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五台山

西湖踏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是</span>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这里保存着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长廊”,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和谐共存的佛教道场。</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名山,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只寻访了五台山核心景区几座寺庙,在香火袅袅与梵音萦绕中,感受千年古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这座始建于东晋(317-420年) 的古刹,与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喉寺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寺院因供奉文殊菩萨像而得名。文殊阁(大殿)内有一尊高近十米的"文殊骑狮"塑像,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 <p class="ql-block">出了殊像寺向北行不久,便来到了塔院寺,这座寺庙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座巍峨壮观的大白塔——释迦文佛舍利宝塔,可惜这座标志性建筑大白塔正在修缮中,无法一睹它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有一座传说悠久、义蕴深刻、庄严华丽的文殊发塔。远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鹫峰上红墙黄瓦的建筑便</span>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的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与塔院寺相邻,本名万佛阁,创建于明代,寺宇坐北面南,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一个寺,虽规模不大,但祈福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罗喉寺创建于唐代,罗喉寺最著名的要数后殿的“开花见佛”景观,莲台旋转间佛像显现,象征“花开见佛悟无生”的密宗奥义。</p> <p class="ql-block">罗喉寺向右西行便是显通寺,据载,显通寺在东汉永平十一年(68) 就已建立,初名大孚灵鹲寺,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庙。被称为五台山祖寺。</p> <p class="ql-block">铜殿是显通寺的第六层殿宇,<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体鎏金,里面供奉万尊铜佛,</span>重檐歇山顶,外观两层,内为一室,这座铜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铸造于</span>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p> <p class="ql-block">秋色渐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代赵孟頫曾有诗云“</span>五台山上白云浮,云散台高境自幽”。登高望远,虽是晴空无云,心境却豁然开朗。秋季的五台山散发着北国风光的气息,山上寺庙遍布,或建于山巅,或座落半山,或隐于林中。</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向上延神,十分陡峻,据说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黄瓦红墙的藏传佛教风格彰显皇家气派,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登上108级台上仰观立于眼前的彩绘木牌楼,牌楼中门上方前后悬挂蓝底金字“灵峰圣境”木匾,正中盖有“康熙之宝”御印,牌楼上彩龙绘凤,斑驳也难掩其色泽之鲜艳,被视为五台山木牌楼建筑之冠。</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御碑院内的汉白玉四棱蛟龙御碑,碑额四面各刻二龙戏珠图,碑身四面分别以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乾隆皇帝御书碑文。</p> <p class="ql-block">从菩萨顶出来,沿着寺里师傅指点的小道前往广化寺,路遇山中小溪,潺潺溪水欢快流淌,</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代,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的黄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寺庙建筑群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历史与文化,行走在这些千年古刹间,感受到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佛教文化及浓浓的佛文化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