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V模型构建的农村初中心理课堂作业评价量表>>

星子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基于DNA-V模型构建的农村初中心理课堂作业标准化设计研究》第5次研讨在2501教室开展。本次活动由高级教师文彦南带领,张尚斌、向珍等全体主研人员参与,聚焦作业评价量表优化,以课堂示范、研讨交流、专家督导推动课题深化。</p> 文彦南老师开展教学示范 <p class="ql-block">1.热身导入:通过身体感受、呼吸练习、环境观察,引导学生体验“观察者”视角,快速融入课堂;</p><p class="ql-block">2. 认知建构:结合婴儿反应、司机观信号灯等生活实例,讲解“观察者技能”,帮学生理解情绪觉察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3. 技能提升:通过情绪正常化、A-N-D练习(觉察-命名-接纳)、正念体验,纠正“消极情绪需消除”误区,教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方法;</p><p class="ql-block">4. 总结梳理:回顾进入“观察者空间”三步法,强调正念练习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p> 研讨交流:优化评价量表 <p class="ql-block">课后,课题组结合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围绕课堂目标达成、学生反馈展开研讨,重点探讨如何让量表更贴合农村学生实际,精准反映技能掌握情况,为作业标准化设计积累实践经验。</p> 专家督导 <p class="ql-block">督导组陶冬梅老师提出要求:每2周依据评价量表优化DNA-V课堂作业,推动学生将心理灵活性技能迁移到农村生活场景,切实提升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素养。</p> 研无止境 <p class="ql-block">本次研讨通过课堂实践、集中研讨、专家点拨,深化了DNA-V模型与农村心理课堂的融合。未来,课题组将持续优化作业评价体系,让心理教育扎根生活,护航农村学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