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园中园 壶中云石濠濮间

霍者

<p class="ql-block">2025.11.9</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到北海公园逛了一圈,昨天在抖音上又看到北海东岸还有一个园中园叫濠濮间,再来一睹。</p><p class="ql-block">濠濮间位于公园东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的园中之园之一。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于此初建凝和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浴蚕河水经画舫斋流入园内,四周古松葱郁、遮天蔽日,形成曲桥、水池、山石相映的景观。园内主体建筑为坐南朝北的敞轩,四周设十六根柱子,南侧山顶曲廊延伸至"崇椒室"与"云岫庵",通过曲尺形爬山廊构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七折石平桥横跨水面,桥长25.18米,青砂石桥墩配镌空回纹栏杆,水源引自先蚕坛浴蚕河,水面分东西两部分种植荷莲,夏秋季节可见锦鱼游弋。建筑群融合江南园林手法与北方建筑特色,石牌楼采用仿木结构青白石雕刻,展现古代工匠精湛技艺。其名称源于《世说新语》"濠濮间想"典故。濠濮间包括宫门、云岫厂、崇椒室、濠濮间、曲桥及石坊等 </p> <p class="ql-block">汀兰岸芷吐芳馨</p><p class="ql-block">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色波光相罨画y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span></p> <p class="ql-block">濠濮间的水池上,有一座九曲雕栏石桥。桥的北端有一座石牌楼,牌楼两面各有乾隆题写的联额。它和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头的那座石牌楼酷似。谐趣园的那座高2.57 米,庑殿式,二柱一楼,屋顶六兽,小巧精致,是北京最小巧的石牌坊,濠濮间九曲桥头石牌坊可说是知鱼桥石牌坊的姊妹。</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北京现存有明清时期的牌楼65座,其中石牌坊有17座。石牌坊的修建选用质地华贵的汉白玉、古朴的墨玉等石材,造价较高,所以在数量上比木牌楼会少一些。北京的古石牌坊样式很多,常见的有三门三楼、三门五楼、三门七楼,也有一些两门三楼、两门五楼的石牌坊,甚至也有一些一门一楼的,但不多见。除了样式,石牌坊雕刻手法的多样也尽显石雕的艺术精髓,常见的雕刻手法有浅浮雕、深浮雕、平雕、镂空雕、圆雕、引线刻等。浮雕图案的选择依照牌坊的位置和作用而定,这里面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设计者心思的精巧。</p><p class="ql-block">牌楼后面是一潭碧水,水上有一曲折小石桥通往濠濮间。濠濮间坐南朝北,东西长十二米,南北宽六点四米,面积七十七平方米,厅房四周有十六根柱子,内有八根柱子。房前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山参常静云参动</p><p class="ql-block">躍有潜鱼飞有鸢</p><p class="ql-block">横批“壶中云石”。濠濮间南面,有曲廊向上,伸延山顶,廊东有“崇椒室”,山顶上有“云岫”。走过水榭、曲桥,进入迂回峡谷,奇峰、怪石、波光云影的画境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濠濮间”的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清朝康熙为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题“濠濮间想”。“濠濮间想”一语出自《世说新语》中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濠濮间想”的故事:“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二是传说乾隆六次南巡江南,带来描绘图本,濠濮间是依图仿建的一部分,乾隆特别喜爱。他自题的对联“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反映出本园山水松竹长卷画的动态。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的皇帝,他能诗善画,长于书法,并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馆的画工一同前往,把他看中的名园胜景绘成图样,带回北京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但是移植这些名园胜景,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北方的建筑和花草树木的特点,结合叠山理水,再现江南园林的情调。濠濮间就是仿江南私家园林风格而建造的一处景观。</p> <p class="ql-block">半山晨气林炯冱(hu)也有写为“洹 ”的</p><p class="ql-block"> 一枕松声涧水鸣</p><p class="ql-block">“林炯冱”源自对宋代理宗时期丞相郑清之《净明院》诗句“半山云脚炊烟湿”的改编。‌这一改动源于地理环境的适配需求:濠濮间位于北海东岸土山环抱的洼地,区域内难以见到“炊烟”,因此以“林炯冱”替代,既保留了原句的意境(晨光透过林木凝结的静谧感),又契合场地的自然特征。</p><p class="ql-block">从对仗角度看,“林炯冱”(林间晨光凝结)与“涧水鸣”(溪涧水声)形成视觉与听觉的互补,强化了园林空间的动静对比。‌清代乾隆时期,该对联被镌刻于濠濮间水榭抱柱,与乾隆亲撰的“日永亭台爽且静;雨餘花木秀而鲜”等联文共同构成园林文脉,体现皇家园林对文人意趣的吸收。‌</p> <p class="ql-block">水榭里有有一景点介绍的牌子,上面说:“濠濮”典出《庄子.秋水》,“濠”指濠水,“濮”指濮水,都是河南的河流。寓意闲适无为,自得山水之乐的隐士风雅。</p> <p class="ql-block">水榭往里走又有一联</p><p class="ql-block">山参常静云参动</p><p class="ql-block">跃有潜鱼飞有鸢</p><p class="ql-block">横批“壶中云石”。“壶中云石”之“壶”是喻其小吧,但小里乾坤大,比起真实的山河,此片山勺水如在一壶间,小山堆叠有致,池水鱼鸢成趣,也无妨某人在世务里抬头,对隐逸山林做片刻的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爬山廊半山,三间小室的“崇椒室”,门额 “崇椒”,前有抱柱楹联:</p><p class="ql-block">山行之字曲通花 </p><p class="ql-block">月写个文疏映竹。</p><p class="ql-block"> 《中国园林文化史》言:《楚辞·九章·悲回风》中说“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芳椒以自处”,后来的士人遂常用‘芳椒’作为园景的题旨,以表现自己的高洁。崇椒室的设计亦承袭此意。</p><p class="ql-block">崇椒室,寓意品行高洁。冬雪之际,乾隆皇帝曾在此休憩。</p><p class="ql-block">透过窗棂看那些红木的家具、锦缎的绣塌、墙上泛黄的字画,想它们也曾在日日的打磨里暗放光泽、也曾衬托着主人的富贵华奢、字画还曾经在文人笔下雅逸翩翩,但是看此时物是人非,不由要问今夕何夕、来世哪世?</p> <p class="ql-block">穿过崇椒室的游廊,继续拾级而上,连廊尽处是山顶的云岫室,云岫室正面有开阔小地,假山环绕、松荫庭阶 ,似隐若藏。<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额“云岫”,室内匾额“知常曰明”,</span>抱柱楹联云</p><p class="ql-block">风月清华赢四季</p><p class="ql-block">水天朗澈绕三洲</p><p class="ql-block">“云岫”典出陶渊明《回去来兮辞》,寓意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  云岫室是濠濮间的一个重要景点,其名称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p> <p class="ql-block">濠濮间建筑群,共包括四栋建筑单体,除濠濮间敞轩体量较大并用卷棚歇山屋顶外,其余三幢崇椒室、云岫庵和宫门都略小,且大小相近,而且均取三开间硬山屋顶形式。</p><p class="ql-block"> 若不是地形有起伏变化,濠濮间必然是单调乏味的。正是由于顺应了地形的起伏,采用曲尺形的爬山廊把各个建筑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变化,使其空间序列十分完整。如诗词般,有着起承转合的韵味文脉的逻辑,各个空间相互之间以不同的元素联系,彼此过渡巧妙,且每一部分都十分完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国槐,树龄110年</p> <p class="ql-block">濠濮间东面是北海的高墙,墙内有一排高大的榆树和侧柏。树下本是土坡,被栽以不是很大的太湖石,一层一层很有空间感,两边还有上下的石阶,桥后是许多竖起的绿石,表面剥蚀的那种鱼鳞样的坑。濠濮间西面土丘除假山,还有种种茂密的灌木。北部的先蚕坛里有条浴蚕河,浴蚕河水向南流经画舫斋再缓缓流入濠濮间,形成濠濮间这个水潭。九曲石桥把濠濮间潭的碧水一分为二,若到夏日,东池种荷花西池稙睡莲,又有禽鸟戏水,锦鱼游戏,芦汀蓼岸。</p><p class="ql-block"> 那句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鱼从容的游来游去,是它们的乐趣。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俩人充满哲学的“抬杠”,最后庄子说:“我知之濠上!”这是濠。</p> <p class="ql-block">七折曲桥</p><p class="ql-block">婉转间是匠心独运,曲折里也有世间沧桑。在北海公园的古桥家族中,除了直来直去,虹架两端者,也有“百转千回”展现“万千风景”的“曲桥”。</p><p class="ql-block"> 曲桥之曲,源自方向之曲折变化,通常以“直来直去”示人的桥梁,通过其间改变方向,而让行者减缓了前行的脚步,视野中也多了不少风景,且曲桥通常以平桥方式出现,运用在园林设计之中。正所谓“景莫妙于曲”,脚步的放缓甚至驻足,正因为角度的变化和视觉的多元,才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感动。曲桥已然跳脱了寻常“遇水架桥”的简单实用,而更多是为景观与心境服务的。</p>

濮间

曲桥

石牌坊

崇椒室

牌楼

园林

水榭

北海

乾隆

云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