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九十年代,赤峰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全市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空前活跃,经济发展逐步加快。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赤峰市经济发展曾遇到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p><p class="ql-block">进入本世纪,全市经济工作由地区间经济协作转为以招商引资为主,大量资本进入赤峰,建立了一批大企业,赤峰经济开始腾飞。</p><p class="ql-block">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赤峰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城市规模和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交通、电力、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得到极大改善。</p><p class="ql-block">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各旗县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一次产业,经过多轮的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全市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赤峰已成为蒙东、冀东、冀北、辽西地区经济总量最高、人口最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成为东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城市。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214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3.9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p><p class="ql-block">27406元,均比1982年有了质的飞跃。赤峰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新城区广场夜景跃入时代潮流之中</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正逢中国改革开放渐入佳境。刚刚建立的赤峰市,旋即跃入时代潮流之中。面临千头万绪的工作,赤峰市委、市政府把思路放在了改革上,重点放在了发展上。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都要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突出重点。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行各种研讨学习、报告交流,到处是一派改革创新的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