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上篇

老陈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晴。</p><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从南昌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庐山。高速路上朋友放起了罗大佑的CD,一曲曲熟悉的老歌,把我们带回青春年少时代。八点多到了庐山南门,再一路上坡,九点到达九江牯岭镇,请了个导游帮忙设计今天庐山一日游的路线。第一站:含鄱口。可观云海,看梨头尖,五老峰和大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车子开到含鄱口下,拉开车门,顿觉凉气袭人,雾蒙蒙的一片,运气不错,赶上云海了。庐山的天气变幻无常,明明是晴天,转眼却一阵云雾飘过,再过一会儿又看到太阳,使你能深切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味道。就好象一分钟前刚拍了这个梨头尖(海拔1310米)的雾色,却马上又看到它本来的面目。</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庐山犁头尖这处山景,是石与绿的精妙共生。灰白的岩石层叠交错,如大自然镌刻的纹理,其间攀附的绿草与劲松,为冷峻的石峰披上了生机盎然的翠衣。山间石阶蜿蜒,似是连接天地的脉络,引着人去探寻峰顶的景致。松树或挺立于岩缝,或舒展于坡地,枝叶苍劲。偶有几簇野花点缀其间,粉色、白色的花影在绿意中跳跃,为这山野添了几分灵动。整座山丘在朦胧天光下,既有岩石的雄浑苍劲,又有草木的温婉葱茏,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长卷,将庐山的奇秀与灵韵,尽数凝于这石绿交融的一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  老陈真是运气满满,遇见了传说中的庐山云海,像是大自然织就的一幅缥缈画卷。云雾如轻纱般漫过山峦,将山峰衬得愈发幽蓝深邃。那探出云海的山尖,似是仙人遗落的玉簪,在云雾的簇拥中若隐若现。云雾在山间肆意流转,时而聚拢,将山峦裹成一片朦胧的蓝;时而散开,让山的轮廓在云海中勾勒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整座山仿佛浸在一片澄澈的蓝白之境里,带着江南山水特有的温婉,又有云海翻涌的壮阔,此情此景,便觉心神都被这云雾山景洗涤得清透。</p> <p class="ql-block">  缆车是庐山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既可减少途中时间,还可从高处欣赏沿途风景,自身也是风景中的一份子。</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庐山的白花杜鹃,似是大自然洒在山间的素色花笺。那一朵朵白花,或舒展如瓣瓣雪片,或微敛似玉质小盏,在翠绿叶片的簇拥下,开得繁密又雅致。花瓣的白,是带着淡淡粉晕的柔白,细看时,花蕊间还缀着几丝紫褐,如精心勾勒的墨痕,让素净的花多了几分灵动。花枝间,新绿的叶芽与待放的花苞挤挤挨挨,有的花苞已撑得半开,像极了怯生生探出头的精灵,与盛放的花朵交叠出层次,把一丛杜鹃衬得愈发鲜活。它们就长在庐山的坡地林间,与青石、绿树相融,在春日的山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低声诉说着庐山的烂漫春事,叫人见了,便觉这山间的春色,因了这一丛丛白花杜鹃,更添了几分清逸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庐山“含鄱口”牌坊,宛如时光与山水共筑的地标。青石垒砌的牌坊古朴厚重,“含鄱口”三个朱红大字醒目端庄,两侧“湖光”“山色”的题刻,似是为这片景致写下的注脚。牌坊顶部的绿瓦翘角,带着中式建筑的典雅韵味,与粗糙的石墙形成细腻与苍劲的对比。透过牌坊门洞,石阶蜿蜒向上,尽头的含鄱亭隐于松枝间,红柱蓝顶,在绿意葱茏的山林里格外亮眼。周围松针翠绿,杂花生树,石阶旁的青草如茵,整个画面既有古建的历史感,又有山水的鲜活气,仿佛一扇风景之门,推开它,便能走进庐山“湖光山色共一楼”的诗意秘境。</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海拔1286米,因山势形凹如口,对着鄱阳湖,似要把鄱阳湖一口吞下而得名。含鄱岭上的含鄱亭、望鄱亭等都是观看鄱阳湖的绝佳位置,游客可以在此极目远眺,欣赏鄱阳湖的湖光山色,尤其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分,景色更为壮观 。老陈在这含鄱口牌坊前留下自己的招牌笑容。</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在含鄱亭尽情欣赏庐山美景。灰白的岩峰如巨人般矗立,岩石的纹理纵横交错,似是大地深处的褶皱被骤然掀起。云雾如轻纱幔帐,半掩着山的雄姿,让冷峻的石峰多了几分缥缈。山脚下,墨绿的林木层层铺展,与岩峰的灰白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在云雾的晕染下,融成一片深浅交织的蓝绿。整座山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岩峰的刚毅与云雾的柔婉碰撞,林木的生机与山石的苍劲相融,宛如一幅泼墨的山水长卷,将庐山的奇崛与空灵,都凝在这雾锁岩峰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山峦如巨龙盘踞,岩石的灰白与植被的深绿交错,在云雾的轻笼下,显露出刚柔相济的轮廓。峰峦一列列向远方铺展,有的陡峭如刀削,岩石纹理清晰如刻;有的舒缓些,被翠绿的林木覆满,像是给山穿上了绒绒的绿衣。远处的天地被薄雾晕染成一片淡蓝,隐约可见的鄱阳湖如碎银镶嵌在山坳间,更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淡得几乎要与天际相融。站在此处眺望,仿佛能触摸到山的呼吸,感受到云雾的流转,整颗心都被这辽阔又朦胧的山水意境所包裹,只觉庐山的壮美,在这一眼眺望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无怪乎苏轼《题西林壁》赞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群峰在云雾与绿意间铺展,近处的苍松翠柏编织成浓密的绿毯,将山坡覆得满满当当,那绿意深浅交错,是生命蓬勃的底色。远处的山峦如浪涛般层层叠叠,或深青、或浅蓝,在云雾的晕染下渐次朦胧。最显目的那座峰峦,岩石裸露,纹理如刀刻斧凿,在云雾的半遮半掩下,似是一位披纱的巨人,冷峻又神秘。云雾在山间悠然游走,时而缠住山尖,让峰峦只剩半截身影;时而掠过山腰,在山谷间织出一片朦胧的白。江山如画,绿的鲜活、蓝的幽远、白的缥缈,将庐山的雄奇与灵秀,揉成了一曲视听之外的山水乐章,叫人沉醉在这云卷山舒的意境里,久久不愿移目。</p> <p class="ql-block">  坐缆车下到瀑布区,沿着陡峭的石级而下,经过“好运石”,来到大口瀑布脚下。这处瀑布是山岩与流水共舞的灵动篇章,灰白的岩石层叠如册,纹理交错间,一帘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水花在岩面撞出碎银般的亮泽。岩石的冷峻与流水的清透形成鲜明对比,岩缝里钻出的绿草、几簇翠绿的植株,为这硬朗的山壁添了几分柔意。瀑布在错落的岩间曲折奔涌,时而贴着岩壁轻滑,时而在石凹处聚成一汪清潭,水雾在阳光下漾起朦胧的光。旁边新绿的枝叶探头张望,似是被这水石交响吸引。石的苍劲、水的灵动、草的鲜活交织在一起,把庐山瀑布的野趣与雅致,都融在了这一挂飞泉里,叫人望着,便觉满耳都是水击岩石的清响,满心都是山水相融的畅快。</p> &nbsp; &nbsp; &nbsp; &nbsp;摩崖石刻“龙”。 <p class="ql-block">  庐山大口瀑布,是岩石与流水迸发的激昂乐章。深褐的岩石层叠如琴键,纹理粗犷而清晰,瀑布如银白的丝弦,从岩顶飞落,在石间跳跃、飞溅,撞出漫天碎玉。岩缝里的绿苔与野草,似是这乐章里的点缀,为硬朗的石瀑添了几分柔润。水流或急或缓,在岩石上勾勒出白练般的轨迹,水雾在空气中弥漫,带着山林的清冽。望着这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意便在眼前具象,那瀑布的每一次奔涌、每一朵水花,都在演绎着庐山山水的磅礴与灵动,叫人沉醉在这水石相击的天籁之中。</p> <p class="ql-block">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述之瀑就是它。老陈千里迢迢来到这,留下自己的招牌笑容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前方半山腰处的小壶瀑布因像茶壶里倒出的水而得名,它就像是藏在绿海深处的灵动白练,与大口瀑布与小壶瀑布遥遥相应。满山的翠绿如绒毯般铺满山峦,深浅不一的绿层层叠叠,将山坳裹得严严实实。就在这浓绿之间,一挂瀑布如银线般从岩间飞落,水流清透,在山石上溅起细碎的白珠,正应了那“飞流直下”的磅礴。岩石旁的青松挺秀,与瀑布的柔婉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安置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五老峰也是庐山的著名景点,它也时常在云雾之间。几座峰峦如五位老者并肩而立,在云雾的轻掩下,轮廓或深或浅,层次分明。近前的松树苍劲,枝桠在山间伸展,似是在与远山对话。岩石的灰白在蓝绿的山峦间若隐若现,如墨色里的留白,添了几分冷峻的质感。云雾在峰间悠然游走,把峰峦衬得愈发幽远。望着这景,不禁想起李白笔下“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赞叹,那云雾中的峰峦,确如被天工雕琢的芙蓉,在这山水间,绽放出历经岁月的雄浑与空灵。导游还介绍说,五老峰的轮廓远看就像毛主席的侧面像脸部,拍出来一看,还真有点那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  又见庐山云海,运气可谓爆棚了。云雾如轻纱,漫过黛青色的山巅,在峰峦间肆意流淌。那些挺拔的山岩,在云的掩映下时隐时现,像是被大自然藏起来的秘境。远处的峰峦轮廓模糊,与厚重的云层融为一体,分不清是山托着云,还是云缠着山。山脚下的林木,在云雾的边缘露出深绿的剪影,为这片水墨丹青添了一抹生机。仿佛每一缕云的流动,都在轻声诉说着庐山千百年的诗意,让人心生向往,只想踏入这云雾深处,去探寻那“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迷思。</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峰,就像是大地挺起的脊梁,在云雾与苍松的映衬下,尽显雄浑与灵秀。这座奇峰如天工雕琢,灰白的岩石层层叠叠,裸露出岁月的肌理,却又在云雾的轻拢慢捻中,添了几分缥缈。云雾似仙子的罗纱,在峰顶悠悠缠绕,让尖锐的山巅多了丝温柔,仿佛下一秒便会有仙人自云间踱步而来。几株苍松斜出,枝叶遒劲,似在与奇峰云海对话,讲述着庐山的千年故事。远处的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更衬得眼前这峰的挺拔孤傲,仿佛它是庐山万千景致里最具风骨的一笔,引人流连。</p> <p class="ql-block">  世界地质公园之球状风化石。庐山北半部几乎都由巨厚层状砂岩构成,由于砂岩中剪切节理裂隙发育,在后期风化过程中易形成球状风化石,为第四纪冰川提供了漂砾来源。</p> &nbsp; &nbsp; &nbsp; &nbsp;再坐缆车回到含鄱口,驱车直奔第二站:庐山老别墅故事景区。沿途皆风景,路过如琴湖。 <p class="ql-block">  如琴湖的水,似一块翠玉镶嵌在庐山的怀抱里,澄澈的波痕轻轻漾开,将湖心那座古亭衬得愈发雅致。亭阁飞檐翘角,红柱黄瓦在碧水绿树间格外醒目,如一位古典佳人临水而立,在湖面投下灵动的倒影。湖水四周,林木蓊郁,深绿、浅绿、嫩绿层层叠叠,是大自然调就的春日调色盘,将山的轮廓晕染得温柔可亲。远处的山峦如黛,浓绿的林海间,几座红顶建筑若隐若现,像是给这幅山水画卷添了几笔欧式风情,中西景致在此交融,别有意趣。</p> <p class="ql-block">  这株迎客松就像是庐山的灵魂使者,在石缝间活出了一身倔强风骨。它扎根于灰白的岩石罅隙,枝干却肆意舒展,如伸出的臂膀,似在热情迎接每一位访客。松针翠绿茂密,在山风里轻轻颤动,每一根都透着蓬勃的生机。近处野草青翠,远处的林海翻涌成绿浪,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株松就像庐山的一个缩影,把山的雄浑、树的坚韧、景的灵秀都揉进了自己的枝干里,站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如巨龙盘踞于青山绿水之中,拱洞的设计充满美感,桥栏上的路灯整齐排列,似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桥面的车水马龙。远处的山峦层峦叠翠,林海翻涌成无边的绿浪,将大桥衬得愈发挺拔。</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别墅建筑起源于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买通了地方官绅,用300块大洋强行租借了庐山的东谷并辟为避暑胜地,租期为999年,成立了牯岭开发公司,率先大兴土木,兴建了一幢幢小别墅。后来,许多外国人和中国的高官巨富在西谷、橄榄山、女儿城、太乙村等也建成了别墅群,数量一度达到上千栋。</p><p class="ql-block">  如今,庐山不仅仅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还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景观,来庐山必须要去看看充满着异国情调的老别墅,其中有很多名人居住过的别墅。庐山现保存完好的近七百栋二十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老别墅,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大规模住人的“世界村”。在庐山,专门有一个景点,名字叫“老别墅的故事”,景点荟萃了六栋有百年历史的老别墅和西式园林,分别是283号美国基督教堂、282号传教士别墅、281号李得立展览馆、307号军官别墅、310号赛珍珠别墅以及老别墅酒吧。</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283号,美国基督教堂,由安徽省安庆美国圣公会于1910年兴建。教堂建筑面积398平方米,平面为十字型、是早期基督教教堂建造的三种规范格局之一,整个建筑较好的体现出哥特式建筑底蕴,简洁、明快、凝重。它还以青石板铺瓦,充分发挥了石构建筑的力度与雄浑美。是庐山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里常见的耶稣受难图。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头戴光环,躯体的肌肉线条蕴含着痛苦与力量,仅着的蓝色布巾在整体色调中格外醒目。耶稣姿态决绝,仿佛在以生命的代价传递救赎的旨意。背景的色调层次丰富,灰蓝与暖黄交织,云雾般的笔触营造出神秘的氛围,似是天地在为这场受难默哀。下方区域以冷色调铺陈,破碎的石块细节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让观者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牺牲与信仰的重量,体会宗教艺术中关于救赎、牺牲与希望的永恒命题。</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石质的拱形结构粗犷而庄重,纹理间仿佛沉淀着岁月的虔诚。上方的穹顶线条简洁,暖黄色的色调为空间晕染出宁静的氛围。一盏复古吊灯悬于拱顶之下,烛形的灯盏如星光般排列,在光影摇曳间,为神圣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的仪式感。最夺目的是前方的彩色玻璃窗,巨大的红色十字架在斑斓的彩玻中矗立,红、绿、蓝等色彩交织出梦幻的光泽,似是神谕的光芒穿透玻璃,在墙面投下信仰的印记。右侧的彩窗同样绚烂,将外界的光线过滤成七彩的碎金,洒在石墙上,与古朴的建筑质感碰撞出独特的韵致。</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圣母圣子图是宗教油画的永恒主题。圣母身着蓝红相间的长袍,怀抱圣婴,神态温柔而庄重,头顶的绿色帷幔如神圣的幕布,为场景增添了肃穆感。两侧的人物服饰色彩浓郁,左侧圣徒的棕黄长袍、右侧仙女的绿蓝衣衫,与圣母的衣袍形成色彩呼应,似在虔诚地朝拜。下方的小天使神态灵动,或托腮沉思,或憨态可掬,为画面注入了一丝童趣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亚伯拉罕献子”图。亚伯拉罕身着棕黄色长袍,肌肉线条充满力量感,他一手高举利刃,一手紧牵儿子,神情坚毅中带着对信仰的决绝。空中的天使身姿轻盈,正奋力阻止这场献祭,衣袂在风中飘动,传递出紧张又神圣的氛围。孩子身着红衣,姿态尽显无助,身旁的驴和祭台细节,还原了《圣经》故事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圣方济各,留着浓密的金色长须,身着深蓝色的华贵衣袍,衣料的丝绒质感通过细腻的笔触被生动呈现。他一手扶着大幅卷轴,一手持着长杖,神情专注而肃穆,仿佛正沉浸于教义的思索或传递神圣的训诫。</p> <p class="ql-block">  这幅《最后的晚餐》仿作装裱在华丽的金色雕花画框中,重现了这幅经典宗教画作的神圣与戏剧性。耶稣居于长桌中央,身着红蓝相间的衣袍,神态平静而庄重。十二门徒分坐两侧,各色衣袍的色彩对比鲜明,他们的神态或惊愕、或疑惑、或愤慨,将“犹大背叛”的瞬间情绪刻画得惟妙惟肖。长桌上的杯盘与食物细节清晰,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氛围。</p> <p class="ql-block">  “基督升天”图,生动再现了《圣经·新约》中的经典场景。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中耶稣身着浅色衣袍,双臂舒展,在两位天使的伴随下飞升天国,姿态神圣而庄严,背景的天空云层涌动,仿佛在为这一神圣时刻造势。下层的人群神态各异,或仰头惊叹,或跪地虔诚,各色衣袍的色彩丰富且对比强烈,将众人目睹基督升天的震撼与敬畏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耶稣受洗图。耶稣身着红色条纹布巾,赤裸上身,双手交叠于胸前,姿态虔诚。右侧的施洗者约翰手持器具,正以动作完成洗礼仪式;上方有象征圣灵的白鸽,传递出神圣的宗教寓意。左侧两位头戴光环的信徒,似在虔诚见证这一时刻。背景中的棕榈树与山峦,为场景增添了自然氛围,整体色调偏黄绿,复古的色彩风格让画面充满历史感与宗教的肃穆感。</p> <p class="ql-block">  282号传教士别墅。这组还原历史场景的蜡像,展现了一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书签署场景。一位身着清代官服的人物正手持毛笔在纸上书写,其官服纹饰精美,头戴红顶官帽,颈间挂着红色朝珠,尽显清代官员的身份特征。在他的左侧,一位穿着棕色西装、系着黑色领结的外国人手持羽毛笔,似在同步记录或签署文件。其右侧还有一位同样身着西装、留着胡须的外国人,站立于旁,目光关注着书写过程。他们围在一张深色的木质书桌旁,桌上摆放着砚台、墨盒等传统文房用具,与人物的服饰形成古今、中外的对比。背景是一幅山水国画,题有“春山行旅图”等字样,中式的装裱风格与人物的服饰、道具相互映衬,整体场景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通过蜡像的逼真还原,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  左侧人物身着浅灰色西装,系黑色领结,胸前挂着一台复古相机,姿态挺拔,尽显西式装扮的典雅。右侧人物穿着黑色长袍,搭配黑面白底的布鞋,中式传统服饰的风格鲜明。背景是模拟的山地景观,黄绿相间的山坡与暖色调的墙面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场景通过中西服饰的对比、复古相机与传统装扮的搭配,传递出一段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故事感,蜡像的逼真度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一组还原历史场景的蜡像,呈现了一段涉及中西合作的工程现场。一位身着浅紫色西装、系黑色领结的外国人正手持一张大幅图纸,与身旁穿着红色传统长袍的中国人一同专注查看,似乎在进行方案研讨。背景是木质框架与砖石结构的建筑雏形,尽显工程现场的质感。右侧有一位身着蓝色短衫的劳动者,背负重物,姿态佝偻,仿佛在进行施工劳作。地面散落着木材、砖石等建筑材料,加之建筑雏形的细节,生动还原了一段中西协作开展工程建设的历史画面,传递出浓厚的时代感与场景的真实感。</p> &nbsp; &nbsp; &nbsp; &nbsp;美国基督教堂缩微模型。 <p class="ql-block">307号军官别墅。书房习字。</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庐山"夏都"的岁月里,国民党众多重要的事务都是在山上处理,南京国民政府大小官员在庐山纷纷购房购地。夏天的工作和生活休闲基本上都在庐山度过。</p> &nbsp; &nbsp; &nbsp; &nbsp;卧室。传统的中式木床和梳妆台。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处庐山307号军官别墅,是民国“夏都”风情的鲜活切片。室内中西合璧的空间里,民国风格的装饰细节处处可寻:木质家具雕刻着精致纹样,桌上的麻将与煤油灯,还原出当年权贵圈层的休闲场景;身着旗袍的女性与军官围坐,旗袍的绸缎光泽、军装的复古色调,搭配墙上泛黄的旧画,将一段民国社交图景定格。窗外绿意盎然,隐于山林之间,既保留了西方别墅的雅致布局,又融入了中式庭院的清幽意境,是庐山“万国建筑博览”中,民国政治与社交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p> &nbsp; &nbsp; &nbsp; &nbsp;孙中山像与军服。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310号赛珍珠别墅。这个场景生动还原了作家的创作环境。深色木质书桌沉稳大气,赛珍珠正在用羽毛笔书写文字;两侧银质烛台古朴典雅,白色蜡烛静立其中;白色天使摆件与鲜花盆栽点缀其间,为空间增添了温馨与生机。带有花纹的红色窗帘色彩浓烈,与淡绿色的墙面、窗框形成鲜明对比;多扇玻璃窗格通透,窗外绿意隐约可见,整体空间既具西式家居的雅致细节,又因色彩搭配与装饰元素,透出独特的人文气息,精准复刻了赛珍珠在庐山创作时的场景,成为她文学人生与中西文化交融的具象缩影。</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西洋女子肖像画。她卷发蓬松,神态温婉,身着浅粉色露肩服饰,在暖金色背景的烘托下,尽显优雅气质。外框采用椭圆形设计,以淡绿为底色,饰以金色花纹与凸起的圆点状装饰,工艺细腻,充满欧式古典韵味。画像与赛珍珠别墅的历史语境相得益彰--作为在华生活近四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居所本就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空间,这幅肖像画既呼应了她的西方身份背景,又以精致的艺术呈现,成为别墅内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交融的视觉符号,展示着当年牯岭作为“万国别墅群”的多元风情。</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赛珍珠的卧室。铁艺床造型精美,带有精致的卷草纹装饰,床品是带有小花刺绣的浅色布料,素雅又不失细腻。床的两侧各有一个深色雕花床头柜,上面摆放着清新的盆栽,为房间增添了一抹生机。墙面洁白简洁,挂着几幅装饰画。窗户配有橙底带花纹的窗帘,色彩明艳,与房间整体的素雅色调形成对比,却又和谐相融。地面铺着红底花纹的地毯,花纹繁复精美,为房间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与温馨感。</p> &nbsp; &nbsp; &nbsp; &nbsp;赛珍珠的梳妆台。同样是中西结合的样式。 &nbsp; &nbsp; &nbsp; &nbsp;281号李得立展览馆。蓑衣。 &nbsp; &nbsp; &nbsp; &nbsp;老式衣柜。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中年写作。赛珍珠最初的写作冲动是在庐山刚墅产生的。母亲去世后,她曾经将母亲的经历写下来。1922年8月在庐山,她完成了最初的作品《也说中国》,其著名长篇《大地》也基本上是在庐山完成构思和写作的。</p> &nbsp; &nbsp; &nbsp; &nbsp;赛珍珠别墅里的书房兼会客厅。 &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别墅里禁止拍照,老陈只能是发挥自己擅长的偷拍本领,找机会拍上两张。 &nbsp; &nbsp; &nbsp; &nbsp;婴儿房。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钢琴室,充满欧式风情。空间以暖色调为主,橙白条纹壁纸搭配深红色护墙板,复古又雅致。一位身着浅色礼服的女孩端坐于黑色钢琴前,专注地弹奏着琴键,琴上的乐谱、鲜花与相框,细节满满;两位身着欧式古典服饰的人物像是她的父母,女士的长裙华贵精美,男士的黑色正装庄重得体。房间里,花纹繁复的黄色窗帘、红底金花的地毯、木质地板,以及墙上的装饰画、窗边的十字架摆件等,处处彰显着西式家居的精致与典雅,生动还原了当年庐山“万国别墅群”中,西方人士的生活风貌,是中西文化在庐山交融的鲜活印记。</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庐山别墅区可谓山林与建筑共生的诗意画卷。茂密的高大乔木如天然屏障,将几座别墅半掩其中:白色木屋式建筑搭配石砌基座,尽显欧式田园风情;远处黄墙红顶的建筑则添了几分明快。草坪如茵,白色栅栏勾勒出雅致边界,复古路灯与石制花钵点缀其间,红枫的一抹亮色在绿意中格外醒目。山林的苍劲与别墅的精巧相融,清新的绿意、古朴的建筑细节,让这里既具“万国建筑博览”的异域韵味,又因庐山特有的山林清幽,成为一处藏于林海间的世外桃源,完美诠释了庐山别墅“隐于自然,融于风情”的独特气质。</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庐山牯岭的一处街景。石砌的别墅带着红顶,墙面斑驳却藏着岁月故事,红框窗户在灰白石材上格外亮眼。周围林木参天,新绿的枝叶与苍劲的树干交织,将别墅半掩其中。蜿蜒的柏油路延伸向深处,复古路灯、电线杆与绿植相映,既保留了民国时期的生活痕迹,又因满眼的绿意,成了山林间一处充满烟火气的秘境,尽显庐山别墅“藏于林海,隐于光阴”的独特韵味。</p> &nbsp; &nbsp; &nbsp; &nbsp;午餐的菜谱是庐山上新挖的笋尖、庐山小白菜、炖土鸡、鄱阳湖小鱼等,地道的农家菜,味道好极了,想要喝庐山啤酒,人家真没有,所以继续喝南昌八度B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