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柴1972——昔日监狱蜕变文创园

洪公

<p class="ql-block"> 乙巳年双“十一”下午,时维孟冬,天气晴好。笔者约祖望弟驾车来到合柴1972。</p> <p class="ql-block">  合柴 1972 是合肥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创园区,免费开放,位于金寨路 310 号,地处包河区、政务区、蜀山区三区交界处,东至关麓路,南临龙川路,北望十五里河,总占地 420 亩,建筑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共有 22 栋老厂房。2018年5月12日,建于1954年8月的合肥监狱整体搬迁。随后,合肥市利用合肥监狱旧址,开始以 “文化 + 工业遗产” 模式进行改造,建设“合柴1972”,并2019年10月2日,合柴1972正式转型为文化创意街区并开园,成为中国首个由监狱改造的文创园。</p> <p class="ql-block">  笔者看着刻着“合柴1972”的锈迹铁门,陈旧斑驳的红砖高墙、老厂房犹如沉默的时光守护者,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仍以倔强的姿态,诉说着这片土地从工业厂区与改造罪犯的地方向文化创艺的沃土蜕变。</p> <p class="ql-block"> 园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4 年,最初是安徽省第五劳改队肥西新生窑场,后来更名为合肥二轮窑厂,以生产合肥的第一块红砖而闻名。1964 年,窑厂迁至合肥南郊和安路 14 号。1969 年,开始转型生产柴油机,并于 1972 年正式更名为合肥柴油机厂。合肥柴油机厂与合肥监狱厂同体,兼具工业和监禁改造罪犯的功能,园区内的建筑多由服刑人员建造。</p> <p class="ql-block">  进入园区,穹顶厂房的斑驳墙面上写着当年“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而墙下却摆着色彩明快的潮玩雕塑,昔日的工厂旧貌与现在的文化园区,在此蜕变,过去与现代的交融,产生一种别样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合柴1972,保留了部分原来高大厚重的监狱围墙,墙面爬满了斑驳岁月的痕迹,围墙内外述说着时光的变迁。曾经墙内的监狱旧址,斑驳的铁窗、厚重的牢门原样保留,墙上依然可见“学法守法重新做人”字体。如今墙内是文化艺术创意的集市,墙面的现代装饰艺术呈现着鲜活气息。曾经墙院里的放风场,如今种满了花草,绿色的植物与灰冷的铁门形成强烈对比,犹如历史与现代的情景对话。</p> <p class="ql-block">  沿着步道前行,路边地上的老井盖,标识物记录着合柴的过往,老机床、旧锅炉被改造成景观装饰,机床与锅炉管道的纹路里,仿佛还残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轰鸣与蒸汽声。园区的改造保留了许多艺术修饰细节:铁轨被嵌在地面作为装饰,龙门吊成了艺术装置的骨架,水塔改造成了观景台,墙角的水阀、墙上的开关,也都被留存下来,红砖旧墙建筑、轨道小火车等工业元素与“时光站台”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  家电产业是合肥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合柴1972,利用园区老建筑,将其改造更新为彰显家电发展的“合肥家电故事馆”。馆区内设有老家电故事馆、智能家电展示馆、未来家居体验馆以及创意家电集市。笔者主要来到合肥家电故事馆游览,该馆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整体风格再现了上世纪早期的火车站、商店、饭店、茶庄、药铺、邮政、银行等街景,展示了从 60 年代到 90 年代的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冰箱等上世纪的老物件,这些物件,曾经是一个个家庭省吃俭用多年努力添置的目标,也是当时一个家庭现代化的象征,如今静默于此,成为时代变迁的注脚。在这里,游人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使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看了格外亲切并具有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看到身边年轻人在这里游览参观、拍照留影,笔者在想,也许他们不曾亲历过那个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但却能在这保留着老物件的时空里,拓展视野,找到认识过往的社会历史并与之对话的独特方式。</p> <p class="ql-block">  艺术中心让冰冷的老厂房建筑这一凝固艺术有了温度。</p><p class="ql-block"> 高大敦胖的女生雕像,运用唐代审美眼光,温柔而富有张力。鞠躬之动作,颜色与形体及空间关系的结合,-单纯一而柔和的颜色,浑圆饱满的形体,作者创意:见证了我们成长强大的过程,赋予了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美好,使我们蜕变成长,变得更为包容坚韧。感恩,当我们回顾过往,感恩面对的困境和得到的帮助,既是感谢之意更是一种从容谦逊的感恩之心。</p> <p class="ql-block">  当代美术馆,由三幢相连的旧厂房改造,保留了原有建筑韵味。馆内正在展出“慢闪管弦乐”主题作品展。据介绍,这里经常举办美术展览。园区还常年举办艺术展、音乐节等活动,为游人和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 园区还是游人购物选择的地方,包括咖啡厅、餐厅和文创商店等等。</p> <p class="ql-block">  合柴1972最值得关注的是没有刻意抹去过往原有肌理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存和岗楼、禁闭室、大跨度穹顶厂房和红砖烟囱等历史建筑,斑驳的红砖瓦墙、随处可见的改造标语等等,无不溢动着厚重的建筑文化和为之震撼的历史感。它让历史与当下融汇贯通,让旧时光在文创的滋养下焕发生机。它告诉游人,时光易逝,岁月不居,但建筑是砖石的史书,它可以成为滋养新生的土壤。这里的每一块红砖存载着自己的过往,却又欣然接纳着现在的荣光,既有岁月厚重的凝固音乐,又有新生文化艺术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标志性建筑 “合柴圆堡” 曾是监狱监督岗,现在是热门拍照点。圆堡建筑最初为监狱监督岗,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曾用作仓储。其主体结构为一层砌体建筑,主要承重构件为砖墙及砖砌屋面板,建筑总高度7.7米,总建筑面积约206平方米。作为园区保留的重要工业遗存,它不仅是标志性建筑“圆堡”的本体,更是园区特有的砖拱壳建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合柴 Logo 正是对该建筑独特双曲拱结构的抽象化、扁平化提炼与呈现。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纪念,让它继续呼吸,在新的时代里找到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合柴 1972 文创园自 2019 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 1000 万人,日均客流 1 万,是合肥新晋网红艺术园区,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既是城市记忆载体,也是工业风与现代艺术交融的艺术殿堂。2020年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被选为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p> <p class="ql-block">  临近傍晚时分,老旧的红砖建筑在阳光下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彩,眼前的穹顶老厂房、老烟囱与远处新建的高楼剪影交织,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完美交融,构成一幅别样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二O二五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于合肥</p><p class="ql-block">注:部分文字资料查阅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