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四十一章:雪地奇遇</p> <p class="ql-block">铅灰色的云层像被谁掀开了一角,苍白的太阳露了出来,洒在连绵起伏的阴山上,把原本光秃秃的山脉裹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沿着山脚蜿蜒的军用公路,平日里寂静得能听见风穿过山谷的呼啸声,自从我们采石队驻扎下来,团里各连队拉石料的马车、汽车便络绎不绝。车轮碾过积雪的咯吱声、马蹄踏雪的笃笃声,还有战士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这荒山里最壮观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姜海军,你带两个人,去取些炸药到石场。”姜队长的声音在雪地里格外洪亮。</p><p class="ql-block">“是!”姜海军啪地敬了个礼,正要点名,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姜队长,我能跟着去看看吗?”</p><p class="ql-block">他们回头,只见卫生队的我背着个红十字的药箱,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两颗雪地里的星星。姜海军挠了挠头,笑着说:“小李大夫,那地方啥也没有,就是间废弃的空房,你要是不嫌弃路远,就跟他们俩一起吧。”</p><p class="ql-block">“好!谢谢姜队!”我立刻跟上,我也拎起工具,跟着他们往簸箕湾方向走。</p><p class="ql-block">雪刚停,阳光一照,雪面反射出刺眼的光,走几步就晃得人睁不开眼。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积雪里,棉鞋很快就沾了层白霜,每走一步都要费不少劲。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面的小陈突然指着远处喊起来:“你们看!那根电线杆子下,好像有东西在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的军用电话线杆下,果然有个土黄色的小东西在扑棱。等走近了才看清,是两只羽毛凌乱的鸟,一只还在挣扎着扇翅膀,另一只则一动不动地躺在雪地里,身体已经凉透了。</p><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鸟?”跟来的小陈蹲下身,好奇地戳了戳那只活的。</p><p class="ql-block">“看着像沙鸡。”姜海军皱着眉打量,“平日在天上飞得飞快,一群一群的,唰唰地掠过山头,跟小战斗机似的,谁能想到会栽在这电线杆上。”</p><p class="ql-block">“肯定是傻鸡!”小陈笑着踢了踢雪,“不然好好的怎么会撞上去,不是傻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顺手拎起那只死的,掂量了掂量,入手轻飘飘的:“还真跟鸡似的,就是毛太多了,肉估计没多少。”</p><p class="ql-block">“我看看。”姜海军接过,翻来覆去地看,忽然指着不远处,“你们看那边电线杆下,好像还有一只!”</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第二根电线杆下,果然又发现一只沙鸡,已经没了气息。</p><p class="ql-block">“不会吧,这傻鸡是集体自杀?”小陈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去你的,沙鸡还能自杀?”姜海军瞪了他一眼,“我去前面那根看看,说不定还有。”</p><p class="ql-block">我们顺着电话线杆一路往前走,果不其然,断断续续又在几根杆子下发现了几只沙鸡,有的还在微弱地喘气,有的已经僵硬在雪地里。</p><p class="ql-block">后来休息时,我们跟当地的老乡聊起这事,老乡才笑着解释:“沙鸡是这山里最多的野鸟,飞得又快又急。这大雪一盖,地上白茫茫一片,它们飞的时候没了参照物,辨不清高低,就容易一头撞在电线杆上,可不是傻。”</p><p class="ql-block">“那这鸟能吃吗?”小陈咽了咽口水,眼里闪着光。</p><p class="ql-block">“咋不能吃?”老乡摆了摆手,“不过我们这儿野物多,兔子、黄羊有的是,谁耐烦吃这沙鸡——肉少得可怜,浑身都是毛,身子轻得跟片羽毛似的,飞是飞得快,吃起来可没嚼头,不够费劲的。”</p><p class="ql-block">那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捡了几只活的沙鸡,打算带回营地炖汤尝尝鲜。</p> <p class="ql-block">自从这次遇到沙鸡后,我就对这山里的野生动植物多了几分兴趣。闲暇时,我总会背着药箱到野外转转,果然发现了不少新奇玩意儿。在一些背风的空地上,总能看到许多野鹌鹑在雪地里刨食,一有人靠近就扑棱着翅膀钻进草丛;偶尔还能碰到野兔,灰溜溜的身子在雪地里一闪就没了踪影;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成群的野岩羊在山坡上吃草,它们的蹄子特别结实,在山上岩石间里行走如履平地。</p><p class="ql-block">最让我惊讶的是野黄羊,一群群的在草原上奔跑,速度快得惊人,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黄色的旋风。当地的民兵告诉我们,黄羊是可以随便打,不过那时管理没那么严,偶尔也有人会猎捕黄羊。</p><p class="ql-block">说起当地的民兵,那可真是一群有意思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枪,而且上边还发给每人37发子弹。这里离边境较近,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又是战备时期,所以民兵们平日里都挺牛气的,骑马背着枪,走路都带着风。</p><p class="ql-block">不过他们打野味也不是随便来的,因为子弹有数,战备时常会有抽查,要是少了子弹可不好交代。所以他们自有门路,那就是用羊、羊皮等畜牧产品跟有门路的人换。我听民兵张队长说:“基本上五发子弹最多可以换两张好羊皮,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换一头活羊呢。”</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张队长还偷偷给我看了他换的羊皮,毛又密又软,摸起来特别舒服。他说:“这羊皮做棉袄最暖和,冬天穿在身上,比什么都强。”</p><p class="ql-block">在采石队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每天开山炸石,为边疆建设添砖加瓦,还见识了许多边疆的新奇事,学到了不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辨别各种野生动植物,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每一件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我们常常坐在采石场的山坡上,看着远处的阴山山脉被晚霞染成金色,听着风吹过山谷的声音,心里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那些在雪地里遇到的沙鸡,那些奔跑在草原上的黄羊,那些腰里别着枪的民兵,还有这条蜿蜒在雪山脚下的军用公路,都成了我们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p><p class="ql-block">边疆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了乐趣。在这里,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更对边疆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些一起开山炸石的战友,那些热情淳朴的当地老乡,还有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都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