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撰文:原野</p><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希勇,年华</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焦山之恋</p><p class="ql-block">演唱:朱跃明</p> <p class="ql-block">在接近深秋的前几天,我约了亲朋好友从南京驱车60公里前往镇江焦山一游,这是我在半个世纪里的第三次“焦山游”。</p><p class="ql-block">打开百度查看江苏镇江的演变史,从中发现了可惊可叹的发现:两千年前,镇江居然是长江的入海口,我们现代人玩镇江看镇江,镇江经过2000年漫长沧桑的巨变,才知道如今镇江的来历。</p><p class="ql-block">镇江从远古隋唐大运河造就了那片地儿开始,从江东改名为江南。而大运河在长江的渡口就是瓜洲渡,江北边叫瓜洲,江南边叫京口,远古的“西津渡”渡口得名就是从此而来,(西津渡口向西就是通往南京的运粮河及龙潭便民河),京口的地名又经过岁月演变就成了现在的镇江,那个时候京口就是长江的入海口。可以说整个南通和崇明岛都是长江两千年悠悠岁月冲刷出来的大地。</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随着东吴势力的扩张,孙权在镇江筑城,并在公元208年,把首都从吴郡(苏州)迁往镇江,就是京口。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3年后才定都建业(南京)。</p><p class="ql-block">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镇江成为北方世家大族主要的聚集地。由于镇江物产富饶,交通便利,东晋除了南京就属镇江了,大量名士都选择在镇江定居,比如闻鸡起舞的祖逖、撰写《文心雕龙》的刘勰。谢玄的北府兵也是在镇江创建的,北府兵一直是东晋最强的军事力量,正是这支部队创造了淝水之战。后世辛弃疾那句著名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怀的就是京口北固亭的古。</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镇江叫润州,江北边则叫扬州。镇江作为联系中原与新兴的江南经济区之间的漕运要津,形成了繁盛的航运与商业城市。润州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北宋,还记得小说《水浒》中,宋江招安后,李逵任润州都统制,就是这个润州。</p><p class="ql-block">宋徽宗时,将润州升级为镇江府一直延续至今,虽然镇江的范围一直在变化,但是镇江这两个字算是定格下来了。</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航运与贸易中心,当时东亚地区的主要轮船公司——怡和洋行、太古洋行、轮船招商局,都在镇江英租界及其附近的江边建造码头,经营长江航运;而从镇江经由京杭大运河通往各地等地的轻型轮船航线也陆续开通;许多英美商人,以及不少广东商人,在镇江经营贸易,主要是米市和桐油(古代木建筑的防腐)。</p><p class="ql-block">“因山为垒,缘江为境”的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江南烟雨的沐浴下,吴风楚韵,显得纯净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1930年至1970年的焦山高度为71米,现在老照片库找出它的原貌老图片:当时的焦山及大江西南的“孤石”处在四面环江的激流之中,任凭长江之中的激流及江浪冲刷,当时进出焦山完全依靠渡船进出!↓</p> <p class="ql-block">早在五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游览镇江焦山,是我在1969年的文革上山下乡期间去扬州的插队乡村时路过镇江,那时我在镇江乘轮渡去六圩过江间隙顺道玩了一次焦山,在乘轮渡过江时看到当时的焦山与轮渡擦边而过!那焦山就屹立在滚滚大江之中,焦山东西北面是大片稀疏的芦苇荡一眼望不到边。</p><p class="ql-block">我第二次来焦山游玩是1980年春由南京油港包乘南京江宁县轮渡船带了南京油港团委90多名青工直驶焦山景区游览了一天。当时我们的游船在这里就是后来人们称呼的“焦北滩”的地方停靠,当时已形成是完整很标准的淡水型湿地滩涂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的渡船停在焦山刚淤积的江滩上停靠,至傍晚开船离开焦山。焦山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滚滚长江中的一个礁石山包风景。</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今年秋季我是第三次来焦山一游,今天的焦山景象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焦山景区内的景点全部进行了重修翻新,一切旧貌换新颜,变化最大的是焦山顶新建了一座崭新的“万佛塔,而50多年前焦山上是没有塔的,如今焦山上的“万佛塔”建立使焦山更锦上添花了。</p><p class="ql-block">在焦山北面看那片茫茫的芦苇荡经过近60年的淤积,巳淤积成58平方公里的长江南岸江堤。焦山南面原来的长江水道由于焦山东西北三面的淤积,后成为淺水滩涂。1992年,镇江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焦山南面的长江水道东西面两头打坝建闸,并将西面的金山寺向东方向修了一条大路兼作大堤,建了水闸门,圈起来成了现在的焦山内湖叫金山湖。</p><p class="ql-block">今年刚入秋,我拉到了朋友再看焦山北,说去焦北滩看看,他们说的焦北滩就是焦山背后的那片很大的芦苇荡,焦北滩是那片湿地的新名称。</p><p class="ql-block"> 真是旧貌换新颜,焦北滩像焦山风景区一样修了大门,还在一块横卧的大石头上,鐫刻着焦山胜境。大门敞开着,从焦北滩向南看,焦山顶上的宝塔亭亭玉立,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焦山之南的象山与湿地隔水相望,整个焦山的山水换了人间,我禁不住感叹道,真是人类的力量能改变自然的山河。</p> <p class="ql-block"> 坐轮渡登上焦山玩的第一景点就游览定慧寺: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历史上屡次更名,先后用过普济寺、普济禅院、焦山寺等寺名,直到康熙下江南时,改名为定慧寺,康熙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后,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康熙的手迹还高高地悬挂在定慧寺的门额上。定慧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曾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名头不小。施耐庵在《水浒》中是这样描述定慧寺的:“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水浒》流传后,山裹寺的叫法在民间盛传,现在镇江的老辈人,依然习惯把定慧寺叫做山裹寺!远望或俯瞰定慧寺,忽隐忽现的掩映在山体竹林之中,的确山裹寺的叫法很形象、很生动。</p><p class="ql-block"> 定慧寺主要有三大看点:</p><p class="ql-block"> 1、建筑群。定慧寺建筑群有山门、照壁、钟楼、鼓楼、三诏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山门牌楼的正面额枋“焦山胜境”,为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茗山所题,背面额枋“汉晋遗风”,为金山江天禅寺原住持、江苏省佛教协会原会长慈舟所书,整个建筑群为唐代宫殿式样,明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2、御碑亭。定慧寺天王殿前原有两座御碑亭,现仅存东御碑亭,御碑亭为木结构的四角攒尖方亭,亭内竖立一块石碑,石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深浮雕,刻工精湛、技艺高超,石碑正面刻着乾隆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刻着乾隆第三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乾隆书法取法赵孟頰、董其昌,这块石碑的书法结体严谨、笔法流畅,线条匀圆、雍容俊逸。不知为何原因,亭子被上锁了,只能透过亭子的花格窗,看到里面的石碑。</p><p class="ql-block"> 3、古银杏。定慧寺里有三棵古银杏,编号0001的银杏树,植于东御碑亭,树龄已有850多年,编号0002、0003的银杏树,植于大雄宝殿前方两侧,树龄已有450多年,这三棵古银杏虬曲苍劲、屹立不倒,见证了定慧寺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有着干年历史的古银杏树经历了千年风霜雨雪而挺拔屹立,树下演绎了多少人间的美好故事!↓</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焦山南面的长江水道早己变为有8.8万平方千米湖面清澈的内陆湖并命名为“金山湖”,成为依江为伴的人工生态湖,改变了进出焦山遇大风停航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由于焦山上的环境生态好,景区内散养了上百只各种猫群,构成了一幅人与动物及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的感人画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深入到焦山风景区的登山处看到:现在湿地中也有坚实的道路,而道路两边是浅水湿地,密密麻麻的芦苇扎根在沼泽地里,生长茁壮。</p><p class="ql-block">湿地中的土地上生长着各种树木,时而会出现一棵高大的树,时而会遇到一片小树林。</p><p class="ql-block">湿地中不排除有小块土地,于是便生长了大小不同的乔木、灌木和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这是湿地植物的自然常态。</p><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人们了解湿地的状态,在浅水或沼泽地上建设有栈道和栈道平台。人们能几乎零距离的观察湿地生物的生长繁衍。</p><p class="ql-block">湿地不排除必要的人工栽培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比如莲藕,因为这样既提高了湿地的可观赏性又可以收获莲藕水面上的果实和水面下泥土中的藕。</p><p class="ql-block">通常湿地管理是松散的,尽可能满足湿地各子系统自然生成状态,这种状态相对而言是稳定的,符合积极生态平衡的需要。所以一般并不主张过多过份的人的干预,除非是已确定的湿地功能是为鱼类和甲壳类以及鸟类提供必要的棲息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深入到焦山登山处看到:焦北滩湿地还处于初创时期,今后湿地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快开发旅游资源。我热切的期盼焦北滩湿地的生态今后变得更加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明善的改善中,满目青山、碧水长流,兰天白云,绿草如茵,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大家将会深刻认识到环境生态的改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自已。</p> <p class="ql-block">我们爬上焦山上,在万佛塔下看万里长江,江上美景尽收眼底,长江从雪山走来,流进苍茫的山川激流中原大地,来到长江中下游,滋润了江苏两岸大地,万倾农田年年丰收,大运河紧靠长江水得到补充,航运川流息!美丽的焦山与长江相伴千年,描绘了祖国永传千秋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屹立在长江汹涌波涛中的“孤来石”经过70年江水及沙石的冲击淤积,如今它静悄悄地立在滩途中静默,原来波涛汕湧的大江变成了如今的陆地滩涂!↓</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焦北长江滩涂芦苇成片,芦花飞舞的天地,各种鸟儿在此安家落户,现在已变成侯鸟栖息的天堂,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