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风清日朗,正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好时节。今日,我们一行前往准格尔旗,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了一场紧凑而充实的调研之行,足迹遍布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奇附林漫瀚调传习基地及苗家滩社区,每一处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满载着收获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站我们抵达市级试点村——大路镇小滩子村。在村委会议室,我们先观看了小滩子村的宣传短片,镜头中,整洁的村容村貌、活力十足的产业场景、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直观展现了该村近年来的发展变迁。随后,村两委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村子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到如今通过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一步步蜕变为市级试点示范村。听完介绍,我们实地考察了乡村经营重点片区,只见标准化的养殖小区、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宿、绿意盎然的休闲步道,无不彰显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让我们对试点村的建设成果有了最真切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离开小滩子村,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沿途黄河奔腾不息,两岸田畴交错,风光旖旎。抵达观光园后,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了稻渔共生养殖基地,讲解了“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水稻为鱼虾提供栖息环境,鱼虾粪便为水稻施肥,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保障了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同时,观光园还融合了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文旅元素,吸引了周边城市游客前来打卡,实现了“农业+文旅”的深度融合。看着稻田里肥美的鱼虾、观光步道上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们深切体会到,生态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正是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我们前往漫瀚调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奇附林的传习基地。走进基地,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漫瀚调的历史资料、演出照片,陈列着马头琴、四胡等传统乐器。奇附林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现场演唱了经典漫瀚调曲目,悠扬高亢的唱腔、质朴生动的歌词,描绘着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与村民的生活变迁,极具感染力。我们还了解到,传习基地不仅致力于漫瀚调的传承教学,还通过编排新曲目、开展文化下乡演出等方式,让这一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凝聚乡村文化认同、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此次调研,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前往苗家滩社区,重点调研农业水蓄热日光温室和四季温室大棚种植项目。走进温室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鲜嫩的黄瓜、饱满的圣女果、翠绿的生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社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水蓄热技术,能够有效调节温室温度,打破季节限制,实现果蔬全年种植;同时,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参与种植,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我们仔细询问了温室的技术原理、种植成本、市场销路等情况,对这种现代化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赞不绝口,也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天的调研行程虽紧凑,但收获满满。从试点村的全面建设到生态产业的创新发展,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到设施农业的科技赋能,准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这些鲜活的实践案例、宝贵的基层经验,不仅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返程途中,夕阳映照下的准旗乡村愈发美丽,心中不禁感慨: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基层工作者与村民们用汗水浇灌出的累累硕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