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名人榜一抗日英烈张树斌

行行

<p class="ql-block">九鼎英雄张树斌,革命熔炉炼红心。</p><p class="ql-block">战场杀敌气如虎,奋勇向前不顾身。</p> <p class="ql-block">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张树斌烈士证书</p><p class="ql-block">张树斌,男,1921年4月,生于灵璧县(原属徐州府灵璧县,1955年划归安徽)朝阳镇东部九顶山区,京渠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张道喜,是一位忠厚诚实的庄稼汉子,而母亲张氏,以勤劳、善良、孝道、贤妻良母型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小名气。</p><p class="ql-block">张树斌,自幼聪明伶利、博才好学,学堂成绩优秀。</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我党为了在灵璧以北、睢宁县以西发展党的力量,中共长淮地委派组织科副科长徐怀恒,到九顶山区京渠村小学任教。以教书名义作掩护,秘密地发展了张树实、王克明、崔玉藩等人为党员,建立了灵璧县北第一个党组织——京渠支部。</p><p class="ql-block">党支部建立后,一是利用上课期间,向青少年学生宣传党的思想,讲解革命道理,以提高像张树斌这样先进青年的思想觉悟,为党培养了后备力量。二是成立了六七十人的“光蛋会”、“拳头会”,发动群众同地主、土顽、恶霸作斗争。树斌当时才十二岁,由于从小接触这些共产党员,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思想先进,政治上要求进步,先后参加青年先锋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完成党组织交给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散发传单等革命工作。</p> <p class="ql-block">1941年春天,革命进入高潮,红色根据地迅速扩大。中共皖东北特委,根据上级指示,及形势发展需要,从各地选调一批先进青年进行培训,为革命的到来准备力量。</p><p class="ql-block">培训班实行军事化管理,上课内容:一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对敌斗争策略和方法。二是学习各种武器、弹药的使用和维修。通过二个月培训班的学习,张树斌的政治觉悟进步较快,掌握了对敌斗争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掌握枪支弹药的使用方法和修理技术,首先要懂得制造的原理。因此,他认真学习、仔细研究,把枪支零件拆了装、装了再卸,反复试验组合。经过20多天的苦练,无论白天或黑夜,他闭着眼睛也能熟练装卸各种武器。为了掌握qiangzhi的瞄准要领,他虚心向神枪手请教,勤学苦练。长时间练习,造成眼睛红肿流泪,他用毛巾擦了再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次考核中,20发子弹,他以197环的成绩名列第一。</p> <p class="ql-block">1942年6月,新四军胡昌德游击大队到达九顶山区,张树斌被分配到二中队一小队担任队副。为了打击日顽反动派,部队经常长途拔涉,多在阴雨天、夜间、早晚活动。行军途中他身上背负着机枪、弹药、背包、粮食面粉近百斤,为了保证战士不掉队,他还帮助身体弱、幼小的战士背枪和面袋。到了宿营地放弃体息,帮助战友搭篷、烧水、做饭。为战友们挑脚上水泡,上了药,减少同志们痛苦。待战友们都睡了,才静静地躺下。有一次看到小李战士躲到树傍欲哭流泪,他见到此情景,急忙跑到跟前问明事由。原来小李家庭生活艰困,父母亲来信要其寄钱回家来渡过艰难。小李是个新兵,身无分文,张树斌把出征时父亲给一块银元给了他。小李感动泪流满面,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队长,你真好!谢谢!”张树斌平时总是关心别人、胜过自已,战友们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像帮小李的这些事情,真是举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张树斌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中向党员看齐,战斗中冲锋向前。不论党组织交给任何艰难的任务,都能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去完成。他多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多年的夙望终得实现,部队党委根据其表现和要求,批准张树斌为中共党员。1943年2月16日,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站在鲜红的党旗前,激动地热泪盈眶。他高举拳头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庄严的宣誓,字字是承诺,句句是规范,条条是担当。他深深地感到,今后的担子更重了。他是这样宣誓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连队里,他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难险阻冲在前,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因此,所在连队在张树斌的带领下,成为全团最有战斗力的“猛虎连”。</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迫不及待地全面发动了内战,而淮北解放区是它的主攻方向。他命令徐州剿总司令薜岳,调动13个旅,兵分三路向解放区进攻。面对敌军的气势汹汹的嚣张气焰,陈毅将军和他的统帅部,审时度势沉着应战,科学研判。为了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决定暂时放弃解放区,实行战略转移到外线作战。</p> <p class="ql-block">946年7月12日,张树斌所在的部队,撤到洪泽湖畔——泗洪县金圩子、尚藕地区待命。这个地方形势险要,三面环水,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敌人一个旅追到该地区,野战军党委决定抓住瞬间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吃掉,给予国民党反动派迎头痛击。因此,野战军总部命令张树斌所在部队担任阻击任务,抽调主力部队迂回到敌人后面切断退路,然后进行围歼。张树斌所在的连队守护的关口是关键地段,战斗相当激烈。敌人先后发动十几次进攻都被打败,我军伤亡也相当严重。</p> <p class="ql-block">王排长牺牲,刘副排长受伤严重。张树斌所在班的7名战士牺牲二个,阵地上只剩下五名负伤的战友。每人所剩五颗子弹,三颗手榴弹、一把大刀。战斗隙间他把战友召集在一起说:“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每人留下一颗手榴弹,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我们要为大部队歼敌创造条件,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大家紧握拳头相拥在一起,振臂高呼“誓与阵地共存亡!”没有多时敌人又发起了猖狂进攻,在猛烈的炮火的掩护下,敌人像乌云蚂蚁一样压了过来。张树斌和战友们沉着机智应对,待敌人靠近阵地时,张树斌振臂高呼:“是共产党员的跟我上,同志们冲啊!”他和战友们射出了仇恨的子弹,甩出了手榴弹,炸的反动派官兵鬼哭狼嚎!子弹打完了,张树斌和战友们,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举着大刀冲向了敌群……</p> <p class="ql-block">他和战友们的英雄气概,阻击了敌人的进攻,为部队胜利嬴得了宝贵的时间。野战军党委为了表彰张树斌的英雄事迹,追认他为优秀党员、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共和国的大厦,是这些烈士们用鲜血筑成的,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缅怀他们,就要学习他们那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资料源自网络,如侵权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