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寻踪 碧水润北地仙宫悟道心

鲍芙蓉

<p class="ql-block">昵称:鲍芙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294734</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自拍</p><p class="ql-block">摄影师:金寒昌 老欧 鲍芙蓉等</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11月13日(旅程第四天),早餐后八点半我们坐上大客车准时向着丹江口出发,车轮碾过晨光铺就的道路,一路奔赴这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首站抵达农夫山泉丹江口工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化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从丹江源头活水的采集净化,到瓶坯注塑、灌装封盖,每一个环节都精准高效,让人直观感受到“好水”背后的匠心与科技。透过车间的观景窗,仿佛能看见一滴滴清冽从库区而来,带着秦巴山脉的灵气,成为滋养万千家庭的甘醇。</p> <p class="ql-block">  走出工厂,丹江水库的浩渺便撞入眼帘。这片被誉为“亚洲天池”的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收纳了汉江四分之三以上的径流,江水与长江在湖北中部相拥,冲积出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孕育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与繁华城市群。站在库区观景台远眺,碧波万顷如碧玉铺展,水天相接处,群岛星罗棋布似翡翠散落,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水在画中流,还是画在水中动。</p> <p class="ql-block">  紧邻库区的大坝公园,是此行最震撼的篇章。这座1958年动工的水利枢纽,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与管理的骄傲,以防洪为核心,兼具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之利,难怪周恩来总理盛赞其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大坝如钢铁巨龙横卧江面,青灰色的坝体在阳光下透着雄浑气势,3442米的总长、176.6米的高程,每一寸混凝土都凝结着三代建设者的心血。拾级而上登至坝顶,脚下是坚实厚重的坝体,身旁是轰鸣运转的机组,远眺则是“一坝锁江,润泽南北”的壮阔——1432公里的干渠从这里出发,将清水送往京津冀豫的千家万户,成就了世界最大调水工程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我们前往武当山九宫之首的静乐宫,斋堂的素馔早已备好。这座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的道教圣地,历经康熙年间的焚毁与重建,又经乾隆年间的火劫,却依旧风骨不减。红墙碧瓦环绕其间,五百二十余间殿堂、廊庑、亭阁沿东中西三院铺开,从牌坊到正殿,从二圣殿到方丈堂,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幽静的环境宛如仙宫落凡尘。用过素雅的斋饭,我们跟随道长学习道家礼仪,拱手、作揖间,感受着千年道教文化的谦和与庄重,晨钟暮鼓的余韵仿佛在院落间回荡,洗去了旅途的浮躁。</p> <p class="ql-block">  一日行程,从丹江碧水的灵秀到大坝工程的雄浑,再到仙宫道韵的悠远,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沉淀在此交融。每一滴清水都承载着南北共济的情谊,每一处殿宇都镌刻着岁月的沧桑,这趟旅程,不仅是眼的盛宴,更是心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