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11日上午,19名恐怖分子驾驶四架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向纽约的世贸中心双子塔及华盛顿的国会山和五角大楼。以国会山为目标的客机,在乘客的反抗下中途坠落。五角大楼的一翼被撞毁,遭到撞击的双子塔燃烧两小时后完全坍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载入史册的“911恐袭事件”,总计造成2983人死亡。双子塔所在的世贸中心,共2763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360亿美元,成为事件的遇袭地标。遇难者来自90个国家,全球范围内间接损失超过2万亿美元。911恐袭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这场有史以来最惨重的外来打击,美国朝野同仇敌忾,在发动两次局部战争大肆报复的同时,誓言重建世贸中心地区,以复兴繁荣彰显美国不可战胜。打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速战速决,重建世贸中心却拖延了二十多年,至今仍未全部完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约地产商希尔维斯坦,在双子塔被撞毁七周前,以32亿美元天价租金获得双子塔99年经营权。恐袭事件爆发后,希尔维斯坦卷入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的政治漩涡和商业纠葛。去年9月,他出版个人回忆录《崛起》,详述了这段戏剧性的传奇经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地理》杂志出品的911纪念遗址专刊《纪念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拿下双子塔</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94岁的犹太富商希尔维斯坦,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大萧条笼罩的纽约市。他从小在父亲创办的地产租赁经纪公司长大,大学毕业后进入家族公司子承父业。此时,纽约迎来房地产大发展时期,他向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领域扩张,迅速做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末,洛克菲勒家族出资成立曼哈顿下城发展协会,首次提出兴建“世界贸易中心”的开发概念。根据这一倡议,纽约州与新泽西州联合成立港务局,负责开发曼哈顿岛连接周边地区的交通基建项目,下城的世贸中心地块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枢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七年的征地、规划和施工,世贸中心的“王冠资产”双子塔南北两栋摩天大楼建成使用,于1973年4月4日举行开业典礼。南塔北塔高度分别为410米和408米,是当时世界最高建筑,与爱丽丝岛上的自由女神雕像遥相呼应,成为美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双子塔建成后,占地6.5公顷的世贸中心,陆续建起七栋大楼:两栋会议中心、一栋酒店、一栋商场和包括双子塔在内的三栋写字楼。1980年,颇具规模的希尔维斯坦家族公司,获得世贸中心第三栋写字楼七号楼的开发和经营权,三年后建成使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2月26日下午12点18分,六名恐怖分子在双子塔南塔地下车库,将载有545公斤炸药的面包车引爆,双子塔地基被炸出5层楼高的黑洞,造成6人死亡,所幸未及建筑要害。港务局斥资2.5亿加固地盘,南塔底楼关闭一个多月后恢复营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共和党人帕塔基当选纽约州长。为募集资金改善纽约市陈旧的公共交通系统,帕塔基推动港务局退出世贸中心房地产业务,将双子塔的99年经营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2001年7月24日,希尔维斯坦以32亿美元成功夺标,接管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双子塔遇袭一小时前的雄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唯一的获益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经营七号楼的十几年间,希尔维斯坦一直觊觎双子塔。双子塔的商业使用面积是七号楼的十多倍,但港务局是政府机构,效率低,浪费大。入主双子塔后,70岁的希尔维斯坦焕发了青春。他每早8点前抵达北塔,在107层餐厅与租户代表共进早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11这天一早,希尔维斯坦的太太强迫他取消了当天的固定日程,改去看皮肤科医生。他将自己一生的成功归结为听从太太的吩咐,这一天也不例外。听从太太的安排,让他躲过致命的一劫,还在职业生涯尾声的二十多年里,奏出传奇的结束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纽约史上最高房地产交易价拿下双子塔不到两个月,双子塔便轰然倒下,而且砸塌了原本属于他的世贸七号楼。恐袭事件发生时,希尔维斯坦貌似悲催。但事后的发展仿佛有命运的事前安排,大难不死的他,戏剧性地成为这场灾难中唯一获益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明的犹太人从不做亏本生意。拿下双子塔的32亿,希尔维斯坦出资不足4000万,其余全部来自投资人,最大金主是通用汽车财务公司。交易安排规定,32亿租金每月支付1000万美元,28年完成全额支付;在经营期99年内,有权重建、改建双子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交易安排更奇妙的是,美国的法律制度为希尔维斯坦烙出一张从天而降的黄金馅饼。911事件发生后一周,希尔维斯坦在太太陪伴下来到首都华盛顿,游说国会通过法案,以恐袭目标是针对联邦为由,阻止死难者家属向经营者希尔维斯坦索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会很快通过法案,不仅满足了希尔维斯坦的要求,还拨款200亿重建遭遇重创的世贸中心。拥有双子塔和七号楼重建权的希尔维斯坦,当仁不让地有权要求分得拨款的绝大部份。但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他不赔遇难者,却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被撞击后正在燃烧的双子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评选设计方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双子塔倒塌,造成世贸中心地块13个街区范围内建筑物严重损毁,两处建筑物完全坍塌。纽约市成立“曼哈顿下城开发委员会”,负责清理坍塌废墟,平整地块,重建世贸中心。5000名救援人员昼夜奋战9个月,救出18位幸存者,清除160万吨垃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遇难者家属的要求下,重建工程将双子塔底座10余米深、面积为3公顷的深坑定为911纪念遗址,世贸中心重建项目被命名为“911纪念遗址工程“。2001年11月,下城开发委征集纪念遗址工程设计方案,很快爆出帕塔基州长指使评委会作弊丑闻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布什总统越权介入,任命他上大学时的室友担任下城开发委主任,于2003年3月重新征集设计方案。下城开发委等三家机构经过将近两年的评审,在来自43个国家、美国49个州的5201项提案中,评选出两个获胜方案,设计者均为移民美国的犹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获选的纪念遗址设计者是年轻的阿拉德。他将双子塔底座设计为深9米的黑色水池,取名“无形的反思”。四面池壁镶嵌循环喷泉,池壁上雕刻1993年和2001年两次恐袭事件遇难者的名字。在阳光下的任何角度,都有一道彩虹横跨在四壁的喷泉之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11纪念遗址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的获选者,是柏林犹太纪念馆设计者李伯斯肯德。他将纪念馆设计在“无形的反思”水池下深度21米、总面积1万平米的双子塔底座内。在双子塔底座外的3.5公顷面积内,他设计了六栋写字楼、一栋艺术中心和地铁站上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纽约州、市政府联合发起“911纪念遗址基金会”,面向社会募集捐款,落实两个获选设计方案的建设。在这个吸引全人类眼球的项目中,手握双子塔99年经营建设权的希尔维斯坦,刻意被排除在设计决策过程之外,但他一刻也没停止抗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无形的反思》纪念水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争夺重建权</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11事件的巨大破坏性,令世贸中心重建工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政客们视之为树立公众形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州市社区和各类社会团体,围绕重建成立了20多个组织,能与希尔维斯坦博弈的主要是州长控制的港务局和市长控制的下城开发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帕塔基计划竞选总统,把双子塔重建看作宝贵的全国性曝光机会。他指使港务局收回双子塔的重建权,将唯利是图的希尔维斯坦踢出局。希尔维斯坦已经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按照美国保险法条款,双子塔两次被撞,索取总共64亿美元的双倍赔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庭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希尔维斯坦45.5亿美元,为了拖延付款期,保险公司开始长达六年的勘查工作,直到2007年才开始支付赔偿款。港务局以为希尔维斯坦获得巨款后会主动离场,不料这位不差钱的犹太老头也想留下些精神遗产,拒不放弃重建权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子塔坍塌一个月后,港务局以双子塔底座改建纪念馆为由,与希尔维斯坦开始重建谈判。为显示私人企业的高效率、增加与港务局的谈判筹码,希尔维斯坦立刻重建自己拥有产权的七号楼,并于四年后建成使用,成为第一座在废墟上崛起的摩天大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五座大楼的重建谈判,延宕8年之久。受911纪念馆和交通枢纽设计的影响,双方三次达成协议,两次诉诸仲裁。2003年签署第一个协议是:希尔维斯坦用双子塔重建权换取在世贸中心新建五座写字楼,出租面积与双子塔相同总计100万平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李伯斯肯德的总体设计方案获批后,帕塔基指使港务局收回一号楼重建权。在设计方案中,一号楼高度取意美国建国年份1776英尺(571米),是西半球最高建筑。准备竞选总统的帕塔基认为,这是难得的形象工程,必须控制施工进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双子塔底座改建的911纪念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自由之塔”乌龙</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港务局以为其他四栋楼融资担保为条件,收回一号楼建设权。帕塔基亲自为一号楼取名“自由之塔”,并在2004年7月4日举行盛大奠基仪式。“自由之塔”开建15个月后,纽约警方突然通知港务局:“自由之塔”与高速路相距太近,存在再遭恐袭的隐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期施工费用全部打了水漂,“自由之塔”位置需要内移,工程的总设计必须修改。这次修改严重影响了911纪念遗址和公共交通枢纽的工期,导致港务局与希尔维斯坦再次更改协议:港务局收回一、五号楼建设权,为后者提供融资担保和三号楼地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避免租客产生恐袭联想,内移后的“自由之塔”更名为“世贸中心一号楼”。帕塔基的乌龙,惹恼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这位亿万富豪亲自出马担任911纪念遗址筹委会主席,带头捐款,很快筹足建设资金,“无形的反思”水池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际建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年后的2014年,世贸中心一号楼与911纪念馆完成施工,对外开放。在这期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原定的承租机构纷纷退租,港务局未能如期交付地基。希尔维斯坦融资出现困难,诉诸仲裁,获得港务局1.2亿赔偿,双方合作陷入僵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府部门的低效无能,令希尔维斯坦获得广泛同情。2006年大导演奥利佛 斯通执导的911灾难片《世贸中心》,以他的七号楼为故事背景,大大提升了他的知名度。在与港务局谈判面临破裂时,CBS电视台直播在建筑工地对他进行的专访,直接抨击港务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舆论的压力下,布隆伯格市长以封锁港务局使用市政土地相威胁,迫使双方于2010年3月第四次达成协议。港务局和市政府以承租四号楼、为希尔维斯坦建设工程融资提供担保为条件,换取希尔维斯坦终止仲裁程序,尽快完成二、三、四号楼建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2018年,世贸中心三、四楼相继完工,交付使用。二号楼至今还是个大坑,五号楼的开工日期更是杳无音讯。原双子底座的911纪念馆地面上盖,被命名为“自由广场”,除移植了400株橡树外,清理废墟时救活的一株梨树,被醒目地种植在入口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重建后的世贸中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