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十六)丹东(二)

蕙质兰心

<p class="ql-block">在丹东的第二天。</p><p class="ql-block">一早,先去国道331“0公里”处打卡。打卡的地点有三处,均位于丹东高铁站前的广场上。第一处,“G331国道0公里”的立体字牌,雪白的大字,极其醒目,背衬毛主席塑像,颇有些“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地标,镶嵌在地上,采用青铜合金材质铸造,中心为杜鹃花与数字“0”的组合,外侧为8角16边形设计,融入“东、南、西、北”方位与四组银杏叶图案,象征公路四通八达的寓意。此外,还分别在标识的北侧和南侧雕刻了中文和英文的G331国道简介。标识还采用阶梯式结构增强排水性,文字采用阴文处理以提升耐磨性。该标识青铜合金的材质、古朴而庄重的外观,即使是再挑剔、再注重仪式感的人也没的可说,太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是“G331此生必驾0km”的路牌,一路上这一类的路牌见得多了,但只有这个最能激起内心的波澜。我们从内蒙G331的4000多公里,一路递减公里数,来到0公里处,车开得不容易,0公里是我们心中的目标、念想和归处。从4000多公里到0的跨越,终于给这段旅程画上了完整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国道331,这条蜿蜒起伏的公路,仿佛一条银色丝带在祖国北疆的广袤土地上舒展。它串联起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边境,经临中国北境所有省区的所有邻国、所有口岸,堪称“中国北境公路之王”。说是“此生必驾”,有点儿夸张,但是走上一次,确实是能把书画里的“草原、林海、界江、白山黑水”,变成车窗边触手可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早上8点,我来到第二个景点——鸭绿江断桥。这里,是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出征地。1950年10月志愿军战士就是率先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p><p class="ql-block">志愿军入朝后一个月(11月),美军派出百余架B-29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后几经轰炸、重建,经历美军几千架次空袭仍保持通行。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硝烟和战火好像仍在桥面萦绕;那些为家国挺身而出的身影,化作桥头群雕像,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不畏强暴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的团结力量和舍生忘死的民族血性的汇聚!</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能走到断桥的尽头,近距离地看残桥墩、看朝鲜,然而却不能,距尽头还有很长一段就不能再往前了。</p> <p class="ql-block">白天看,对岸朝鲜的太阳楼是绛红色的,中下部白色横向装饰条模拟阳光穿透云层的渐变效果。</p> <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看见桥上的灯光,来自两座桥的叠加,一个是断桥,一个是后建的新桥。今天,站在两座桥之间,才发现它们相距有近百米。两桥并称“姊妹桥”,共同构成丹东标志性景观,承载抗美援朝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新桥比断桥结构复杂、粗壮、坚固得多,却比断桥更显斑驳,可能是丹东方面更注重断桥的维护吧。</p> <p class="ql-block">恰巧,一列货车从新桥上通过。两座桥,一座是凝固的历史,一座是流动的交通。</p> <p class="ql-block">桥边,有不少出售朝鲜族手包背包、朝鲜货币(朝鲜圆)、朝鲜香烟,以及出租朝鲜族服装的摊位,民族特色浓郁。</p> <p class="ql-block">靠江、靠海、靠山、靠边境的丹东,历史的风云曾在此激荡,如今街头巷尾的生活热气,又为它裹上一层软和的光。特殊的地理记忆与当下的烟火气交融,形成它独有的双重烙印。</p> <p class="ql-block">(2025-09-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