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深秋到福州

复丁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老了的缘故,我总会想起过去,特别是旅游到了我曾经到过的地方,想做新旧对比,却常因记忆模糊不“成功”。比如这次到福州也是如此,不过福州当下的美丽美好,真给我留下了全新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一走出机场,我就感觉南国深秋特有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不冷不热的天气倍儿舒适。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说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在这里筑城建都,取名“冶城”,到公元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算下来,福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明代起一直是福建的省会。我这人“嘴碎”,在往市区的路上,不停地跟前来接机的阿挺打听福州的有关情况,特别是经济发展。阿挺告诉我,2024年全市GDP达14236.76亿元,比2023年增长6.1%,一跃成为福建“龙头老大”,超过了多年来排名第一的泉州。</p> <p class="ql-block">  我透过车窗,一路欣赏福州的市容市貌,给我的总体感觉,一是新房不新,或许不是新开发的新城区缘故吧,成片的高耸入云的新楼不多;二是旧房不旧,那些看上去应该改造的“老旧楼房”,并不是乱七八糟、破烂不堪,反被整修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这种新旧融合、互相辉映的市容市貌,反映着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市内的道路不宽,路面干净整洁,两侧的绿化南国特色显著,比方有整条的街道榕树参天,有型有样,也有整条的街道芒果树高大,绿荫如盖……还总能看到盛开的美丽三角梅花和红鸡蛋花等,反正绿植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儿北方城市深秋的模样。看街道上行人的着装,我都分不清这里是什么季节,因为有人穿春秋装,有人穿盛夏装。我们到达酒店,从天津赶来的阿宏和他在当地的几位同学,迎候上来。他们的热情和亲切,顿时让我感觉他乡有故人,竟有到家了的那种愉悦而轻松的心境。</p> 一、漫步在上下杭<br><br>  晚饭前,我们漫步在上下杭,这里是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免费旅游景区。据介绍,这里紧邻苍霞闽江北岸,以隆平路为核心中轴,串联上杭街、下杭街、三捷河、中平路、龙岭顶,共有夜月娱乐区、百业体验区、艺术商务区、国际风尚区四大业态区域。我们是从龙岭顶那个十分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牌坊下,进入景区的。这是下午四点钟左右,深秋的风十分微弱,大树小树都像似睡着,巷里行人极少,零零星星,而路边店铺,很多没开门,却挂着“招商中”的牌牌,很明显这条街还没有“繁荣”起来。跟在阿宏他们后边,顺着上坡的龙岭巷走着,我心里数着“修旧如旧”的空房子,不免替这里的管理部门“揪心”,如此经济下滑的时期,招商工作该是何其难也!<br> 据资料,上下杭街区的保护修复工程,于2012年启动,于2014年全面实施,近年又排查整改98处隐患,修缮了非遗馆如古田会馆、永德会馆等历史场馆,现有22处非遗场所、30余家非遗商业项目。开街以来举办文旅活动1000多场次,今年国庆期间举办的“非遗国潮秀”,客流量达67.5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8.32%。我不敢怀疑国内景点客流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但客流量仅靠“特色”活动来拉动,不大可能是长久之策,因为人们对事物的新鲜感“不耐久”,好奇心也会“疲劳”。眼前的武圣庙,引起我对福建特色老建筑的关注。据说龙岭顶武圣庙,是福州市重要的历史宗教建筑,明代始建,清代重建,采用五岳朝天式门墙和石制墙裙,红砖贴面,马头墙高立于顶,方形石门框上青石门额题刻“武圣庙”三字,外表看既庄严又肃穆,尤其在门外那棵垂丝万缕的大榕树的辉映下,看上去更具悠悠的历史感。据说武圣庙的前身是五帝庙,清代时官方禁止五帝信仰,随改成武圣庙,供奉既能降妖伏魔又能招财进宝的关老爷。1927年此处成为福州店员总工会办公地,是我党早期工运据点。解放后庙里部分区域曾改作幼儿园。很可惜的是,武圣庙大门紧闭,我们没能观其内里。 龙岭巷两侧的建筑,有中式,有西式,更多的是中西结合式,这让我想到西洋之风初入时人们开始“追逐”时尚的步伐。我们左转入上杭路,街道相对狭窄了,却有很多的祠堂、会馆和住宅等老建筑,也是多不开门,只能观其外表,不过建筑风格比龙岭巷更具多样性。仔细看,更多的建筑引入了西式建筑元素,可谓中西合璧,比如122号采峰别墅。据介绍这是爱国侨领杨鸿斌于1920年所建,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这是我们在上杭路见到的唯一没关门的大宅院,进去发现它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夜幕降临了,院子和别墅的灯光已亮,但见别墅美轮美奂,院落如梦如幻,置身于此仿佛进入太虚仙境。依我所见,处处可观赏,样样有特色。晚来榕城游上杭,采峰别墅灯光亮。举目欣赏建筑美,驻足沐浴秋风长。世上百年亦沧桑,未减风姿老楼房。今到福州染福气,太虚仙境走一趟。必须说,这“采峰”之名,也是有学问的,指“采五峰之灵气”。而对“五峰”,有不同的解释,我觉得指福州的卧牛峰、仙冠峰、贵品峰、莲花峰和云梯峰,才有大眼界。 二、夜游魅力闽江<br><br>  晚饭后,夜色已浓,正是夜游闽江的好时候。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是省内第一大江,全长530多公里。人称福州“三山两塔一条江”,这“一条江”指的就是闽江。《榕城考古略》说,福州城“西北则诸山环绕,东南则双江带流,洪江内抱,台江外卫,此郡城之形势”,这里说的洪江和台江都是闽江的组成部分。闽江是一条既奇秀清澈又雄浑宽阔的河流,沿途收纳了许多清溪小水,曲折辗转到达福州,经南台折向东南入海。二十年前,我在岸边曾观赏过闽江,依稀记得水色很清,水流很急,水面很宽,岸上自然景色和人文名胜交相辉映。一眼望去,美不胜收,让我有襟怀阔达、心情疏朗的感觉,当时还以闽江为背景拍照留念了。这次夜游闽江,两岸景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领略到什么是天壤之别。短短二十年,覆地又翻天。闽江两岸美,福州灯灿烂。今日得余闲,夜游乘大船。全然不相识,心绪起波澜。<br> 我们从台江码头出发。游船上装满了游客,船顶的空间座无虚席。船未动时,我已被岸上高楼大厦闪烁的灯光所吸引,就见座座高楼如灯炬,辉煌耀眼,栋栋大厦似灯屏,璀璨夺目。再看江面,水波潋滟,水光粼粼,那倒映在江中的光影,光怪陆离,多彩迷人,观即令人陶醉。霓虹闪烁映闽江,满江粼粼波轻漾。榕城夜色何其美,未酒已醉游船上。随着游船缓缓离开码头,从更大视角看,夜幕下闽江及其岸上优美的风光景致,犹如一幅异彩纷呈的灯光幕墙,上演着变幻多姿的城市灯光秀,使福州这座现代城市的灵动值得仔细品味,使闽江这条不息河流的神韵值得认真领略。近两三年我观赏过天津海河两岸的夜色景致,也观赏过长沙湘江两岸的夜色景致,我觉得这两者与福州闽江的夜色景致比较,既可以说三者不相上下,也可以说前两者“稍逊风骚”。很自然我不能拿三年以前观赏过的城市夜色景致来比较,毕竟每一个城市三或五年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且越变越美好。 我们乘船顺江而行,两岸光线流动变幻,风景色彩缤纷绚丽,而我看着美景却不知美景有何名字,真让我感到遗憾。啥意思呢,就是如此美丽动人魅力诱人的景观,应该分段起些名字,怎么也该把最耀眼突出的几处起名字吧!比如把楼顶上有“招商银行”牌匾的那座大厦及其附近的景象,叫做“世纪风采”什么的。给夜色景致起名字,对于发展旅游来说,很有好处:一是便于导游做具体介绍,宣传得“靠嘴说”,不论口讲还是文写不能笼统带过;二是便于游客加深记忆,记忆得有“具象”,看了得知道哪儿对着哪儿。像黄河的沿途,就有“壶口瀑布”、“黄河石林”、“乾坤湾”等很多名字。我们对闽江上所见的几座大桥为什么印象深刻,不就是它们都有名字吗? <p class="ql-block">  在波浪奔腾不息的闽江上,眼观两岸多姿多彩的灯光、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和让人充满绮丽梦幻的动画,我是心绪万千,浮想联翩。心想,美丽的闽江,经历过浪起浪伏,演绎过历史活剧,几经过沧海桑田,何曾如今天这般充满无限的魅力?无疑这魅力来自福州人民紧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不忘发展初心、踔历奋发、勇创辉煌的实践。这可不是溢美之词,要不绝对看不见福州经济蒸蒸日上、百姓乐业小康、环境日新月异的局面。游江后回到酒店,我小结了一下:腾空飞翔到福州,大街小巷不见秋。万木葱茏竞繁荣,南国风貌赛锦绣。闽江畔,灯光秀,满目现代难怀旧。谁说人间无仙界,霓虹灿烂照高楼。</p> <p class="ql-block">三、打卡“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早上,我们在酒店边上,发现一泓秋水,映着晨光、绿树和小桥,水面上几只野鸭子浮游,树丛里三两只白鹭起落……优美静谧的环境,让人心境顿时“沦陷”其中。我突然想起阿宏讲附近是福州西湖。我猜想,这秋水应该和西湖相连,随后我们去“寻找”西湖。今年6月初我游了杭州西湖,印象仍十分清晰。一般说来,叫西湖的地方都十分美丽,不走近了看看总会遗憾。</p> 我们从华林路左转上了北大路。我感觉北大路的景象相当不错,有大片的绿茵草坪,有石雕的街头小品,有小河的弯弯碧水,有三角梅花开的篱笆,有干净漂亮的高楼大厦……我是边走边欣赏。走到福州大会堂,右转上了湖滨路,找到了入口。临湖而观,立刻被美景所吸引。湖水如平镜,碧绿盈盈,清波微澜,映着天空的湛蓝,映着树木的青绿,映着拱桥的洁白。放眼远望,山峦的深色和群楼的浅色两相辉映,又给西湖这幅长轴画卷,添了原始自然和现代人为的元素。依我看,福州西湖是一个可以细细品味的好地方。只可惜,我们要赶去三坊七巷,没有更多时间徘徊观赏。 三坊七巷位于鼓楼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据介绍,它始建于晋,成形于唐和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以南北走向的后街为中轴,西侧三坊包括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巷包括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它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且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明清时期的建筑,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还有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15处典型古建筑群,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紧挨着南后街的民居,曾住过三位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么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无疑会让我们有参观的极大愿望。杨桥东路17号大门的两侧,分别挂着“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两块牌子,我十分好奇林觉民和冰心是什么关系。看介绍,这里原来是林觉民家族居所,林觉民就义后由冰心的祖父购得,林觉民的侄女林徽因也曾在此居住过。这是坐西朝东的三进式清代建筑,四周皆有风火墙,除主体建筑外,还包含长廊、天井、厢房、书屋等。实际上,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这里展示的反清革命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是写给他妻子的绝笔信。我没有读过《与妻书》,当晚上网完整读了。《与妻书》既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伟大的志向,又不失爱妻念子的拳拳之心,笔调委婉,感情真切,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其强烈的感染力真差一点儿让我落泪。 从林觉民故居走出,我们转而走上南后街。街头南后街的牌坊很醒目,牌坊应该是汉白玉的,端庄大气,正反面有好几副楹联。街两侧建筑古朴,红灯高悬,店铺鳞比,百货琳琅。街面上大树茂盛,枝叶成荫,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我的感觉是,“人间烟火气味浓,引来游客串里弄。三坊七巷最值处,沾染福气满怀中”,或许我的表述词不达意,也不全面,但我有这样的感觉确是真实的、实在的。其实,人们说的福州多福气,也就藏在烟火街巷里。我要是真能把福州的福气“沾染”满身,那绝对没有白来一趟。 <p class="ql-block">  走坊串巷,我们走进郎官巷西段的严复故居,严复晚年在这里居住,1921年在这里病逝。据说,当年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专为归乡的严复购置了这故居,可见当时的权势人物对严老先生何其敬重。我上中学时,就知道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也是翻译大家,曾读他的《天演论》,读不懂,放弃了。上大学时补读,现在顺口即出的两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站在庭院中严复塑像前,我想到即便是现在他有些思想仍闪烁着光芒。在一处街拍店前,导游介绍福州女人的“三把刀”头饰,又称“三条簪”,由一支主簪和两支副簪组成,形似刀剑,不仅用于固定发髻,还兼具防身功能,它源于明代,曾作为武器抵御过倭寇,后逐渐演变为装饰品并成为标配嫁妆之一‌。还介绍泉州女人的“簪花”,也叫簪花围,是泉州蟳埔女人特有的传统发饰,由花围与发簪等组成,发簪多由鱼骨、象牙制成,花围则以四季时令鲜花串成,其历史可追溯至久远的古代。让人想不到的是,2023年赵丽颖、周韵等女明星佩戴“簪花”,引发网络热潮,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竟达150亿次,带动蟳埔村旅游“大火”,可不是“小火”。</p> 在南后街安民巷附近,有一棵大榕树,因树冠天然呈心的形状,被称作“爱心树”,已成当地知名文旅打卡地。据说爱心树是三坊七巷管理部门于2010年种植,目的是让游客遮阴避暑,现在高度近30米、冠幅约25米,独特之处是360度无死角均呈现心形轮廓。这个‌形象都被设计成文创产品,成为福州文旅的IP之一。‌还真是,听说不新奇,看了才新奇,我观爱心树,多少心生疑。难道它就一点儿也不曾被人工“设计”吗?不管怎么想,我反正是愉快地与爱心树合影了,毕竟爱心树有着极其美好的寓意。在爱心树前,拍照留念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可多了,找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摄影,真要等好长时间。 <p class="ql-block">  走出三坊七巷,我们又到附近的澳门路16号,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据介绍,它是“福州古厝”的典型代表。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了“林文忠公祠”。1961年开始筹建纪念馆,后经扩建、展陈更新等, 于2021年重新对外开放。目前馆内藏品极多,其中馆藏珍贵文物151件(套),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5件。参观中,我在一个悬挂的镜框里,看到毛主席1949年前后的一段话,他说“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我对旧民主革命本就知之甚少,“甚少”那点儿差不多也忘记干净了,所以对这段话没彻底理解,但十分感兴趣。回来后,我翻阅了有关材料,原来毛主席之所以把林则徐纳入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因为禁烟运动虽未直接引发革命,但为后续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精神启蒙,对旧民主革命有思想奠基作用。‌</p> 三坊七巷游,福气满福州。欣赏老建筑,漫步古街头。今谁竞风流?爱心树拔筹。故居闻旧事,百年易回眸。一句话总说,让人感到俗气,可我还得说:找机会还来!福州非常值得细品。<br><br>2025年11月13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