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曾侯(上)‍一一今秋旅行见闻录(5)

木云野鹤

<p class="ql-block">  这段视频里的音乐是用曾侯乙编钟表演的古曲《竹枝词》。欣赏时最好先泡杯茶,然后闭上眼睛听上两三遍,你会感觉一遍比一遍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  9月27日。我们起早吃了稀饭、馒头,就离开八泉峡,从山西经河南去往湖北的随州,准备和2500岁的曾侯乙老先人来一个"旷世的遇见"。这段路全程不到600公里,7个小时就可以到达。</p><p class="ql-block"> 但今天不顺利。先是走了很长一段便道,坑坑洼洼,疙疙瘩瘩,灰尘暴土,车开得好辛苦;到林州才有高速,进高速之后有一个大转盘,三条岔路,不知道怎么走,导航"保持沉默",拐进右侧的匝道,刚进去,导航说话了"您已偏航",此时掉头肯定违章,只能往前,在能掉头的地方掉头,这是第二个不顺利;车行到河南辉县一带,导航让我们左转,我看左转是岀口,就犹豫一下,结果错过了。导航又说"您已偏航",前面可以掉头的岀口30多公里远,这一犹豫又要多跑近70公里。</p><p class="ql-block"> 接二连三的不顺令人沮丧。沮丧一会儿又开始自嘲:该!是你自己弄错的,不该付出代价吗?正拿自己岀气呢,天又下起雨来,且越下越大,瞬间就瓢泼一般。尽管雨刷器已尽全力,前路仍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此时行车非常危险:靠边停车或者慢慢开怕被后面的车撞到;开快些还怕撞到前面的车,因为啥也看不到啊!我立刻精神了,全神贯注!好在路上车不多,而且都打开双闪。恰此时,导航说话了:距轿顶山服务区还有两公里,在这个服务区可以看到对面郭亮村的挂壁公路…. 算救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英国有个哲人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百个能忍受逆境的人中,未必找得出一个可以正确对待逆境的。想着这句话的时候,也想起了往事。那是1987年,我和一同事去武汉出差。头一次坐飞机,出这么远的门儿,我很兴奋,逛东湖,游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后来又去了汉正街。回到住处才发现身份证不知何时不见了!飞机坐不成了,在回程的绿皮火车上,我觉得愧疚。同事在采访本里翻出了英国哲人的这句话,读给我听,让我深为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想到这句话。此时我问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练,你成为了那百分一的人吗!我立刻回答:修练的时间还远远不够!生活不可能事事顺心,正确对待,就不会有"忍受"的那种被动,那种无奈和痛苦。这道理我懂,可做起来太难了! 当然,说归说, 正确对待逆境应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美在路上。这些个不顺利也应该是美景、美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久远的回忆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么大的雨很难遇到。</p> <p class="ql-block">都说随州城里这家的砂锅粉最地道。</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是什么果子。</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下雨,由于走错了路,天快黑了才跌跌撞撞赶到了随州。</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街头吃了一大份砂锅粉。这是随州特色小吃,粉糯汤鲜牛肉香,真的好吃。然后就兴致勃勃赶到了随州市博物馆。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又因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藏品多而被称为"青铜器王国"。随州主要是因出土曾候乙墓的编钟,从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而闻名全国,震惊世界。看看编钟是我们十分期待的。</p><p class="ql-block"> 可保安却告诉我们,由于十一假期要举办大的展览,博物馆正紧锣密鼓地布展,这期间将一直关闭。这次,我对这一消息没有遗憾,没有抱怨,而是耐心的和保安交流起来。聊着聊着保安告诉我们,距此不远处有曾候乙墓,可以买票进去参观。我们兴奋不已,赶紧奔过去。</p><p class="ql-block"> 曾候乙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现并发掘,可能和西安的秦兵马俑、徐州的汉兵马俑一样,发掘时就考虑了保护现场和将来的利用,所以发掘工作十分精细。使我们能够看到原原本本的发掘现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连续下雨,地面上的苔藓。</p> <p class="ql-block">  曾候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世界!它是中国出土的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表明早在2500年前我国编钟音乐文化已达到惊人成就;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已有音乐实践成果;多数甬钟可发两音的特点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编钟的律制情况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且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为乐律学研究提供了直接解答和启发。整套编钟共64枚;音域宽广,总音域达到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律制复合,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p><p class="ql-block"> 这之前,世界主流观点普遍认为中国音乐的七声音阶源自西方。在编钟面前,这些说法永远消失不见了!也正因为这样,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东方乐器之王”,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中国名录》,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岀土的二号编钟,还有配套的石编磬(复制品,真品及其一号编钟现在湖北省博物馆)。真的难以想象,2 500年前,先人们会用青铜搞成不同形状、声音的乐器,然后和石头弄在一起,敲打岀非常协调美妙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还有乙这个人!</p> <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约出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433年),距今整整2500年。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国的国君,但乙的墓却超级奢华。这座超级古墓的面积为220平方米,比马王堆还要大好几倍,不仅如此,墓主的棺椁也是大的惊人,重达9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墓棺,8吨吊车拉抬都纹丝不动。出土的随葬品可谓海量,不仅有无法估值的编钟,还有曾侯乙尊盘、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安葬曾侯乙共耗费了10吨铜,7公斤黄金,这都被考古人员找到。更令人惊讶的是考古人员还从其已腐烂的口腔位置发现了微雕玉件,每个如黄豆般大小,分别是6只牛,4只羊,3头猪,3只鸭,3条鱼,两条狗,总共21件。这是下葬时被放进口里的!如此做,既是习俗,吉利,也是国君的炫耀,反映出当时上层统治者每日大鱼大肉穷奢极欲歌乐升平的生活。有人说这是当时手工业发达(表现在青铜器制作方面)、农业丰庶,人民生活富裕的证明。但许多学者、专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观点是:综合同时期的考古成果.曾侯乙墓揭示的是当时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统治者身上,而绝非普通民众的生活形态!</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嘴里的珍贵玉雕件。</p> <p class="ql-block">我认同这一说法。在专制、皇权社会,“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是人家的私产,想怎样便怎样,这有什么奇怪么?所以,财富向人家集中,肉林酒海,极尽铺张。光吃慢慢就腻了吧,要有歌舞音乐助兴。刚开始,应该是简单的歌咏,国君听厌了,不满足了。国君的需求就是无尽的动力,于是,复杂、丰富、多元的音乐逐渐诞生了,音区越来越广,声音越来越美妙,国君的快乐就像一声响鞭、一记重锤,下人们继续努力钻研、试验、改进…我们边参观,边听解说,边感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