍巍的到我家,送给我和弟妹们吃,不断地喊着我的乳名“大毛”,然后把东西递给我的母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这些真的是平素很难吃到的东西啊!母亲很内疚的搀扶着她到堂屋坐下,表示还没去探望她老人,怎么好意思要她老人家的东西,她总是一板脸:“我一个老奶奶吃不了这些,我给孩子的东西,又不是给你吃,客气什么哦!”,然后踮起小脚起身离开,而母亲也总是会待到节日当天把家里做的鱼肉等好菜每样盛上些,装满一大碗然后让我送去,邻家刘奶奶总是抚着我的头慈祥的看着我,连声夸我很乖,好好念书,长大就有出息......</div> 记得小时候我刚懂事时,每到中秋和过年的晚上,隔壁都会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儿时的我很恐惧,也很害怕,母亲告诉我,那是无儿无女的邻家奶奶在哭诉早已去世的邻家爷爷,从那以后每当有空我就会提着小桶从河边提水帮着给邻家刘奶奶家的水缸加满…...<div><br><div>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邻家刘奶奶真的老啦,每天几乎只能扶着门边一步步挪行了,而每到节日送来的东西也已经不是给我的了,儿子总是觉得她送来的东西不合口,但我会默默的收下,然后搀扶她回去,只是再送去的菜,奶奶已经吃不动了…她时常坐在门口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浑浊的眼光流露出慈祥和渴望,而我也总是让儿子到邻家刘奶奶那跑来跑去的玩。“老太,老太”的喊她,这时的她就会孩子般高兴的满面皱纹,怎么也合不拢没有一颗牙齿的嘴,喊着我家孩子的名字:“毛毛慢点跑,毛毛小心别跌了… ”后来在毛毛三岁时,我一家四口搬到了县城居住,乡下的老屋只有父母在居住,但是我每次回家小聚几日的时候,总是带些可口的食品去看望一下邻家奶奶。</div><div><br></div><div> 邻家刘奶奶越来越老了,当她娘家的外孙儿送她住进了镇办敬老院,但她总是嘀咕着要回家住,三个月前当她半夜偷偷起床收拾东西准备跑回那个住了七十年的家时,不幸摔倒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医院弥留之际,我的母亲和街坊的很多人都去探望她老人家,刘奶奶居然清醒过来,费力的喘着气,只吐出了四个字“我-要-回-家”,连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惊愕于昏迷三天三夜的老人居然清醒过来,最后的要求只是回家…...</div><div><br></div><div> 静静的,邻家奶奶终于走过了八十七年的时光,在这个冬天的夜晚俏然远去,再也听不到邻家奶奶孟姜女似的杜鹃啼血,但我也终于体会到一个人孤独四十多年的凄凉。</div><div><br></div><div> 我今生今世永远忘不了那个冬天的夜晚,那是我难以忘怀的乡村记忆,我怀念慈祥的邻家刘奶奶,也怀念我已逝去的欢乐童年。(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雨江南,2017.8.6)</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