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塬传承》第八十章恋爱(一)

碧海蓝天

<p class="ql-block">  1984年的春天,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绝美画卷,在豳塬大地徐徐展开。天空澄澈如宝石,湛蓝且万里无云,清新的空气丝丝缕缕地沁入心肺,让人沉醉其中。柳絮轻柔地吐出细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花朵像是一群羞涩的少女,含苞待放,积蓄着绽放的力量。小草也不甘示弱,从地皮中努力地钻了出来,嫩绿的新芽给黄土高原披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绿装,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李晓东在新民中学已经度过了第4个学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深刻且独到的感悟。他所带的学生也升入了高二年级,这意味着教学任务和责任变得更为艰巨。在语文教学方面,李晓东有着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他总是想尽办法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去真切地体验文学带来的美妙享受。每一堂课,他都会精准地把握学习重点和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在他看来,只有让学生牢牢掌握每节课的核心内容,他们的学习过程才会变得轻松愉悦,上课才会成为一种充满乐趣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的闲暇时光里,妈妈田碧玉那些温暖而又充满期待的话语总会在李晓东的耳边回响:“我军军的妻命好”“军军你要成家立业”“军军给妈妈引回来个媳妇”。这些话语就像春日里的暖阳,照进了李晓东的心里,也让他的恋爱逐渐进入了甜蜜的高潮期。</p><p class="ql-block"> 他与龙村的张芳玲之间的书信往来极为频繁,一周一封从不间断。在那些充满爱意的信件里,他们将对彼此的喜欢、眷恋与周围的美好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这份热恋的情愫通过文字在两人之间传递。</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去年秋季,李晓东与刘小娟也有过短暂的通讯,然而这段交流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戛然而止。刘小娟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李晓东的欣赏,她直言李晓东作为豳州市回来的第一批大学生,英俊潇洒,是她理想中的伴侣。她还提及自己有亲朋可以帮助李晓东调动工作,无论想去哪个部局都不是难事,毕竟在那个各个单位都渴求人才的年代,大学生可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但她也明确表示,对李晓东的家庭有所顾虑。如果两人结婚,她不愿意经常回农村常住,更无法接受去李晓东家里从事诸如收麦子、拉猪粪等繁重的农活。她期望两人能生活在豳州城里,那样一切都会顺心如意。李晓东收到这封信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深思。经过全面且慎重的考虑,他给刘小娟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坦诚地说道:“你很聪明,也很漂亮,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成长于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你的生活是典型的居民城里人生活方式,而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们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能并不适配。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养大,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他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我所崇敬的人,始终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这份爱与崇敬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我们两人可能很难走到一起组建家庭。既然如此,那就到此为止吧,我也不想耽搁你的美好未来,希望你能早日找到真正适合你的另一半。”就这样,李晓东和刘小娟把话说清楚后,便不再有任何联系。</p><p class="ql-block"> 与刘小娟的这段经历不同,李晓东与张芳玲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留。</p><p class="ql-block"> 李晓东满怀深情地给张芳玲写信:“芳玲,我想你了。虽然我们相识的时间不算长,我也从未谈过恋爱,还不太清楚爱情究竟是什么滋味。但自从咱们相识的第一天起,那种奇妙的感觉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到现在我们见了三次面,你的美丽身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平常那些闲暇的瞬间,你的模样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你的谈吐优雅,每一句话都像是春日里的微风,轻柔地拂过我的心田,让我的回忆充满了甜蜜。我喜欢你,张芳玲,这种喜欢是那么的纯粹和热烈。我满心盼望着我们能早日再次见面,畅所欲言。1984年3月6日。”</p><p class="ql-block"> 尽管新民中学和豳州中学仅仅相隔25多公里的路程,但由于班车一天仅有三趟,出行并不十分方便,所以李晓东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给张芳玲写一封信,通过书信来倾诉彼此的感受,表达内心深处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张芳玲,你好。我又忍不住给你写信了。刚刚备完课,我静静地坐在桌前,脑海里全是你那美丽的笑容。你就像我们家乡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娇艳欲滴,芬芳四溢,是那么的艳丽、美丽,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你而失色。我欣赏你,这种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我的灵魂深处。我把你放在我的眼里,更放在我的心里。我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感情,不敢轻易触碰,生怕自己的鲁莽会惹怒了你,就像害怕被玫瑰的刺扎伤一样。我只能把对你深深的眷恋,满满地写在这信纸之上,希望你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炽热,让我的爱融入你的生活。你的家庭是领导干部家庭,而我的家庭虽然爸爸也在外面工作,但主要还是以农业劳动为主,我们之间或许存在一些差距。然而,你从来没有因此而嫌弃过我,这让我无比感动。记得你第一次来我家,你大大方方地坐在我家土窑的炕上,是那样的安详、自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你和我妈妈谈笑风生,有说不完的话,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幸福家庭的美好画面。我喜欢你的温柔体贴,你的每一个举动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满怀向往,我坚信我们的心会紧紧相印,最终走在一起。真希望今晚的梦中,我能紧紧地抱着你,拉着你的手,亲吻你那美丽的脸庞。思念你的人:李晓东。1984年3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在一封封书信中,李晓东的甜言蜜语愈发浓厚,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他对张芳玲深深的爱意。</p><p class="ql-block"> “晓东,你好。你的来信我收到了,我满心欢喜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谢你每周的来信,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它的到来。看着你字里行间充满的热情和温暖,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同样喜欢你,也许这就是命运安排的缘分吧。自从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你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那个人,我舍不得离开你。你是我上一生的伴侣,这一生的最爱,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想你。芳玲。1984年3月18日。”</p><p class="ql-block"> 随着书信往来的不断增多,两人都明确地表明了恋爱关系。在一封信中,张芳玲满怀期待地写道:“你这周周末下来吧,我在豳州中学的教师宿舍里等你,星期天咱们不见不散。”</p><p class="ql-block"> 3月25日星期天,李晓东早早地起床,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班车,前往豳州中学与张芳玲相聚。当他到达张芳玲的宿舍时,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张芳玲已经精心为他做了一桌美味的饭菜。两人相对而坐,吃得津津有味,每一口饭菜都充满了爱的味道。中午,他们手牵着手在豳州街道悠闲地溜达,感受着春日里的阳光和彼此的陪伴。到了中午饭时间,李晓东带着张芳玲来到豳州一鼎楼的羊肉泡馍馆,两人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羊肉泡,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不经意的触碰,都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他们就像心有灵犀一般,做每一件事都无比默契,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愉悦,或许这就是热恋中恋人特有的感觉吧。</p><p class="ql-block"> 其实,李晓东在高中的时候,就有一个女生对他颇有好感。后来两人都考上了大学,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李晓东一心扑在学业上,根本无暇顾及恋爱。他考上了本市的大学,而那位女同学则去了外地上大学,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那份未曾说破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了了之。在大学的时候,他的同桌张小雅和他几乎无话不谈,彼此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然而,他总觉得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就像他与刘小娟谈对象时的那种感觉,始终无法真正地靠近。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始终没有越过雷池一步。</p><p class="ql-block"> 而他与张芳玲的恋爱则截然不同,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高家镇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张芳玲是她们那一年考中师的高家镇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她聪明好学,勤奋努力,如今在豳州中学教初中数学。她思维敏捷,反应灵敏,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 如今,李晓东的恋爱已经进入了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李晓西也迎来了中考的关键阶段。他深知这一时期的重要性,每天都争分夺秒,几乎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几门要考的功课的复习中,认真地看书、整理知识点,还会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他身上有着和哥哥李晓东相似的勤奋与执着,晚上总是自觉地学习,灯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不过,他在复习劲头方面,比起哥哥高考时的那种全力以赴,还是稍显不足。他自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有着过人的天赋,无论考什么都不会落后,甚至觉得自己会比哥哥更加出色。他在课堂上的反应十分敏捷,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抽象课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学科也成为了他的强项,他在学科选择上明显更偏向理科。</p><p class="ql-block"> 李晓西的同学们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爱好和未来的打算。李浩宇对化学课痴迷不已,他的心中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考入化学类学校,深入探索化学世界的无穷奥妙;李小米则对医疗工作充满了向往,每当看到医生护士穿着白大褂救死扶伤的身影,她的心中就充满了羡慕和敬佩,立志将来也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李小燕的想法则有些犹豫不决,她既想上中师,又想上高中,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渴望像汪明哲一样,能够天南海北地去闯荡,见识更广阔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李晓春在学习上处于班上的中游水平,他的父亲李德林过几年就要退休了。父亲所在的军工工厂有一个政策,只能有一个孩子接班,成为正式工人。李晓春作为家中的长子,和爸爸妈妈商量好,等父亲退休后,他就去接班。他觉得自己作为长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他和弟弟李晓夏在同一个班级,但他始终以长子的身份要求自己。李晓春热爱体育,尤其痴迷于篮球,他经常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每天都会花两个多小时打篮球,直到打得浑身大汗淋漓才肯回家。篮球场上,他矫健的身姿和专注的神情,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田世辉如今已是龙村小学的校长,他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到一个学校,都能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老师们的尊敬和学生们的喜爱。他十分重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经常在学校开展各种赛教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他从不搞末位淘汰制,对于一些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他总是耐心地去听课,仔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成绩。有时,他还会有意安排教学落后的老师和教学出色的老师互相交换几天课程,让老师们去不同的班级体验教学,感受不同老师教学下学生成绩的差异,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在他的努力下,龙村小学的学生们在学习成绩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很多学生的成绩都超过了孙村小学的学生,在学区组织的各种竞赛中,龙村小学的学生们也都崭露头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一天晚上,田世辉来到了姐姐田碧玉家里。姐弟俩围坐在一起,一边唠着嗑,一边分享着各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姐夫,我看你离岗之后是不是更辛苦了?每天都得给驴去寻草。”田世辉关切地对姐夫李德厚说道。</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在单位的时候一直坐办公室,哪吃过这种苦。你姐姐是个勤快人,每天给我安排的农活满满当当,可把我累坏了。”李德厚笑着回答,虽然嘴上说着累,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我这是为了让你多运动运动,你整天待在家里不活动,身体怎么能好呢。”田碧玉在一旁笑呵呵地解释道。</p><p class="ql-block"> “姐夫的劳动强度肯定不小,毕竟你都许多年没出过这么大的力了。现在养了大牲口,一天两晌都得外出寻草,晚上还得操心牲口吃草,确实很辛苦。”田世辉深有感触地感叹道。</p><p class="ql-block"> “虽然劳动累了点,但每天回来都能吃到你姐做的热乎乎的饭菜,孩子们又都围在身边,我心里觉得特别幸福,也很满足。”李德厚一脸满足地说道,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感恩。</p><p class="ql-block"> “姐姐,我看你不如养一头乳牛吧。养驴还不如养乳牛划算,乳牛每年能下一头牛娃子,养大了就是一头大牲口,卖了能有一笔不少的收入。现在李晓西马上要上高中,李晓北也上小学了,没人帮你给猪寻草了。养了牛,你就可以不养猪了,一年添一头牛娃子,顶得上养几头猪的价值呢。”田世辉给姐姐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