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巧干“巨铲”大圈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7年的盛夏,7月的天气非常炎热,到夜晚气温仍然在摄氏30度以上,在金工一车间宽敞的厂房里,灯光通明,机声轰轰,卡盘飞转,金花银屑从车刀、铣刀、刨刀里流淌着四浅的火花。天车吊着巨大的工件,轰隆隆开过。工人们汗流满面的工作着,一幅幅横额标语醒目的写着“拼命拿下争气铲,绝不让12立方米挖掘机在金工一晚点”。</p><p class="ql-block"> 一个巨大的像车轱辘似的铸钢工件,12立方米挖掘机的大卷筒,在天车的轰鸣声中,稳稳的放到了14号大力车的面前。这家伙看上去挺气派,粗有1米6,高有2米多,重量足有5、6吨,竖起来看像一座小铁塔。14号大力车的操作者是老工人蔡德松,围绕这个大家伙仔细打量着。沾满油渍的双手轻轻的抚摸着还微有点余热的工件,眼睛里闪现出深沉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技术工人刘志看蔡师傅那全神贯注端详工件的神态,就好奇的问蔡师傅“你不是已经到铸钢车间看过四次了吗?”蔡师傅微微一笑没有吱声。是啊,自从蔡师傅接手加工大卷筒的任务后,他确实没少下功夫,他先后四次到铸钢车间观看浇筑过程,测量铸钢件的实际尺寸,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琢磨着加工方案。说实在话,他早就摩拳擦掌,憋足了劲。</p><p class="ql-block"> 熟悉金属切削加工的人都明白,装卡工件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步。14号大力车加工大卷筒首先遇到的关键问题就是装卡。这样高的工件在立车加工,是比较危险的。装卡不牢,工件翻倒了,就会机毁人亡。对于这些,蔡德松心里是很清楚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东方透出淡淡的晨曦,蔡德松不顾昨天夜班的疲劳,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他急匆匆的对老伴说,现在俺们床子加工大卷筒白班都是青年人,经验不多,我得去照看照看。说着就大步流星的来到了车间。他一头钻进胎具库,找来各种卡具,反复测量,翻过来掉过去的比量计算着。等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白班的操作者小腾、小王来到了车间时,蔡师傅已经把一副形状特异的大压板草图画出来了。三个人一起动手,不一会儿,一副形状各异的300多斤重的大压板和长1米八的螺丝很快焊接出来了。紧接着蔡师傅又四处奔波,到处找材料,一直忙了两天多,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战斗就要打响了。</p><p class="ql-block"> 起重工人把卷大卷筒徐徐吊上了大力车的卡盘,蔡师傅和技工刘志把2块大压板用吊车吊走,牢牢压在大卷筒上,然后又拧紧卡盘爪,大卷筒斯文不动被牢牢的卡好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厂党委副书记江维华和车间主任李树林等领导同志来到机床前,江书记紧紧握住蔡师傅的手,鼓励他为制造争气铲再立新功。蔡师傅激动的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站在一旁的车间主任李树林也说:“这几天蔡师傅累坏了,嗓子肿的说不出话”。江书记立即吩咐厂职工医院的医务人员深入车间送医进车间。领导的关心,极大的鼓舞了蔡德松等同志,他和其他五名同志大班倒,一鼓作气,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卷筒的加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第二道工序,由搪津车床车削大转筒。这个大卷筒是缠绕12立方米缠斗钢丝绳用的48毫米直径的钢丝绳,就是沿绳槽缠绕在卷筒上,并在卷筒齿轮的带动下,旋转驱动12立方米铲斗的升降。但是搪津车床卡盘重心高,小于大转筒的外圆200毫米,卡不上,转不开。怎么办?当时车间的技术组长吴志仁同志大胆提出,把车床垫起来。工人们把近15吨的床身吊起来,在下面垫上70毫米的铁板,然后又把床身加固,开车一试验效果不错。卡不上,转不开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第二个问题,马上又摆在了大家面前,搪津车床只能挂41.5毫米的最大螺距,而大卷筒的螺槽是双头100毫米螺距。吴志仁、谭红烈与操作者陈恒山、袁龙满一起研究,反复测算,这台塘津车床是日本30年代造的老设备,挂齿表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他们就打开挂齿箱,将齿轮一个齿一个齿的数清。然后算出传动比。他们决定增加一组挂轮,使螺距加大到100毫米。时间紧迫,制作新齿轮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们分头四处寻找用普通车床的齿轮代替安装上。经过走空刀试运和钢尺仔细测量,达到了100毫米螺距。就这样又一个疑难问题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但不等人们喘口气。第三个问题又接踵而来。大卷筒是铬锰钴合金铸钢件,材质坚而韧,挑槽吃刀后颤抖的特别厉害,使绳槽造成波纹。陈恒山、袁龙满两位操作者反复琢磨,改进刀具,把车刀磨成1/4的圆弧,在半圆的绳槽上分两刀靠,使这个最后的关键问题又解决了。虽然这样操作慢一些,但他们采取大班倒连续作战,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24扣50毫米半圆的绳槽切削出来了,12立方米大卷筒终于加工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闪闪发光的大卷筒,同志们忘记了连日来的疲劳,欣慰的笑了。他们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12立方米挖掘机正高扬铁臂奋战在祖国矿山的工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12立方米挖掘机大圈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