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平山湖大峡谷与天梯山石窟

苏锡育

<div>  早就听说张掖的丹霞地貌多么美丽壮观,很想亲眼目睹,此次旅游终于得偿所愿。</div> 我们是10月13号下午3点多钟到达这里的。这是景区的大门,全是红褐色的巨大石块堆砌起来的,很是厚重,很有气派,彰显了“丹霞”的魅力。大峡谷三个打字金光耀眼,张掖平山湖地质公园一行小字点明了所在区域,还有景区特点。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空像水洗过一样,碧蓝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天高气爽啊,人的精神更爽。<div>  在大峡谷门口打个卡吧,回去后可以向朋友显摆显摆来过此地。</div> 瞧燕子身上背的,手里挎的,一看就是出门旅游的派头,意气风发,乐哉悠哉。那双健硕的美腿与厚厚底跟的旅游鞋,挺抢人眼球。 想一想也留下了倩影。她的网名真有意思,不禁令人“想一想”她为何取此网名;还有就是此次来大峡谷,有很多地质奥秘值得我们“想一想”呢,她是在提醒我们吗? 进入景区后,沿着栈道的石阶步步前行,还好,石阶不是很陡峭,我基本上能跟上队伍。<div> 我们到此旅游自然是要看大峡谷的。何为峡谷?是指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低洼地带。大峡谷最精彩的内容大都在峡谷里面,偏偏我们没有进入峡谷的深处,说不遗憾是假的。<div>  我现在发现,老年人旅游,大半属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常常落个“到此一游”的虚名。没办法,身体条件不允许呀!</div></div> 没到峡谷深处游览,就在山上栈道观光吧。其实也不错,登高望远,视野开阔,沟沟坎坎都看得十分清楚。否则,就会像苏轼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如果下到大峡谷底下,也会被眼前的大小山丘遮挡视线,不识峡谷真面目的。<br>  平山湖大峡谷是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的,能清晰地看出岩石的岩层,层层叠叠,昭示着年代的久远,沧海桑田的地质演变哪! <div><div>  这两座突兀的形象犹如古代铠甲裹身的武士,正在摩拳擦掌相互对望,仿佛说:咱俩谁的力气更大,要不要较量较量?</div></div> 把镜头拉远距离看,这一片丹霞地貌在阳光的照射下,更让人觉得红得心灵震撼。 这两块巨大的奇石早就有人命名了,叫神龟问寿。还编的有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特富有传奇色彩,也很生动有趣,给人们留下了美丽的遐想。 石碑上说:这只神龟曾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的一位向导。它迫切想要知道自己的寿命,于是不断地跳出水面,期望得到答案。然而,每次跳跃后,它都会在湖边留下深深的痕迹。经过无数次的跳跃,神龟的形象逐渐被塑造出来,最终化作这座奇特的山丘。 瞧瞧这幅图片呢,一只青蛙在石坡上打坐。这只青蛙十分逼真,比前面的神龟更加形似,也更加神似。前面的神龟是问寿命的,这只青蛙呢?抬首望天,仿佛在沉思,又好像在发问,那能不能取名叫金蝉问天? 它实在有很多问题要问:千沟万壑峰峦叠嶂的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有多悠久的历史?为什么都说七彩丹霞,而这里偏偏只有一种色彩红褐色呢?<div>  大胆地问吧,没人会责难,瞧不见后面有两大壮士,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他们在为你撑腰,为你保驾护航呢!</div> 大峡谷如此多姿多态,令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浮想联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壮观的山形地貌,美了张掖的辽阔大地,也美了无数游客的双眼。 即使背对着这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山丘,心中也涌动着快乐的潮水:“终于领略到了张掖独特的丹霞地貌,尽管不是七彩,仅仅那红褐色就已经让人热血贲张了。” 其实,这里并非只有红褐色一彩,像这些曲曲弯弯灰里灰气的山脊颜色,也应该算是一彩吧。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构成成分,红褐色的是红砂岩,里面可能含铁,灰色的岩石大概是石灰岩,一看就是结构松散,上面还能够生长绿植。 这些点缀在灰色山坡上的绿草,是自然生长的,还是人工种植的?也不知叫什么名字。我很佩服这些绿草的顽强生命力,竟能在如此干燥缺水的沙土里存活,得为它们点赞! 曲曲弯弯的山脊像蜷曲着的神龙,左一折叠右一折叠,这身体的柔韧度也是没说的了!其不畏艰难地蜿蜒游走,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精神抖擞,也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这是大峡谷的第几个观景台,不太清楚,红砂岩垒成的充能餐厅被碧蓝的天空一映衬,格外红得耀目。我没进去看,不知“充能”充的什么能,该不会是饭店吧! 这像蒙古包的建筑是个小卖部。我后来在网上查了,平山湖大峡谷所在地为平山湖蒙古族乡,难怪有这种风格的建筑呢!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4号,下午一点多钟,我们来到武威境内的天梯山。<div>  武威是座历史名城,古称凉州,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月氏、乌孙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武威。</div> 我们一来,眼中就被这大红的色彩填满。<div> 这面红彤彤的宣传牌上写着:“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我记得这话是孟晚舟说的。当她被加拿大当局非法羁押1028天回到祖国后,在机场上对着热烈欢迎她的人群发表感言,最后一句就是这。<br>  想想看吧,中国国旗是红色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是红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红色的,每逢节庆假日,大街小巷悬挂的灯笼是红色的……红色是与我们血液一样的颜色!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触动。</div><div> 不过,这与石窟有关吗?</div> 据地导荣儿介绍,这里的石窟是我国最早的石窟,两晋南北朝期间,中国开始出现大量名闻遐迩的佛教造像石窟。天梯山石窟为我国境内第一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鼻祖。<br>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由于天梯山石窟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佛像也在所难免。<div>  这么大的一个宣传牌,“天梯山”仨字儿却缺胳膊少腿儿,什么意思啊?</div> 天梯山脚下是黄羊河水库。没有太阳的天空是灰白色的,缺少精气神儿;没有风吹,河水倒是气定神闲,水平如镜;垂柳依依,连同山脉一起倒映水中,也能产生点儿小小美感吧。 让自己融入这水光山色之中,享受片刻的安宁,也算是岁月静好吧。 虽然在水之洲,却没有“关关”鸣叫的雎鸠;窈窕淑女,也没有君子在身边相伴,总觉得有点儿遗憾。不过,淑女的心态很好,笑眯眯地看向远方,寻找放飞自我的感觉。 天梯山有一座小山头叫金龟山,13号洞窟就在旁边,那里绝对有重头戏。 仔细观察这幅图,就见金龟正伸长脑袋从山上爬下来,缓缓贴近水面。 <p class="ql-block">  这座山与金龟山是连为一体的。从挂红灯笼的门口进去,是一个长长的通道,两边石壁上的佛龛里,端坐着十八罗汉。我在想,这不能算文化遗产,因为都是现代雕刻的。每尊罗汉旁边都有一块黑色的说明牌,写着罗汉的名字与主要事例。</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光听说十八罗汉,并不知哪十八罗汉。这次有机会弄清楚,很是高兴,便不余遗力一一拍摄下来,回去慢慢消化。</p> 弥勒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阇尊者 迦叶尊者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 俗称托缽罗汉,藉托缽世人,予众人种植福德,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故又称赐福罗汉。 <div>  这位罗汉的手里、腹前、脚边,都放置着人民币,一定是信徒捐献的。如果这些罗汉有生命,会不会将钱收下?</div> 因为有的说明图片拍得不很清晰,有重影,妨碍识读,我只得将石壁上的文字仔细辨认后再抄录下来。下亦同。 注茶半托迦尊者 迦诺迦伐蹉尊者 里迦尊者<div><div>  </div></div> 俗称拂尘罗汉。以清净慈悲心用拂尘祛除众生的烦恼,亦称快乐罗汉。 因揭陀尊者 俗称布袋罗汉。他原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一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伤,因又称平安罗汉。<div>  出家人不爱财,信徒捐的钱都放置一边。</div> 苏频陀尊者<br> 俗称托塔罗汉。手托佛塔在佛前发愿祈求世人常得福贵,故又叫富贵罗汉。<br>  虽叫富贵罗汉,却不为钱所动。 伐那婆斯尊者 诺矩罗尊者 跋陀罗尊者 戌博迦尊者 阿氏多尊者 罗睺罗尊者 又作罗怙罗。他从小出家,从不毁破禁戒,故称“密行第一”,因他成就过别人姻缘,世称姻缘罗汉。<div>  罗睺罗为释迦牟尼的儿子,五台山建有罗睺罗寺,我9月中旬旅游曾经过那里。</div> 伐阇罗佛多尊者 半托迦尊者 俗称探手罗汉。发愿让世人一生皆得好运,一生幸福。世人多称他为求好运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 出了十八罗汉洞,我们来到13号石窟,这里有天梯山最大的佛像。 13号窟在黄羊河畔,金龟山旁。 13号窟是一座超级巨大的洞窟,窟内有释迦牟尼佛像,高28米,宽10米左右,正面端<u></u>坐,一手抚膝,一手掌印。两侧站立的为迦叶、阿难两位罗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及多闻、广目两位天王。<div> 佛主释迦牟尼面部丰满圆润,眉若新月,嘴角微翘,含笑不露,眼睑下垂,微微凝视着前方,双耳长且略向下垂,神情安详、亲切,庄重、温雅、睿智,令人敬而不惧。<div> 该窟历经西夏、元、明、清等朝代重修,1927年古浪地震导致佛首损毁,后于1936年修复,2016年完成最新一轮修整,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 我由于腿脚不便,没有下到底下石窟跟前,只是站在上面看台上瞻仰大佛的尊容。相机也无法将大佛收进镜头,幸亏手机尚可。大佛脚前有说明牌介绍该石窟详情。 从13号石窟处折回,看到路边有展览馆,便进去一看。里面有复制的佛像,都是窈窕身材,很有视觉冲击力。她们分别作着不同的手印,表达不同的意思。 中间端坐着该是佛主释迦牟尼吧。 这是墙上的说明。 天梯山还有一些石窟,我没有再光顾了。<div>  打道回府吧。道路两边绿化得很不错,依山傍水,树影婆娑,还有亭台水榭,像是风景胜地。</div><div> 我一路匆匆,脑袋里也不停运转。</div> 佛教是东汉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其时,中国唯一发源于本土的宗教道教也已兴盛起来,两者不期而遇。<br> 可是看看后来的发展情况,佛教的风头似乎大大盖过道教,挖凿石窟为佛主等一众人物塑像,从天梯山到云冈、龙门,再到敦煌、麦积山,一脉相承。还建有道场,观音菩萨的普陀山,地藏王的九华山,文殊菩萨的五台山,普贤菩萨的峨眉山,都赫赫有名,终年香火不断。<br>  道教呢,也占据了几个山头,崆峒山、青城山、三清山、武当山、齐云山等,声名远不如佛教显赫。也没听说道教在哪里挖石窟塑像的,是不喜欢石头泥土雕塑出来的那些假玩意儿吗? <p class="ql-block">  说明:部分史料援引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