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研学之旅第六天—桑耶寺-敏珠林寺-雅鲁藏布江

文文新新 西藏之旅每日新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11月13日,西藏研学之旅的第六天。清晨八点半,我们怀揣着对圣城拉萨的深深眷恋与虔诚敬意,告别栖居三晚的雪域之都,启程奔赴此行的重要目的地——桑耶寺。这座千年古刹,宛如一颗镶嵌在高原腹地的佛光明珠,静默伫立于天地之间,等待我们去聆听它穿越时空的梵音低语与历史回响。</p> <p class="ql-block">从拉萨出发,车行约两小时,沿途高原风光壮美无垠,天地仿佛铺展着一幅流动的史诗画卷。巍峨雪山耸立于湛蓝天幕之下,河谷如银练蜿蜒穿行于群峰之间,我频频举起相机,唯恐错过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每一瞬光影流转,每一道山脊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高原山林由绿转红,层林尽染,宛如天地挥毫泼墨绘就的浓烈油画。挺拔的树木点缀在苍茫大地上,既显雄浑气魄,又透出几分温暖的生命律动,为这片寂静高原注入诗意的生机,也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风景如巨幅画卷扑面而来,直击心灵。每一道山脊的起伏、每一条溪流的蜿蜒,都在无声诉说着高原的古老与庄严。那一刻,呼吸仿佛凝滞,灵魂被这无言的壮美深深震撼,唯有静默以对,任心随景动,与天地共鸣。</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峦起伏,雪线之上银装素裹,黑白分明,宛若一幅泼墨山水,苍劲雄浑,气势磅礴。这雪域独有的肃穆与壮美,在阳光映照下更显神圣,令人顿生敬畏之心,仿佛步入了佛国净土的边界,步步皆是修行。</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冷峻的色调中,一抹暖色悄然跃入眼帘——或许是晨光洒落山巅,或许是经幡在风中轻舞飞扬。那一瞬,心间涌起温柔,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轻轻抚慰,寒冷与距离顿时消融,只余下内心的安宁与感动,如佛光轻拂,润物无声。</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我们终于抵达闻名遐迩的桑耶寺。这座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的寺院,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道场,被誉为“西藏第一寺”。其建筑布局依佛教宇宙观而设,融合藏、汉、印三种风格,故又称“三样寺”。2007年,桑耶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至名归的文化瑰宝,千年佛光在此绵延不息,照亮众生心路。</p> <p class="ql-block">在桑耶寺外墙外,我们目睹了虔诚的信徒三步一叩、绕寺礼拜的场景。他们额头触地,动作坚定而从容,尘土沾衣却不改其志。那份对信仰的执着令人肃然起敬,内心油然而生感动与敬畏,仿佛看见了灵魂最纯粹的模样,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坚持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院,一只大狗摇着尾巴迎上前来。它年岁已高,步伐略显迟缓,初见时令人有些紧张。然而它对每位队员都温和友善,眼神澄澈,毫无攻击之意。转身又见一只怀孕的母山羊静静伫立,同样温顺地望着我们。昨日是牦牛相迎,今日则是狗与羊相伴,仿佛它们也成了这场研学之旅的特殊成员。排队合影时,羊听劝退至一旁,而那条狗却久久不愿离去,似想融入我们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条老狗似乎忘了自己是狗,执着地徘徊在人群之中,眼神里写满期待,仿佛也渴望成为合影中的一员,留下属于它的瞬间。它那专注而天真的神情,竟让人心生柔软,仿佛它也在追寻一种被记住的意义,一种存在与归属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最终未能让它入镜,它竟显出几分失落与委屈,缓缓走开,背影中透着一丝孤独与不甘,令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怜惜。那一刻,我们才明白:在这片神圣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存在与归属的渴望,皆是佛光普照下的有情众生。</p> <p class="ql-block">寺院中袅袅升起的白色烟雾,并非寻常炊烟,而是信徒们焚烧特有山间枝叶所供之香。不同于内地的焚香方式,藏地以此表达对佛陀最深的恭敬、敬畏与感恩。缕缕青烟升腾而起,如信仰的呼吸,缭绕于殿堂之间,涤荡着尘世的喧嚣,也净化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内矗立着四座塔,分别呈白、红、绿、黑四色。导游讲解道:以往所见寺院多为单座白塔,而此处四塔并立,各具象征——白塔寓意吉祥诞生,红塔象征佛法威严,绿塔代表修行成就,黑塔则寓意涅槃寂静。四塔分据四方,兼具驱邪镇守之功,护佑一方百姓平安顺遂,亦如四位守护者,静默守望千年法脉,见证信仰的不灭传承。</p> <p class="ql-block">步入正殿前,一口巨大的铜钟静静悬挂。相传此钟由松赞干布的王妃与其王子共同铸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回响。众人纷纷跃起轻击铜钟,清越钟声荡漾开来,余音缭绕,仿佛与古人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寂静山谷中久久回响,余音入心,涤荡尘念。</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处圣地,全体队员必整齐列队,合影留念。这不仅是旅程的见证,更是我们共同研学、共修心性的庄严仪式。镜头定格的不只是笑容,更是心灵被涤荡后的澄明与虔诚,是信仰与自然共同洗礼后的宁静与坚定。</p> <p class="ql-block">正殿大门上方的梁枋装饰精美,两侧雕有牛头,中央则是一只神龟,寓意稳固与祥瑞,彰显藏传佛教建筑中深厚的象征文化。一木一雕,皆蕴藏智慧;一纹一线,皆传递祝福,仿佛整座寺院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佛法经典。</p> <p class="ql-block">门楣之上,彩绘图案绚丽夺目,金刚结纹饰紧密交织,象征智慧与坚韧的永恒联结。每一道线条都诉说着信仰的深邃,仿佛在提醒我们:修行之路虽难,唯有坚韧不拔,方能破迷开悟,抵达内心的光明彼岸。</p> <p class="ql-block">寺内供奉着众多精美佛像、灵骨塔、经卷与壁画。导游带我们驻足一处,指着两个布袋介绍:这里是灵魂的口袋!一黑一红,分别代表恶与善。传说中,人一生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皆被“老天爷”360度无死角记录于这两袋之中。善念积德,恶念成业。愿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己为后人广种福田,种下光明的因缘,照亮轮回长夜。</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殿,院中三根高耸的经幡柱迎风飘扬。导游告诉我们,建寺之前先立柱建塔,以示此地乃灵性圣洁之所,适宜弘法利生。这些柱与塔,不仅是信仰的标志,更是连接天地的精神坐标,将人间祈愿送往云端,将佛光引渡至心间,风过之处,皆是经文低吟。</p> <p class="ql-block">临别之际,我们再次回望桑耶寺,在这片神圣土地上留下合影,将这份庄严与感动永远珍藏。镜头里的我们,面带微笑,眼中却藏着泪光——那是被信仰与自然共同洗礼后的深情回望,是对千年佛光最深的致敬与铭记。</p> <p class="ql-block">告别桑耶寺,我们继续前行,驶向下一个目的地——敏珠林寺,心中满怀对下一座佛学圣殿的期待。车轮滚滚,载着思索与敬意,驶向更深的雪域腹地,也驶向内心的宁静与澄明。</p> <p class="ql-block">请继续欣赏沿途的自然画卷:高原草甸如毯铺展,远山如屏,云影流动,天地之间,处处皆是无声的教诲。风过经幡,云卷云舒,仿佛大自然也在诵经,以山河为卷,以时光为笔,书写着永恒的智慧,引领我们走向更深的觉悟。</p> <p class="ql-block">约一小时后,我们抵达敏珠林寺。该寺由宁玛派高僧德达林巴·居美多吉于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创建,位于山南市扎囊县,寺名“敏珠林”意为“成熟解脱洲”,象征佛法引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