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东烟台山公园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历新路7号,其地理范围北延伸入海,南与烟台市区相连,东、北、西三面环黄海,景区占地面积 45 公顷,是集海滨自然风光、开埠文化、文物遗址、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景区浓缩了烟台600多年的沧桑历史,是烟台历史重要发祥地和象征。山东烟台山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外侨聚居之地,也是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见证者,如今静立在城市中央,像一位穿着旧式西装的老绅士,依旧体面,依旧从容。入口处那块黑色石碑格外庄重,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落款是国务院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公布日期。它不张扬,却自有分量。旁边的景区标识牌上,“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几个字熠熠生辉,徽章图案透着官方的认可与荣耀。但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这些头衔,而是当你站在某扇老窗前,忽然意识到,百年前也有人这样望过同一片天空。</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个弯,一块刻着“烟台山”的石碑静静立在藤蔓缠绕的石墙上,青苔斑驳,像是时间留下的印章。背后那座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在树影中若隐若现,晴空万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再往深处走,是一处幽静的园林。奇形怪状的岩石错落堆叠,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绿意,像是大自然亲手绣出的绒毯。一条小溪从石缝间蜿蜒流过,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卵石和游动的小鱼。溪水轻响,与林间的风声、鸟鸣交织成一首无字的歌,让人不自觉地深呼吸,仿佛肺腑都被这清冽洗净了。</p> <p class="ql-block"> 一座老建筑前,红白相间的气球挂在拱门上,随风轻轻晃动,给原本庄重的红门白墙添了几分喜庆。门口人来人往,有人推门而出,脸上带着笑意。这栋房子像是刚办完一场小型庆典,节日的余温还留在空气中,连阳光都显得更暖了些。</p> <p class="ql-block"> 花园被打理得极为精致,灌木被修剪成圆润的球形,树木排列有序,石板小路像一条灰白的丝带,缓缓引向林深处那座掩映在树影中的老屋。阳光穿过叶隙洒在石板上,光影斑驳,走在这条路上,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岁月的节拍上。</p> <p class="ql-block"> 另一条石阶蜿蜒向上,两侧绿树成荫,灌木整齐如仪仗队般列队迎接。几位游客缓步而行,有人停下拍照,有人倚栏远眺。花园里点缀着几丛盛开的花,红的、黄的,在绿意中跳跃着,像是静谧乐章中的几个活泼音符。</p> <p class="ql-block"> 灯塔出现在视野中,高耸入云,白色的塔身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挺拔。一位穿白上衣的女子站在塔下,仰头望着塔顶的红饰,身影单薄却安静。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在与这座塔对话,又仿佛在聆听海风带来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与灯塔遥遥相望,中间是一条平整的石板路,两旁蹲踞着石狮子,威严而沉默。纪念碑上的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文虽已斑驳,却仍能感受到那份庄重与敬意。灯塔在绿树间若隐若现,像一位老兵,守望着这片他曾照亮的海岸。</p> <p class="ql-block"> 一块巨大的奇石突兀地立在林间,表面沟壑纵横,像是被风雨雕刻了千年。几位游客坐在旁边的长椅上休息,有人轻声交谈,有人闭目养神。红顶的建筑在树影后露出一角,古朴而安宁,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烟台山的风总是带着一点海味,咸涩中夹着青草的清香。我沿着石板小径往上走,两旁的树木浓密得像是要把时光都遮住。旧址无屋,无门,甚至没有一扇窗。只有一块牌子,写着“丹麦领事馆旧址”。它立在那里,像一句未说完的话,像一封寄到半途的信。可正是这种“不在的在”,让人更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呼吸——它不在展馆里,不在书页间,而在这一草一木、一石一路的低语中。</p> <p class="ql-block"> 阳光斜斜地洒在公园的小径上,午后的风轻轻拂过草尖,带来一阵微凉。我沿着熟悉的小路走着,目光忽然被草丛深处那座铜像吸引。她静静坐在那里,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梦。少女微微仰头,仿佛在看天边飘过的云,又仿佛只是在等一个人。她的裙摆被铸成随风轻扬的模样,铜绿斑驳,却掩不住那份青春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山腰处藏着几座小屋,粉红的墙壁配上白窗框,像童话里的房子。旁边橙色的梯子斜靠在黄色的建筑旁,显得格外生动。四周绿植茂盛,黄花点缀其间,阳光洒在屋檐上,连空气都染上了几分甜意。</p> <p class="ql-block"> 一块巨石横卧在小路尽头,上面刻着“观海”两个蓝字,笔力遒劲。石前的小路通向一片开阔地,灌木之后,隐约可见海面如镜,远处的景物在光线下朦胧如画。站在这里,仿佛真的能“观”到千年前的海潮与帆影。</p> <p class="ql-block"> 她坐在不远处的岩石上,像一幅被自然框起的画。黄色外套在蓝天与碧海之间格外明亮,仿佛阳光落了地,化成了人形。她笑着,右手比出胜利的手势,左手握着手机,镜头对准自己,也对准了这片无垠。那笑容不为谁,也不需要谁见证,只是纯粹地,与海风、阳光和此刻的自己和解。</p> <p class="ql-block"> 海边的亭子飞檐翘角,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几位游客在亭中歇脚,有人望着海发呆,有人轻声说笑。海天一色,辽阔无边,风从海上吹来,带着咸味和自由的气息。树叶在风中轻颤,阳光洒在亭角,像是给这座小亭镀上了一层金边。</p> <p class="ql-block"> 一块巨岩矗立在海岸边,上面“烟台山国家海洋公园”几个红字格外醒目,像是向世界宣告它的身份。背后是蔚蓝的大海,几艘小船静静漂浮,绿树环抱,山海相依。岩石的裂痕与红字交相辉映,仿佛自然与人文在此刻达成了某种默契。</p> <p class="ql-block"> 海滨的一处岩石上,立着一个带有奥运五环标志的塔架,格外引人注目。远处码头上起重机林立,船只往来,一派繁忙。这里是港口,也是风景,工业的刚硬与自然的柔美在这里奇妙地共存,像一首现代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栈桥伸向海中,遮阳棚下停靠着几艘小船,船身随波轻晃。远处城市天际线清晰可见,高楼与远山相映,海面漂浮着黄色浮标,像是为航路画下的句点。站在这里,一边是宁静的渔港,一边是喧嚣的城市,仿佛一脚踏在两个世界之间。</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海岸线慢慢走,脚下的岩石被阳光晒得微暖,远处的海面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在晴空下泛着光。几盏路灯安静地立在岩边,像是守望者,默默注视着来往的游人。有人倚着栏杆拍照,有人蹲在石缝间找小螃蟹,还有孩子举着冰淇淋跑过,笑声被风吹散在空气里。我停下脚步,望着海平线尽头那艘缓缓移动的船,忽然觉得,所谓自由,或许就是这么简单——一片海,一片天,一段不用赶路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一棵大树撑开浓密的树冠,阳光透过叶隙洒在石坛上,光影斑驳。绿叶在风中轻摇,生机盎然。石坛静默,树影婆娑,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央的石砌水池里,喷泉轻涌,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如星。池边铺着鹅卵石,踩上去有些硌脚,却格外真实。红墙建筑前挂满了祈福带,随风轻舞,像是无数心愿在低语。绿植环绕,阳光明媚,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庄重而温暖,仿佛连风都带着祝福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静立在林间,表面的纹理像是大地的掌纹,诉说着亿万年的变迁。旁边石墙堆叠,古朴自然。它不似人工雕琢,却比任何雕塑都更动人——这是大自然亲手写下的诗,沉默,却有力。</p> <p class="ql-block"> 快艇划开海面的那一刻,像一把银刀切开了绸缎。白色的尾迹在身后拉出长长的弧线,仿佛在湛蓝的画布上写下了一句未完的诗。远处的小船静静漂着,有的随波轻晃,有的正缓缓驶向岸边,与那疾驰的快艇形成奇妙的对照。我站在岸上,看着这动静之间的平衡,忽然明白,生活也如这片海——有人喜欢风驰电掣的痛快,有人偏爱随波逐流的从容。而我,只想在这片辽阔前,多站一会儿,听风,看浪,等心静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