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海南名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海南古代属南荒之岛,流放之地,但历史名人却不少。主要分本土和流放两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本土的有“南海青天”海瑞、明代户部尚书丘濬、文昌“宋氏三姐妹”、革命先驱琼崖纵队创建人冯白驹、共和国开国将军张云逸等7位将军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历史上被流放到海南的名人众多,他们虽因政治贬谪而至,却在逆境中为海南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深远贡献。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五公祠”中以唐代宰相李德裕为首,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五公”和大文豪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走访的主要是海瑞、张云逸、宋氏三姐妹、苏东坡等历史名人的故居,深入了解海南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海青天”:海瑞</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海口参观了海瑞的故居。在故居前广场立有“南海青天”的牌坊和海瑞的立像,供后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 海瑞,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州琼山(今属海南省海口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寒。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浙江淳安知县。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冒死进《治安疏》。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尽力平反冤狱,被百姓呼为“南海青天”,成为中国历史上“清官”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明代以来,民间流传有《海忠介公居官公案》《海公大红袍全传》《五彩舆》《海瑞罢官》《玉夔龙》等大量关于海瑞的文艺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开国大将:张云逸</span></p><p class="ql-block"> 海南共走出了7位开国将军,其中大将1人,上将1人,中将2人,少将3人。</p><p class="ql-block"> 张云逸大将,海南文昌上寮村人,17岁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1955年时被授予大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宋氏祖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海南文昌人杰地灵。民国史上显赫的宋氏家族,诞生了著名宋氏三姐妹。一座矮小的海南传统农家宅院,却是一代传奇家族的创始人宋耀如的诞生地,1988年获邓小平题写牌匾“宋氏祖居”。</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海南文昌,我们参观完张文逸故居,顺道就近参观了宋氏祖居。</p><p class="ql-block"> 宋乐祖居虽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豪门大宅,但所处之地确实与众不同。独立一个小山丘,前面比较开阔,有一片田野,后山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后来在保留祖居原貌的基础上,扩建了宋庆龄陈列馆、人物雕像群及椰子纪念园,目前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坡书院</span></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么的豪迈奔放!</p><p class="ql-block"> 苏轼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方面开创了宋词豪放派的词风,另一方面借怀古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人生如梦”的慨叹,也流露出他当时政治失意,壮志未酬,但并未消沉的豁达心境。</p><p class="ql-block"> 后来一直被贬,他的人生境界升华至“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 被贬惠州,他写下《惠州一绝》脍炙人口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想不到宋代大文豪,成了当今岭南荔枝的代言人。</p><p class="ql-block"> 被贬儋州三年,离开时依依不舍,他写下《别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他虽自称“我本儋耳人”,但根植于四川眉山(西蜀州),这种“寄生”关系体现了他对儋州的融入与对故乡的眷恋。他又成了今天两地文化交融的联络人。</p><p class="ql-block"> 儋州与眉山因苏东坡结缘,通过城市联动宣传(如“东坡情缘跨越山海”活动),续写千年情缘,推动文旅合作。例如,儋州东坡书院与眉山遗迹联动,打造沉浸式演出《男神东坡》,活化东坡文化。这种联动不仅强化了历史渊源,还促进了两地经济协作。千年之后有如此成效,若东坡泉下有知,心安矣!</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儋州参观的东坡书院,是为纪念苏轼贬琼期间讲学而建的文化遗址。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主体建筑包括载酒亭、载酒堂、正殿等,201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东坡书院作为苏东坡贬谪儋州期间的文化活动中心,传播了中原文化,与儋州民众深度交流,实现了“心安是故乡”的精神归宿。</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最后自我评价:“问汝平生伟业,黄州惠州儋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