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曾众

<p class="ql-block">作者:曾 众</p><p class="ql-block">美号:285951748</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自拍</p> <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一场关于歌曲的讲座,很受启发。歌为词,曲为谱,两者作为独立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同功异曲效果,难分伯仲。《诗经》、《唐诗》《宋词》没有曲,一样的历久弥新,一样的传承至今。古筝《高山流水》、二胡《梁祝》、钢琴《命运交响曲》没有词,一样的经久不衰,一样的感同身受。但两者如果结合起来,以歌曲的方式展示出发去,感染力就更强,号召力也更大,传播的速度更快,流传的范围更广,更容易被理解、被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的歌曲之中,情歌、酒歌、山歌、儿歌、军歌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国歌。纵观世界各国目前使用的国歌,都有一个共性:歌词诞生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立场非常鲜明,歌曲节奏明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正如歌词中所说:“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让无数的观众听众心潮澎湃,唤起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节拍为‌2/4拍‌,即每小节包含两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其强弱规律为“强-弱”交替,这种节拍结构赋予歌曲鲜明的进行曲风格和铿锵有力的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  美国的国歌《星条旗》同样诞生于独立战争期间(1814年英军攻占华盛顿并火烧白宫)的危险时刻。正如歌词中所说:“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其节奏采用3拍子(即每小节三拍),这为演唱提供了稳定的框架,确保旋律的庄严性和统一性‌。</p> <p class="ql-block">  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同样诞生于危急的时刻(1792年4月,法国路易十六政府与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宣战。马赛的“宪法之友”俱乐部组织义勇军前往巴黎支援)。正如歌词中所说:“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时刻已来临!暴政的血旗已升起,凶残士兵在咆哮,他们将屠杀你的妻儿。”其节奏广泛使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配合强拍重音,打破平稳节奏,制造紧张感和冲击力,形成一往无前的气势 。</p> <p class="ql-block">  而英国的国歌《天佑女王》,产生于殖民帝国的高峰时期,强调:上帝保佑吾王,祝他万寿无疆,神佑吾王。日本的国歌《君之代》,产生于明治维新初期现代化进程中,希望天皇统治永恒,国家持久与扩张‌:“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德国的国歌《德意志之歌》,产生于德国分裂时期,呼吁德意志统一;1922年成为魏玛共和国国歌。二战后西德于1952年确立第三段为国歌,1990年两德统一后沿用至今。‌‌俄罗斯的国歌《俄罗斯国歌》‌,沿用苏联国歌旋律,重新填词。而苏联的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诞生于1939年,苏联面临西方反共势力的强大压力时期。1944年1月1日正式成为苏联国歌。</p> <p class="ql-block">  一支歌曲,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样,都是人们情感、生活的时代反映,是浓缩了的人生。而国歌则是整个国家历史传承和记忆。目前,虽然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敢于战胜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挑衅。因此,只有用情感、用精神、用肉体去感受、去感悟,才能领会歌曲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