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 ‖ 魂兮所系潘氏家族

百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魂兮所系,潘氏家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血脉为根,文脉为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心归处,即是吾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潘银清为宗祠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魂兮所系,在潘氏家族。是那条青石巷里的旧居,是祠堂前那口甘甜的古井;是族亲相聚的乡音盈耳,是年节时香火缭绕的祖堂。它如一盏不灭的心灯,是古厝檐角下的月光,是老榕树盘绕的根须,让所有漂泊在外的族人,心有所依,梦有所归。</p> 魂兮所系潘氏家族 作者 / 潘银清   诵读 / 马秀春 <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应该做到魂兮所系。</p><p class="ql-block"> 重庆市合川区天平寨潘氏家族,虽然是仅有5万余众的一个支系,但潘姓也是中华民族整体中的一部分,在百家姓中排列第三十六位。打开家族的发展史,从轩辕黄帝第四十一世周王室的季孙公开启潘姓开始,到美男子、西晋文学家潘安、开宋元勋潘美,再到参与湖广填四川大潮的先祖继宝公,以致家族入川之后的清朝御赐六品潘大川、民国时期的少将潘先知、潘松、潘廷觉等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个个充满家国情怀,代代不乏人才辈出,有思想、有作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有发展的家族灵魂,演绎着家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本本泛黄的家谱,真实地记载着潘氏家族的兴衰与发展,每每掩卷,都忍不住任思绪打破地域的局限、穿越时空的束缚,忘我神游,无不为之振奋。在一页页家谱中,我读到了孔子“温故知新”的知而不惑;读到了如李白“千金散尽”的飘逸洒脱;读到了像屈原“上下求索”的忧民之心;读到了像宗悫“乘风破浪”的凌云壮志;读到了如苏轼“大江东去”的千古豪迈;读到了像岳飞“精忠报国”的不朽情怀。我感动着,赞叹着,敬佩着,一种说不出的敬佩情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我明白,家谱中记载的不仅仅是家族久远的历史,而于今天,那是一种血缘无邪、亲情至上的共鸣,一种洒在神州大地上悄然润物又热情无限的光辉,一种流淌在潘氏族亲们血管里无声无息又惊天动地的灵魂展现!</p> <p class="ql-block">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潘氏家族在历史上经过100多代人、3000多年的培养和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家族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和情怀,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有了这些元素的传承,才构成了潘氏家族独有的特色。家族的先辈们,对国家和家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对国家、对家族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的是那样的真真切切,酣畅淋漓。开宋元勋潘美,协助宋太祖赵匡胤,攻灭南汉、平定江南,从征北汉,死后追封为郑王,配太庙,名垂千古。家族入川后的潘光美和潘大川两位宗长,针对当年白莲教匪患猖獗,粤逆构凶的局势,概然远虑,先后于嘉庆初年和咸丰二年,两次修筑了天平寨,并自愿出钱出兵,无条件协助官府,平定匪患,确保了一方平安,受到政府褒奖。民国时期的抗日名将潘先知,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自觉投身到解放事业中,使得重庆得以和平解放。古往今来,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就是潘氏家族的魂所系,情所在。</p> <p class="ql-block">  当今,我们面临着国家大改革、大开放、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大时代,潘氏家族有了清明会这个中心点、支撑点和立足点,就能够百废待兴,人心所向。沉默了100年之后爆发的我们潘氏家族,恰如睡狮醒来,雄风犹在,气吞山河,犹如下山的猛虎,威武不屈,所向披靡。发展成为了潘氏家族的主题曲,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付出才能重振家族雄风;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牢记家族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且看十年、二十年过后,潘氏家族,雄关漫道真如铁,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