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尘世中,为信仰与灵魂划定“歌珊”与“竹林”</p><p class="ql-block">——重读《与山巨源绝交书》之总结篇</p><p class="ql-block"> 文/望星空</p><p class="ql-block">《与山巨源绝交书》读了那么久,也写了这么多,我们到底领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又该怎么做?这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一切等同于白读,毫无意义。</p><p class="ql-block">我们并非这世界的主人,而只是暂时寄居凡尘的客旅。为顺利完成这趟人生旅途,必然需要一套完善的规则:世俗的礼仪、伦理与道德,这是我们驾驭人生风帆、与他人同舟共济、安全度日的基本保证。然而船舱之外,星空之上,是浩瀚无垠的精神之海。若只顾埋头划桨,忘了仰望星空、探寻彼岸,灵魂便会在日复一日的航行中枯萎窒息,丧失前行的动力。</p><p class="ql-block">于是,一个永恒而具争议的话题被再次提及:在这无法脱离物欲横流的尘世“埃及地”,我们能否为灵魂的纯粹守护一片“歌珊”,或一方嵇康那样的“竹林”?</p><p class="ql-block">这片歌珊或竹林,是灵魂的自由领地,是信仰不受污染的净土。我们可以在世俗的喧嚣中,为灵魂、信仰与自由在内心筑起一座“歌珊地”或“竹林园”。在这里,世界的纷扰被暂时隔绝。它是信仰的堡垒,是灵魂得以喘息、自由伸展的空间,确保我们在“下到埃及”谋生的同时,精神与信仰不被世俗的洪流所吞噬,从而保持纯粹与本真。</p><p class="ql-block">那么,今天的我们是否仍需要这样一方灵魂的净土?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充满诗意:那就是诗歌与远方。</p><p class="ql-block">这片竹林看似逼仄,小到几十平米的蜗居,一本书,几样乐器,半壶浊酒;却又可以无限大——在这狭窄的斗室中,灵魂是自由的,精神是舒展的,想象可以任意驰骋,精骛八极。在这片竹林里,有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喂养着我们不至于因饥渴而摧折的自由与灵魂。</p><p class="ql-block">这个诗意的名字,源自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嵇康与竹林七贤。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同样生活在世俗伦理的“埃及地”,却如以色列人拥有歌珊地那样,为自己圈出一片竹林。在那里,他打铁、读书、作文、弹琴、饮酒、清谈、生儿育女。对他而言,这片竹林足够大,大过朝堂,远超职务与权力的边界。这竹林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与坚守,一种真实而丰富的生活。它是精神自由的象征,是灵魂保持本真与诗意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无论“歌珊”还是“竹林”,其本质相通:它们是我们在世俗生存之上,为灵魂、精神与自由,为活出生命的真实而开辟的专属“飞地”,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诗意的——诗歌与远方。</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生的标尺从外在的功名转向内在的丰盈。我们开始注重灵魂的自由,追求诗情画意的心境,沉浸于审美带来的愉悦,陶醉于星空的深邃。这种生命的升华,未必需要宏大叙事,它往往孕育于最朴实的市井生活——如嵇康挥臂打铁,如普通人劳作后的挑灯夜读,如信徒的祈祷与默想。</p><p class="ql-block">对我们而言,一日辛劳后的闲暇,或一个夜晚,一个周末,一壶清茶,一次“相看两不厌”的独坐,将自我融入飞鸟、流云与山峦,体味物我两忘的净化,这便是竹林。在一本书中陶醉,观察蜘蛛结网,欣赏一朵花的绽放,凝视草尖露珠的颤动;甚至只是关了灯,静坐窗前,或静坐于一块青石板上,发呆愣神,看似入定,实则放空——这也是竹林。</p><p class="ql-block">当然,与认知相通的知己清谈,是竹林;于柴米油盐中保有对美的敏感、对他人的爱与尊重,对自然、对道德与自由的敬畏,亦是竹林。</p><p class="ql-block">嵇康的伟大,在于他不仅这么想,更在强大外部压力下坚持用生命身体力行,不惜以死捍卫他固守的竹林。他从一种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最终走向了“道”的高度。当他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从容赴死时,他的“竹林”已升华为一种信仰、一种主义、一种自由的灵魂象征。他以自己的死向世界证明:有一种价值,高于生命;有一种自由,不容妥协。可喜的是,嵇康最终守住了那片竹林,并激励着后世人对精神净土,自由灵魂的追寻。</p><p class="ql-block">因此,寻找并坚守我们各自的“歌珊”或“竹林”,绝非风花雪月的点缀,而是关乎生命品质与精神存亡的严肃命题。它要求我们具备嵇康般的清醒与勇气。在必要的世俗规则之外,于心灵深处,我们必须为自己留出一块不被扰动的“飞地”。</p><p class="ql-block">在那里,我不再是尘世中那个疾病缠身、步履蹒跚杵拐杖的残疾老朽,而是灵魂自在飞翔的自我。</p><p class="ql-block">愿尘世中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无论你称之为“歌珊”、“竹林”,还是二者同时拥有,比翼齐飞。在那里,我们的灵魂将得到真正的安顿与自由,生命也因此被赋予超越凡尘的辉光与意义。</p><p class="ql-block">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山水。所有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