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画

青叶

<p class="ql-block">  儿子四年级了,班上换了美术老师。</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美术课后,儿子就回家跟我说:“妈妈,新换的美术老师看上去有点凶”。</p><p class="ql-block"> “哦,是吧,怎么个凶法呀?是批评大家了吗?还是说话声音很大呀?”我想听听儿子眼中的“凶”老师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倒也没有批评我们,就比较严肃地告诉大家:课上要认真听讲,一周两节美术课,第一节课讲一部分课,也给一些时间给大家构思,第二节课主要给大家画画;一周一张画,按时完成,不能拖到期末去完成”。儿子实事求是地跟我描述着。</p><p class="ql-block"> “哦,原来是这样啊,你说的李老师凶,是因为后面要认真画画,再不能拖欠作业了?”我听了哭笑不得。原来在孩子眼中,明确规律,表情严肃就是“凶”。</p><p class="ql-block"> 儿子见我并没有认同他的观点,便又一板一眼地补充道:“李老师不像以前的美术老师,以前的老师对大家画画也没有具体的要求,画不完的同学也不会批评,到期末的时候提醒一下大家抓紧时间补作业,所以我以前总是拖拖拉拉到期末时才把欠的画补上”。</p><p class="ql-block"> “嗯,那你觉得哪一个老师可能对你的美术水平提高帮助更大些?”儿子没有当场回复我,但在上了两三次课、认真画了两三张画后他颇有成就感地告诉我:“妈妈,你看我现在画的画是不是比上学期画得强多了?以前画画不当回事,总觉得画完就行,现在我每次都认真画了,也按时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是吧,看来真是严师出高徒哦,李老师应该不是凶,她只是对大家要求明确,希望大家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我给儿子解释道。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p><p class="ql-block"> 儿子拿出三年级时的美术本,与现在的作品一页页翻着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之前的绘画无论在构图还是用色方面都比现在逊色一大截,显得既潦草又生硬。我认真欣赏着他新学期独立认真完成的作品,一边对他每次能按时完成画作表示充分肯定,一边为他时刻能将老师的课堂内容认真落实到作品中感到欣慰。儿子对新美术老师的课的重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经常会跟我探讨他的作品如何更好地表达老师的授课意图,有没有按照老师讲的要求去创作。因为儿子从小动作就偏慢,但为了按时完成作业,他会在家里加班加点画画,为了得到老师一个优星的评价。有一次因为生病,落下了一节课,我本以为他要拖延作业了,甚至作好了替他跟老师作说明的准备,但神奇的是,他在不知不觉中却把拉下的作品给补上了,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颇让我对他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虽然儿子的画在班级优秀孩子的作品面前逊色很多,儿子也绝非是在画画中有天赋的孩子。但就冲他对待画画的认真劲和肉眼可见的进步,我就坚信:一万小时定律对于积极上进的人来说是可靠有效的,勤能补拙不仅仅是安慰人的心灵鸡汤,更能让本不十分优秀的人体会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当然,除了儿子本身具有向上的动力,外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果不是新上任的李老师的严格要求,儿子的画作应该还停留在往常的马马虎虎、拖过拉拉中,小学阶段的老师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愿我的儿子能够在良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