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荣光:一次深情的精神向往

陈明

<p class="ql-block">2025.10.10的金秋十月,我从兴凯湖博物馆出发,沿着201省道伴随着兴凯湖的波光,心中愈发靠近那一片用青春与热血开垦的土地。我曾于在浩良河化肥厂生活工作三十年,北大荒早已不是地图上的名字,而是血脉里的记忆。今日专程到访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既是一次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到达纪念馆停车后,首先在道路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去往纪念馆前广场道路上的将军石</p> <p class="ql-block">我在“将军石”前我驻足微笑,仿佛与旧日时光相逢。道路两旁秋叶斑斓,红灯笼轻摇,宁静中透出厚重的节日气息。</p> <p class="ql-block">  步入园区,庄严的纪念碑与浮雕墙静静矗立。蓝天之下,“王震将军率部开发北大荒纪念碑”熠熠生辉,诉说着那段战天斗地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石碑旁的“火种采集地”的铭文勾连起历史与现代的体育盛会,</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外墙镌刻着“北大荒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这十六字如誓言般回响在每一块展板之间。</p>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当壁镇兴凯湖畔,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展示北大荒开发建设历史和北大荒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始建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竣工,旨在纪念王震将军率领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的历史,弘扬北大荒精神。它见证了北大荒从荒原到“中华大粮仓”的沧桑巨变,是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占地面积1174平方米,由1个正厅和5个展厅组成。外观设计寓意“北大荒人顶天立地、战天斗地”,</p> <p class="ql-block">  正厅中央陈列着王震将军的半身汉白玉雕像,展厅通过文物、图片、场景复原等形式,生动展现北大荒的开发历程。</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览以时间为主线,从铁道兵挺进荒原,到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疆,黑白照片里一张张坚毅的脸庞,正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王震将军的评价高悬墙上,郭小川的诗句流淌心间,王季青老人的纪念展更让我眼眶微热——他们不是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我们共同的前辈与亲人。</p> <p class="ql-block">馆内收藏珍贵历史展品2000多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43件,包括王震将军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劳动工具,以及北大荒作家、艺术家的作品等,是研究北大荒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通过参观展览,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北大荒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为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 style="font-size:18px;">昔日荒滩已成中华大粮仓,而北大荒精神,仍在延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