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半山崖线鹅岭栈桥》首日开放 摄影:郝明渊

陆冬生

<p class="ql-block">半山崖线主线串联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等五大城市公园及近30处文化点,包括大使馆旧址、石刻、抗战遗迹等,形成一条“可触摸的历史叙事线”。栈桥本身也是对成渝古驿道历史脉络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山雾还未散尽,我沿着新开的栈道缓步前行,脚下的城市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未干的水墨。这条蜿蜒于半山的步道,不只是连接几个公园的通道,更像是一条穿行在时间里的小径——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印记上。从抗战时期的旧址到古驿道的回响,那些沉默的石刻与墙垣,忽然在绿意掩映中开口说话。我仿佛看见百年前的挑夫背着行囊,在山石间留下喘息的痕迹,而今我们踏着同样的山势,却以散步的姿态,轻轻走过这段厚重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栈桥依山就势,蜿蜒于崖壁与林间,仿佛一条“空中飘带”,清晨或黄昏时段尤其适合拍摄城市天际线与自然光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光斜斜地穿过树梢,洒在金属护栏上,泛起淡淡的金光。栈道像一条轻盈的丝带,缠绕在山体与林木之间,不争不抢,却把整座城市的轮廓悄悄托起。我走得很慢,不是因为累,而是怕错过某一瞬的光影——当阳光恰好落在嘉陵江的水面上,又跳上远处楼宇的玻璃幕墙,那一刻,自然与城市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和解。有人驻足调焦,有人倚栏静望,没人说话,仿佛怕惊扰了这刚刚苏醒的城市梦境。</p> <p class="ql-block">栈桥最大高度28米,拥有绝佳的无遮挡视野,可俯瞰嘉陵江景,并从全新角度观赏李子坝“单轨穿楼”奇观,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到最高处时,风明显大了些,吹得衣角轻轻翻动。眼前豁然开朗:嘉陵江如一条银带,静静穿城而过,而李子坝那列“穿楼”的轻轨,正从楼宇腹中呼啸而出。以前在地面仰望,总觉得那是魔幻的错位;如今从高处俯视,竟看出几分诗意的精准——轨道、楼宇、山势,像被谁精心排布过一般,严丝合缝地嵌进这片山水格局。快门声此起彼伏,我也不由举起相机,可知道再好的镜头,也拍不尽这一刻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栈桥及步道成为市民日常健身、徒步、慢跑的新选择,兼具锻炼与观景双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迎面是一对慢跑的中年夫妇,步伐稳健,呼吸均匀。他们笑着点头示意,擦肩而过时,我听见女伴说:“今天这风景,跑得值。”是啊,谁说锻炼非得在封闭的健身房?在这里,每一步都踏在清风里,每一口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甜。栈道上三三两两的人影,有拄拐的老人,有推婴儿车的年轻父母,也有像我这样,纯粹为看一眼城市与山林如何共处的闲人。这条道,不只是观景的路径,更像是城市为生活留出的一道呼吸缝隙。</p> <p class="ql-block">沿线种植有美人梅、紫薇、蜡梅等,四季皆有不同景色,如“开往春天的列车”主题花带、“巴山夜雨”浮雕、“蕉林滴翠”等诗意景点。</p> <p class="ql-block">春天还没到,但已能想象那条“开往春天的列车”花带盛开时的模样——粉白的美人梅如云般浮动,列车穿行其间,像驶进一首诗。而此刻,几株蜡梅已悄悄吐出金黄的花苞,香气若有若无地浮在空气里。转角处,“巴山夜雨”的浮雕静静立在石壁上,寥寥几笔刻出山、屋、灯影,却让人仿佛听见了千年前李商隐的叹息。这些细节,不张扬,却让整条栈道多了几分文气,像一本摊开在山间的书,等你慢慢读。</p> <p class="ql-block">一栋黄色的建筑外墙上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壁画中有一列火车和盛开的花朵,建筑周围被绿色的植被环绕,步道上有游客在行走。</p> <p class="ql-block">那面墙突然撞进视线时,我愣了一下——鲜黄的底色上,一列老式火车正从花海中驶出,车窗里探出笑脸,藤蔓缠绕着车轮,仿佛开往某个永不抵达却始终美好的春天。这哪里是壁画?分明是城市写给过往的一封情书。几个孩子在墙前蹦跳着拍照,笑声清脆。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所谓“历史叙事”,未必都写在碑文里,有时也藏在这样一面充满童心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观景步道上行走和拍照,背景中可以看到远处的城市建筑和树木,天空阴沉。</p> <p class="ql-block">天色有些阴,却并不压抑,反倒让城市的轮廓显得柔和。步道上的人们依旧兴致不减,有人举着手机比划角度,有人靠在栏杆上静静出神。我忽然明白,人们来这儿,不只是为了拍照打卡,更像是来确认——确认自己仍能看见远方,确认生活除了楼宇与通勤,还有山风与树影。这种确认,微小却珍贵。</p> <p class="ql-block">栈道上人流密集,游客们或行走,或驻足拍照,一侧是绿植,另一侧可俯瞰城市与河流。</p> <p class="ql-block">人多了,却不吵。大家默契地错身、让道,像一群共享秘密的旅人。栈道的设计很聪明,弯而不绕,高而不险,每一段都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人停留。我靠在栏杆上,看江水缓缓流淌,远处工地的脚手架像未完成的音符,而近处,一片叶子正随风轻轻落在步道上。这一刻,城市在生长,而我们,恰好路过。</p> <p class="ql-block">悬空的玻璃栈道上,几位游客正在行走和拍照,下方是绿植,远处可见城市轮廓和河流。</p> <p class="ql-block">踏上玻璃段的瞬间,脚底微微发虚——不是怕高,而是那种悬空感太真实。低头,树冠如绿浪翻涌,仿佛随时会托住你。有人笑着蹲下,假装要摸树叶;有人紧抓栏杆,一步一挪。我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就像生活,有时也需要一点透明的勇气,让你看清自己正走在哪一片风景之上。</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走在山间步道上,一侧是绿植,一侧是城市全景,远处有高楼与塔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在寻找平衡——在自然与城市之间,在忙碌与宁静之间。这条栈道,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支点。走着走着,脚步轻了,心也静了。远处那座高塔依旧矗立,像城市的锚,而我们,像一群在风中缓缓飘移的叶子,短暂地,停在这半山的安宁里。</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悬空的玻璃栈道上行走,远处有树林与圆形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像一枚银币,嵌在绿意之中。有人已先我们一步抵达,在那里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座城市。我笑着加快脚步——不是为了抢位置,而是突然想和他们一起,站在那个圆心,看世界如何在脚下缓缓旋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