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记忆——母城最后一片棚户区(燕子岩)

阳光Nie Shuai

<p class="ql-block">“燕子岩”这个名字,平凡得几乎无人知晓,也不曾出现在地图的角落。然而,我却一次次重返这片隐匿于重庆渝中区的旧地。燕子岩片区是仅存的最具有重庆传统生活气息的片区,也是重庆“母城”最后一块待保护利用的大规模怀旧地。</p><p class="ql-block">收拾好心情,整理以往的老照片,编写耐以回味的故事——“燕子岩”一段即将消逝的时光标本。</p> <p class="ql-block">在蒙蒙细雨间,踏过青石古道,流连忘返于母城最后一片棚户区——燕子岩。这一个地方,连地图上都搜不到它的踪迹,但它却因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成为小众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一条极不起眼,隐蔽的小巷。燕子岩,靠近长江,被夹在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和菜园坝长江大桥之间。或许最初的时候,这里有燕子筑巢,所以才留下了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封门闭户的坡道上,见到的大多是施工和拾废品的人,偶尔也有过路的或是附近老居民。</p> <p class="ql-block">这里确实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一路都是上坡的阶梯,两边是低矮的砖屋,老旧破败,但整体保留了重庆传统建筑的特色,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甚至还可以看见已消失了的重庆传统的吊脚楼,正是以前山城重庆那种典型的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堪称重庆主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燕子岩,位于枇杷山山脊,上临民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第五十军军长郭勋祺公馆,下接原国民党珊瑚坝飞机码头。陪都时期,除了李宗仁居住在郭勋祺公馆,山中还有许多要员居住。而下方江边的珊瑚坝码头,更是飞虎队和中国空军起降的重要之地。周边还有历史更久远的神仙洞——原是道馆。“神仙洞”这个地名在1886年《重庆府治全图》中已有记载。如今,神仙洞暂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燕子旅馆,因为位于燕子岩,这个名字显得直接而又贴切。据了解,这家旅馆早在1984年就开始经营,虽然燕子岩周围都已经被拆迁,但是特立独行的它却被“暂时”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从这块燕子旅馆的牌匾上,能够看到岁月的痕迹,身处于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燕子旅馆为何还能继续生存下来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仔细打量这家旅馆。</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瓷砖铺满了整个墙面,各种奇特的涂鸦也在墙面以及木门上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地。从这些灵动的细节上,就能够看出这家旅馆的与众不同。虽然不确定这样的设计风格是何时才确立下来的,但是这样的风格,显然很对当下文艺青年们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走在这个巷子里,正好有向下的台阶,作为一个“好奇客”,不自觉地便开始往下坡走。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很明显,这里是有人居住的,应该就是旅店老板本人了。这位老板我曾见过,并与其简短交流,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他穿着打扮很时尚(遗憾与主人照片未存)。燕子旅馆的主人是个有心之人,门前的小花园被打造得异常迷人,虽然都只是很简单的植物,但是经过一番整理,让这里变成了一个清新文艺之地。或许,曾经这就是燕子旅馆能够吸引人前来的原因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的燕子旅馆可是个热闹繁华之地,因为紧邻当时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所以很多旅客都会到此歇歇脚,自然也就热闹起来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子岩都没有多少人记得,更别说这燕子旅馆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是一片废墟,拆迁已进入尾声,居民已是人去楼空。前几年,偶尔有一两户还没有搬迁的居民还在淘米炒菜,晾晒衣物。</p> <p class="ql-block">燕子归去,岩空云悠。那曾年年归来筑巢的燕子,如今也不知飞向何方。渝中区最后一片棚户区,终究在城市扩张的洪流中悄然退场,只留下一片瓦砾,和一段无人倾听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变化远大于固守的年代,变才是永恒的。只是某种丧失记忆的变化,会让我们缺失某种东西,就如同一个漂泊多年的浪子在他乡偶然撞见自己的游魂,并述说起故乡的事,看见曾经来时的路,从而泪撒当场……</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为2020年以前拍摄,2025年十一月重新编辑。🌈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