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百姓<十二>》拾穗的人们<一>

嵩山居士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拾穗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当我们在田间发现老人们佝偻着背,在田地中细心地捡拾每一粒果穗时,心中便涌起一股别样的情绪。这些老人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在贾鲁河流域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劳动的热爱与执着。拾穗不仅是对丰收果实的珍惜,更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回忆。</p> <p class="ql-block">六月骄阳似火,晒得烫人,大滴的汗珠从拾穂人那苍苍白发和满是皱纹的脸庞滚落,烈日下佝偻的身躯藏着世代相传的坚韧,他们擦擦汗水继续弯腰捡穗放到篮子里,就像拾到了宝贝一样。</p> <p class="ql-block">有次我和道友越盛在拍一位92岁的拾穗老人,老人可髙兴了,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他儿子赶过来说:“别人知道了我这个儿子还让九十多岁的老娘拾麦穂,那可是会骂我不孝呀,让我脸面何存。”我们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秋风吹过,天气微凉,拾穗老人便踏着露水,佝偻着身子在田垄间悠然漫步,收割过的髙粱、大豆、花生、水稻、玉米地,老人们在田间缓缓移动,仔细寻觅着每一处遗漏的果穗。</p> <p class="ql-block">在田垄间,在拾穗老人们的身影里,我读懂了关于生活、关于珍惜的意义。每一口饭食,都承载着自然的馈赠与劳作的艰辛,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用感恩的心去珍惜。</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拾穗老人身上,把拾穗老人的身影拉长,夕阳用金色的光芒真诚地赞美拾穗老人们崇高的勤俭节约品德,讴歌拾穗老人惜穗如金的精神,让他们这种精神永远地发扬光大、持久地传承万代。</p> <p class="ql-block">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现在日子富足了,吃饱喝好己不足为奇,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该蒙尘,拾穗老人的这份坚守,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拾穗老人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拾穗行为在农耕社会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收获时允许贫苦的孤儿寡妇拾取落穗,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农耕文化中“颗粒归仓”的象征,不仅体现了农耕文化中的智慧与勤劳,还蕴含着对粮食珍惜以及丰收喜悦的多重寓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