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纸,未封缄的时光——水彩旧作《读帖》

上海马老师的色粉画

读帖 <p class="ql-block">一幅经年旧作,画中,那本帖是半开半合的。黑色的字迹在白纸上蜿蜒,不是印刷体的规整,而是带着毛边的、呼吸般的痕迹,像是书写者落笔时片刻的沉吟,也像阅读者目光流连时留下的温度。帖旁的浅色圆盘,空无一物,却因此显得格外饱满。它盛放的是什么?是已然流逝的光阴,还是此刻满溢的寂静?我忽然想起古人所说的“大象无形”。最充盈的,往往是虚空;最深沉的怀念,常常是面对一片空白时,内心那无声的潮涌。</p> 局部欣赏 <p class="ql-block">暖棕色的背景上,水彩晕开斑驳的痕迹,这不是颓败,而是时光慷慨的包浆。它让帖与盘稳稳地锚定在了一个超越具体年月的时空里。我们怀念的,或许并非某个确切的“昨天”,而是那种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不被切割的完整感。那时的世界,节奏是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的速度,是目光逐字扫过碑帖的从容。那是一个“物”还承载着“神”的年代,一本书不仅是一叠纸,它是有筋骨、有体温的。与之相比,我们今日的阅读,大多成了屏幕上信息的滑行,快捷,却难以留下如此这般带有体温的凹痕。</p> 局部欣赏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一扇窗,通向我们内心那片正在缩小的“旧乡”。我们马不停蹄地奔向未来,灵魂却总有一部分滞留在了身后。这怀旧的情愫,并非怯懦的感伤,而是一种深刻的确认。它让我们在喧嚣的间隙里,得以回溯,确认来路,从而更清晰地知晓自己是谁。帖上的文字虽已模糊难辨,但它所代表的那个沉静、专注的精神宇宙,却通过这幅水彩画,向我们发出微弱而持续的召唤。</p> 局部欣赏 <p class="ql-block">画作的名曰“读帖”,但画中无人。或许,真正的“读”早已完成,融入这满纸的墨香与斑驳;又或许,每一位观画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坐到了那个空置的位置上,成为了画中未曾描绘的、最核心的主角。我们凝视的,终究是那个曾几何时,也能在一本帖、一盏茶中安顿下来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