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侗寨,是侗族人民世代聚居的村落,绝不仅仅是房子的集合,而是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完美地体现了侗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精湛绝伦的建筑技艺和团结和谐的社会结构。作为一个外来的客人,到此走马观花,对侗寨的了解可以说是肤浅的,但是印象却是深刻的,甚至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2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的侗族大歌表演。侗族是以歌传情的民族。侗歌按曲调可分为几个派系,小黄侗歌自成体系,被侗族地区称为“嘎小黄”。至今,小黄流传着大量的侗族民歌、大歌、琵琶歌、禅歌、拦路歌等,其中以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侗寨集政治、文化、娱乐、社交、祭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神圣场所。同时,鼓楼即是侗寨的心脏,也是侗寨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因其能在雨天为行人遮风挡雨而得名。它最著名的特色就是桥身上建有亭廊,因此也被称为“廊桥”。它是侗寨的门户和脸面。</p><p class="ql-block">风雨桥也是寨子里最富人情味的地方。村民们常常扶老携幼聚集在桥内的长凳上乘凉、聊天、下棋。可以说,它就是侗寨的公共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21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进一个历史悠久的侗寨,你都能在村头寨尾,或河流边,看到一棵或几棵枝繁叶茂、苍劲古朴的大榕树。一棵大榕树往往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树龄,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村寨的建立、发展、变迁,以及一代又一代侗族人的出生、成长与老去,因此大榕树就是侗寨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22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水车。在侗寨的田园画卷中,水车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智慧的动态元素。它虽然没有鼓楼的神圣、风雨桥的宏伟,也没有大榕树的苍劲,但它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为侗寨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是侗族人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2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禾晾景观。禾晾,是侗寨独有的奇景。在侗寨占里村,无论是溪畔塘边,或是路侧楼旁,都有一排排高达4米的大木架,整齐地绕寨而立。晚秋稻谷收获,人们将稻穗剪摘,剥去外叶留下一尺多长的禾杆,约五公斤捆成一把,放置在禾晾架上,待风干后入仓。</p> <p class="ql-block">离开侗寨,一幅清晰的田园诗画仍在眼前回放:在雄伟的风雨桥下,数架古老的水车屹立在清澈的河水中,吱呀作响地缓缓转动,将河水洒向绿意盎然的稻田。在大榕树覆盖下的寨中高耸的鼓楼依稀可见。这几乎浓缩了侗族文化中所有关于家园、自然和劳作的美好意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