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 弥足珍贵

志墨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昵称: 志墨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5169456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自藏书图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是人类文化源地中一朵奇葩,是弥足珍贵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绘画发展至唐代,画科分类日益明显,画家们也大都各有所长,如阎立本之历史画,吴道子之宗教画,张萱、周昉之仕女画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的牛马畜兽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是古代人类最亲近、最依赖的一种动物,无论平时的载物、交通,还是战争中的两军拼杀,都依赖鞍马。所以,在古代的壁画中就有鞍马奔驰的形象。唐以后,就开始有独立的鞍马画,渐渐自成体系,韩幹就是这期间的一位画马高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幹因擅长绘画而被召入宫庭,在宫中待了大约四五年,其画马的成就超过前人,被世人推为独步。韩幹画的马基本上是肥大雄健的西域马,这与唐玄宗所养御马大都来自于西域有关;画中的马不再躁动不安,而呈现出一派安详闲适之态。流传于世的有《牧马图》、《照夜白图》、《呈马图》、《神骏图》等。《牧马图》被画界公认为韩幹的真迹,也最有影响力和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唐 韩幹 《牧马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牧马图》现场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上,牧马人乘一匹白马,牵一匹黑骏,虬髻束巾,手执缰辔,缓步而行。牧马人两腮长满胡须,体型高大,明显是少数民族。黑、白两匹马并行,从造型上看,二马健硕丰满,属于西域名马,黑马身上配有朱红花纹锦鞍,白马在全身留白,用白描法仅勾线而不设色。画中,牧马人神采奕奕,两匹马雄健神逸,意态悠闲。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画面简练,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线条遒劲利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唐 韩幹 《照夜白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照夜白图》画的是唐玄宗最喜欢的一匹神骏白马,画作纵30.1厘米,横34.1厘米。图中,被拴在马柱上的照夜白鬃毛竖立,鼻孔喷张,眼睛圆瞪,仰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满了生命的动感。马的体态肥壮矫健,唐韵十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看来,韩幹之作确实是唐代鞍马画的顶峰。韩幹上承前辈画家却又能独创一体,其作直接影响到晚唐五代的画风,因此韩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承上启下的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宋代,李公麟显然受其影响,年轻时初学画,便从画马入手。为了画出马的神态,“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每过马舍,“必终日纵观,有不暇与客语者”。传说他每次去朝廷的马厩观看名马,总是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宋 李公麟的《五马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公麟《五马图》是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进贡的五匹名马和奚官、圉夫。这些马体格健壮,或静止,或缓行,神采焕发,顾盼惊人。每匹马前面均有一奚官,脸型、服饰、动态都有所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脚,无不恰如其分。人、马均以线描勾成,比例准确,动作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公麟画马能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身体的重量感、软硬质感及光感及至光泽印象,细致生动地呈现出骏马运动和性情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马图》对后世影响甚大,成为后世画鞍马人物画的最佳范本,后世推其为“宋画第一”。苏轼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 因此,他在当时即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重视,当时画白描者莫不学李公麟,后来的南宋贾思古,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丁云鹏、陈洪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李公麟画风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徐悲鸿先生的“九方皋”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以理论到实践,将光影、透视等西方绘画理念引入的第一人。他坚持认为中西绘画的训练基础应该是相同的,应该从造型训练的素描开始。在他不懈的实践与传播下,这种西方的绘画基础与中国传统笔墨得以完美的嫁接,并一直主导着中国现、当代绘画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画家,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与关注由衷而发,每当国家民族的利益受到各种势力颠覆的时刻,他总能用他创作的作品从精神上对国人产生强有力的支持。比如《九方皋》、《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这些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都通过对历史传说的图画再现来达到震撼国民的精神,唤起民族斗志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先生这些传世名著是他之所以不朽的重要基础之一。他的作品与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从根本上焊结了这位画家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名字与作品的传世,宏观意义上是依附于国家的兴亡而存在的,是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连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的画作布局严谨,笔墨流畅,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技巧,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九方皋》是徐悲鸿的杰作,描绘了九方皋鉴别千里马的场景。画面中,九方皋气度非凡,正专注地审视着马匹。通过九方皋识别千里马的主题,巧妙地讽刺了现实社会中重用奸小、不识人才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先生真正意义上的写意主要题材就是奔马,所画之马驰誉中外。他的奔马,马腿修长,比例夸张到合理范围内的边缘,尽管是奔马造型,阅读感觉仍然是四蹄翻飞在地上。同时,用笔凶狠而精准,笔到、墨到意也到,毫不含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先生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一座永远的里程碑,他的历史地位绝没有谁能够取代,徐悲鸿先生在中国画史上寿世千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悲鸿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将中国水墨画推向了现代化的新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