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教研聚,化学谱新章

孙伟静

<p class="ql-block">秋日教研聚,化学谱新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金风送爽,天朗气清。2025年11月13日,这份秋日的澄澈与明朗,恰好映衬着阶一教室里热烈的教研氛围——全体化学组成员齐聚于此,一场以“深耕教学、共筑辉煌”为核心的大教研活动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教研课堂上的“化学范儿”专注,这份全神贯注的投入,这份积极踊跃的互动,正是化学组老师们对教学的敬畏与热爱。在思维的碰撞中,教学的灵感不断迸发,也让这场教研活动更具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化学课堂里的“精”与“暖”——虽然王亚寒老师刚刚毕业三年,但是这份精细化的背后,是王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她把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退步都写在笔记本上,及时反馈给学生,认可和赞扬学生,让学生在严谨的化学知识学习中,更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王老师用“教学有法”的专业,和“心中有爱”的温柔,将化学课堂打造成了充满成长力量的天地。在这里,知识在细节中扎根,成长在关爱中绽放,这便是最动人的教学模样。</p> <p class="ql-block">以问为钥,以研为径——马莹莹认为提问是一节课的关键,而我想说,提问是我们化学课堂的灵魂!更是教学深耕的真谛。而这份“提问的智慧”,离不开马老师对教研的执着。好的提问需要老师课前的深思熟虑!如何让问题更精准、更灵活,既贴合教学目标,又贴合学生实际,真正做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我们以后整个化学人思考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最后郝老师关于去魏县一中学习的感悟分享给了我们,哪有一开始就成功的学校,每个成功的学校背后都有着精细化的管理以及精细化的的教学!每次我们化学都提回归课本,老师回归了,学生也看了,为什么仍然考不好,课本知识依然错!缺少什么?需要我们怎么做?课本已归位,为何成绩仍难突围?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分析:</p><p class="ql-block"> 其一,回归课本止于“浅读”,未达“深解”。其二,缺乏“课本知识”与“考题情境”的衔接。其三,回归课本却忽视“错题复盘”与“漏洞修补”。回归课本不是“机械复读”,而是要以课本为根,深挖逻辑、搭建框架、衔接应用。唯有老师引导有方,学生学有深度,才能让课本真正成为提分的“基石”,而非单纯的“摆设”。</p> <p class="ql-block">秋光正好,奋进当时。这场秋日里的教研之约,不仅是经验的分享、智慧的交融,更凝聚了全体化学人的向心力。相信在这份同心协力的耕耘下,化学学科定能在教学之路上步履铿锵,绽放出更耀眼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