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湖南教育报刊社《爱尔》杂志9月号建国70周年专栏。</p> <p class="ql-block"> 一、人物事迹</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1953年12月生于清花湾振兴村头塘湾组高头屋,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终生享受政府津贴),教育部基础教育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得者,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衡阳县第一届作协副主席、湖南省创造学会常务理事等职。</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初小就读于原振兴小学,然后在谭祠堂就读完小,于1970年12月月由新桥公社初级中学征兵入伍到海军旅顺基地潜艇部队226潜艇服役,担任无线电通讯班班长和艇团支部宣传委员,理论小组教员。服役期间,随所在潜艇参与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和导弹潜艇试航试验执行巡逻保障任务,有关事迹受到北海舰队通报表扬,嘉奖四次,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期间,谭青峰不但努力学习军事技术,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成为了部队小有名气的理论辅导员,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977年3月退伍后,在本村小学担任代课教师。1977年参加“文革”后首届高考初选录取,因三类成绩填写了一类学校的志愿而落榜,但凭所产生的影响于1978年下学期成为新桥中学民办语文教师。之后,谭青峰自学华中师大汉语文学专业本科教材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考试考核,以全县初中语文第三名的成绩,获得初中语文民办教师聘用证书。又于198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学考试,于1987年7月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1988年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近40年的教育生涯,先后在西渡镇秋塘中学和樟树乡中学工作,始终耕耘于乡村教育讲坛,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实践与写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长期潜心教育教学研究,于1987年下学期开始尝试以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讨论为主题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竟与2003年全国中小学启动的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相吻合。谭青峰在担任学校领导以后,将自己的实践与体会形成课题研究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坚持教学研究,先后有《农村初中“自主-点拨”式教学研究》(2003年获市一等奖)《农村初中“享受语文”教学研究》(2009年省一等奖,2014年国家级二等奖)《农村初中“能力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省三等奖)《农村初中作文“分解-整合”式教学研究》(2007年市二等奖)等研究成果在国家、省市级获奖。其中,语文教育专著《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概论》(200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一著获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奖”,《农村初中“享受语文”教学研究》一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及教育部基础教育首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衡阳市基础教育领域,开了建国以来获国家级成果奖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的研究视野还涉及到学校的德育工作、新课程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督导等方面,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他主持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也获得了市课题研究成果奖。</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担任乡镇学区领导时还在学校兼任一个班级的作文课教学,经常上示范课做讲座,以身教带动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撰写教研论文上比赛课,有杨桢、范志娟等老师的比赛课、论文在县市乃至省里获奖。他还应邀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7年春秋两届新课程网络远程研修项目指导工作,两次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谭青峰还注意发现学生写作方面的闪光点,指导他们进行修改,他的学生有文章在《湖南日报》《衡阳晚报》《作文指导报》《童话》《作文大王》等报刊发表或获奖;同时,应邀为《作文指导报》等刊物撰写写作专版20多个。谭青峰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湖南教育》《广西教育》《内蒙古教育》《语文报》等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奖的教育文稿及项目300多篇次,主编和参与编辑教学图16部,出版《享受语文》(2008年08月现代教育出版社)《能力语文》(2011年延边大学出版社)《语文,快乐享受的青草地》(2013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等五部教学专著,其中《语文,快乐享受的青草地》被外省多个地区列为学校素质教育必读书目;2009年12月,“享受语文”教学理念入选山东师大文学院研究生重点课程《语文教学论》教学案例;谭青峰曾在昆明兰州等地讲学推介教学成果,有湖北的《语文教学》(2009年1月,作者郑莉萍:享受语文,语文教学的佳境)、河南的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华语文网(开辟谭青峰专栏)、黑龙江广播电视报(2012年5月,作者周娜:学语文,不快乐就不完美)等媒体推介谭青峰的语文教学理念;2004年12月,全国中语会特别推荐谭青峰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文/让紫色的耕耘在创新中闪光),《新课程》(文/坚持,让我如此美丽)《湖南教育》(2013年12月,作者黄耀红:因为语文,四十年守着自己的村庄)《创造天地》(作者王英:他这山上的歌也精彩)《大家教育周刊》(2014年6月,作者高士林:谭青峰,凭“坚持”让人生如此辉煌)《非常教师》(文/梦圆青草地)《爱尔》(2019年9月,公众号平台建国七十周年视频采访,纸刊图文推介:从潜艇兵到特级教师)等多家媒体曾专栏推介谭青峰的事迹与成果;自1997年12月衡阳县市电视台以十五分钟的电视专题片《谭青峰:农村学校学者型教师》进行宣传报道后,谭青峰的事迹先后在衡阳市电视台、衡阳晚报、衡阳日报、湖南教育网、科教新报、华声在线、中国网和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进行过新闻报道。</p><p class="ql-block"> 同时,谭青峰的写作还涉新闻与文学,曾获衡阳县教育局颁发的优秀通讯员奖十余次;以海军潜艇军人生活为题材的30万字长篇小说《大海作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作品和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以农村教育为题材的60万字长篇小说《今夜过去是明天》,2013年上半年,在凤凰网读书频道连载,四五个月内有15万点击量,在当时400多部同类作品中,点击量名列12,热评参与20000多人次,评论800多条,这和同时段上线的许多作品才几百几千的点击量相比,热读程度实在可观;该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分别被国家图书馆、现代文学馆、湖南图书馆收藏。电影剧本《柳儿》获《中国草根》杂志2015年金典影视剧创作奖;在《人民海军》《大家教育周刊》《长沙晚报》《衡阳晚报》等刊物发表散文《最美当是战友情》《温暖的春雪》、童话《地球垃圾搬家》等众多作品,其中散文《儿子提拔我到省里“任职”》2010年获国务院新闻网络局举办的“我的2009”博客大赛银奖;《桥梦》2018年获湖南省委宣传部“我的家乡是最美”征文奖,其楹联作品在《中国楹联报》《楹联博览》发表及全国征文大赛获过最佳人气奖特等奖第一名,为南京地铁站点撰写的十一幅对联倍受媒体关注,其事迹被媒体采访后,分别在《江南时报》学习强国平台宣传。</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以勤奋不懈的追求赢得了多种形式的肯定与奖赏,曾多次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并记功授奖,2000年2月评为衡阳县首位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2012年被衡阳市教育局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5年评为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其省市评选考察结论赞称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2005年7月18日,衡阳市教育局纪检委发文称其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孺子牛”,其事迹被湖南首部《湖南教育人物志(1978-2015)》“人物简介”(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和《中国基础教育名师100家风采录》(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记忆:中国发展领军人物大典》(中国文史出版社)《衡阳县古今人物》收录。 </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曾在一篇散文中总结自己的奋斗历程,他说:“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往东沟里的田地里撒下种,浇水施肥,除草灭虫,让它长成壮壮实实的庄稼,收获丰硕的果实,供自己和更多的人享用。这种以个人的努力为基础而又惠及他人的作为,就是谁人都写得出的成功诗篇。”</p><p class="ql-block"> 谭青峰就是凭这样一种成功理念的支撑,从一个学历基础起点低的海军潜艇兵,民办教师,在平台不高的乡村学校教育环境中一步步成长为省内首位纯乡村学校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成长为教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两翼齐飞的教育作家。其经历就是一笔意义深远的精神财富,一首动人的励志赞歌。</p> <h3><font color="#010101">二、主要成果及社会影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社会影响代表作</font></h3> 因为语文:40年守着自己的村庄<br> 文/黄耀红<br> 谭青峰,这名字总给人年轻的感觉,甚至可能会无端让你想起春之古老,想到江流映带,想到白云舒卷。<br> 生活中的谭青峰已年近花甲。你可能发现了,他那一头黑发是新植的,他的头上原来光亮着。然而,他的内心从来是一片青翠,甚至还有花朵开放的芬芳,鸟儿啁啾的声音,山涧飞瀑的灵动。<br> 因为语文,他的脸上总有年轻的模样。<br> 四十年,他没有去流浪,而是一直就蜇居在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间。<br> 他似乎从来不曾因为自己是乡下人而有过自卑。他真像一座青峰,平静如初地望着四野的田畴,道路,看着朝阳升起,明月西沉;听着鸡鸣蛙语,秋虫细细。<br> 他,有自己的村庄。<br> 那村庄在他的老家,那个曾出过大哲人王夫之的衡阳乡下。<br> 其实,村庄更在他的心里,那是一个名之曰语文教育的田园之地。<br> 忽而想到康德,这个伟大的哲学家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自己的村庄;又忽而想到莫言,他的小说永远在叙述山东高密那个村庄;当然,还有我崇敬有加的湖湘作家韩少功汩罗乡下和他的“马桥”。<br> 谭青峰,显然不可能跟这些大师站在一起,他的非常在于他的“平凡”。<br> 他,只是一个在乡间小路上走着的人。陪伴他的,不是老牛与牧童,而是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是他“从尘埃里开出花朵”的那一份令人感动的执着。<br> 他就这样在乡间的路上走着。<br> 走着走着,居然有了些名堂;走着走着,居然花开了,树高了;走着走着,他的田地里有了他的园柳和鸣禽。<br> 当然,走着走着,人也老了。<br> 这没有什么不好。一个在衡阳乡下很简陋的学校里呆了几十年的农村教师,一般情况下,即使头发花白,那个叫高级职称的东西很可能依然遥不可及。<br> 但,谭青峰成了一个特级。他靠自己的语文探索,他的声名被很远的地方知晓,从语文专业媒体到高等院校的语文课程研究者。<br> 一切,都由他自己来改变;一切,都靠自己一点一点改变。哪怕,改变的,只是一点点。<br> 这里,蕴藏着一种倔强而向上的力量,亦如远处的一线光亮。<br> 真不记得到底是怎么知道谭青峰这个人的。很可能是通过网络,他认识了我。这么多年,寻找并结交那些于自己有益的朋友,就跟爱好读书,爱好思考问题一样,这是谭青峰的一种习惯,即使年近花甲。这样的状态,他不曾改变。<br> 有时,真觉得这个人不容易。<br> 你不要跟他比“起点”。他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大学,一路走来,全是自学。<br> 想当年,那个16岁的细伢子穿着海军服在潜艇上当通讯员的时候,他的脸上还充满稚气,但他要独自去品尝海上的长夜与寂寞。<br> 他开始读书,唯有书才是他的救赎。<br> 1977年,他参加了高考,因为志愿填报的问题,此生与大学擦肩而过。他成为民办教师,从此,从课堂里下来,就一脚踏进田间;从田野里上来,又匆匆去了学校。这种乡村教师的角色,那样单薄的文化底子,谭青峰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打打纸牌以消磨空阔的村野时光。然而,他不。<br> 他站在山冈上读自选的文言文,“之乎者也”地大声读;他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终于,他有了一张自考大专文凭。更重要的是,他的语文素养告别了贫弱。<br> 在乡下做教师,似乎自己都是那里的王,没有谁让你去改变。然而,谭青峰几十年间鼓捣不停,他一个人将“语文”弹成三个乐章。<br> 1987年,他开始研究阅读教学的“自主——点拨”;研究作文教学的“分解——整合”。后来,他将自己的成果结成一书,曰“自主语文”。<br> 谭青峰,在乡间小路上遇见的不只是斜阳归鸟,而是他的思想与念头。<br> 2008年,他出版“享受语文”;三年后,又出版“能力语文”。<br> 由“自主”到“享受”,由“享受”到“能力”,谭青峰的小路不断伸向山外……<br> 从当年的那本《中学语文》杂志开始,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谭青峰”其名,渐渐出现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语文建设》《湖南教育》等媒体上,还有课题在省乃至教育部获奖,有成果入选大学研究生课程案例……没有人知道他的那些思考就生长在乡间那简陋的学校。<br> 应当说,他自己一直在成长。他似乎总在奏响一些什么。<br> 一个语文教师,一个特级教师,与之相称的还有他的文学创作。<br> 我虽没有细读过一部,但不管怎样,《大海作证》至少是他生命的见证,文学梦的见证吧?还有《今夜过去是明天》,那是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目前正在凤凰网在线热读……<br> 那是长在他村庄里的另一种生态,不是匠气,而是他的灵性。语文教育所不能缺的灵性,生活给他的灵性。<br> 谭青峰快退休了。他没有闲着,依然想着他的语文,依然走在语文村子里的路上。在语文的村庄里,谭青峰,“呜呜呜”他在唱,还有一支短的音乐在吹响。<br> <font color="#ed2308">(本文原载《湖南教育》2013年12期,作者系教育学博士,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曾担任《湖南教育》编辑,《非常教师》总编。)</font><br> <p> 谭青峰:凭“坚持”书写人生的辉煌</p><p> 文/高士林</p><p> 有青年教师问谭青峰在农村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怎么也能写出教育人生的辉煌。谭青峰告诉他们:凭“坚持”二字。许多个时候,当谭青峰静坐在那里回想自己在这片紫色热土上走过的教育人生之路,谭青峰就不由得掂量着“坚持”二字在自己生命中的份量。当谭青峰和青年教师们谈起自己的人生感想,谭青峰都要告诉他们:“坚持,让谭青峰如此美丽。”</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谭青峰之“坚持”:自学,让谭青峰在教坛上永葆青春风采</span></p><p> 谭青峰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做学问。但是,1970年,还只有16岁的谭青峰初中没有毕业,就应征到海军某潜艇上当无线电通讯员。于是,命运把谭青峰的理想和大兵之间划上了一个宽大的鸿沟。有一次,在大连某部任职的《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到潜艇部队作报告,不想,高玉宝精神竟影响了谭青峰的整个人生轨迹。一个出身贫苦从小就给富人打长工的高玉宝,参加革命后,只能用象形符号和别字写入党申请书,经过刻苦自学,后来却写出了产生一定影响的小说作品。从那以后,读书自学成了谭青峰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习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塞万提斯的《堂诘诃德》等文学的、语法修辞方面的书籍都是那个特殊年月接触到的。由于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让谭青峰1977年回乡参加文革后第一届高校招生考试竟初选录取,虽未能迈进大学的门槛,但却使谭青峰有机会成为了乡中学一名民办教师,并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p><p> 为了适应教学,谭青峰不断地坚持自学。文言文知识是谭青峰的弱项,谭青峰就把初中和中师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撕下来装订成一本,逐篇做好注解和翻译,随身带着,清早起来站到学校旁边的山冈上迎着太阳读,早自习时,混在学生的读书声中读。总之,一有空,谭青峰就读,结果,那本小册子硬是让谭青峰读“烂”了。说到这里,谭青峰想告诉大家一点学习语文的体会:读,逐字逐句清清楚楚地读,熟练流利地反复读,进入情感境界思考性地读,是把别人的好东西内化成自己的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谭青峰在读书的过程中,当谭青峰津津有味地品读那些唐诗宋词时,谭青峰有写诗的冲动;谭青峰被一篇优美的散文感动时,谭青峰有写散文的欲望;谭青峰被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吸引时,谭青峰想写小说。不过,谭青峰真的在此之后完成了长篇小说《大海作证》的创作,有力地证明了自学让谭青峰这个语文教师增强了内功。</p><p> 在以后的日子里,谭青峰的自学从没有停止过。比如说,农村学校的教师中,目前能用电脑的并不多,但是,谭青峰在几年前自置电脑,靠自学掌握了电脑的操作,一个星期学会五笔并上机起草学校的文件,以后学影视编辑制作课件等。</p><p>现在,50出头的谭青峰不但是与时俱进的,而且是青春的。因为,不断的自学让谭青峰接受了许多新的东西,那些新东西则以一种青春激扬的精神支撑着谭青峰不停地往前走。</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谭青峰之坚持:创新,让谭青峰把枯燥的教学“玩”成快乐的游戏</span></p><p> 有人曾问谭青峰为什么这样地执著。谭青峰告诉他们,谭青峰觉得谭青峰做的事有快乐,所以,谭青峰就长期地这样坚持着做了。谭青峰还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件事:读小学四年级时,老师组织谭青峰们去爬一座高山,谭青峰们几个调皮的男生玩着抓特务的游戏,你追谭青峰赶,东躲西藏,不知不觉最先爬到了山顶,虽汗流浃背却其乐融融。再看其他的同学,不少的人停的停,退的退,少数爬上来的也叫苦不迭。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最先爬上山顶的是把爬山当游戏,因为玩游戏有快乐;而那些停下退下或是爬上来叫苦的人则是为爬山而爬山,山那么高那么陡、还有那么多的荆棘,是好爬的么?有了畏难的心理情绪,还能坚持着爬上山顶?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谭青峰们觉得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工作“玩”成一种快乐的游戏呢?</p><p> 当然,这里所说的“玩”是有规则的。你得有责任心地“玩”,即对事业负责,对学公负责。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意地“玩”。</p><p> 那是1987年下学期,还不知钱梦龙、魏书生为何许人的谭青峰,依着那张有些晃荡的讲台,用自己设计的“思考讨论题导学法”“玩”阅读教学改革这一场游戏:其核心就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则在此基础上,组织班级讨论总结;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在应试教育喊得震天响的年月,迈出这一步就不是说这些话一样简单了。有一次,谭青峰用自己的方法在学区的比武活动中主讲了《孔乙己》一文,担任评委的领导和教师十来个人中,只有学区主任何标翰力排众议,肯定它是一堂具有改革精神的课。</p><p> 不知有多少个时候,当谭青峰看到大多数学生阅读和思考时那样认真专注的神情,积极的交流和讨论,谭青峰则仿佛是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羊人,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羊羔来到一片青草地,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着那块天地里的养分。谭青峰知道,以前哪怕谭青峰口枯舌干喉间冒出了青烟也是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的。谭青峰欣喜地感觉到自己所走的路子是对的。而且,谭青峰发现,学生比以前更喜欢谭青峰的语文课和喜欢谭青峰这个语文老师了。所以,谭青峰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987年只是起步,谭青峰的游戏“玩”到至今还没有停下的意思。谭青峰设计“自主”评改法,“玩”变教师包办式的批阅为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评改的改革;谭青峰还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玩”对语文教材挑战性思考,提出了“强化教材对作文教学的引领功能”的观点,历时四年之久,研究总结出“分解—整合”训练法进行作文教学,编写出十三万多字的《初中作文“分解—整合”同步训练教程》这一校本教材。</p><p> 创意多多,成功收获也不少。这都是谭青峰用“有创意地做”这个游戏规则“玩”出来的。你说,这难道不值得快乐吗?</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谭青峰之“坚持”:写作,让谭青峰把教育人生打拼成幸福的“蛋糕”</span></p><p> 写作,让谭青峰把有创意地“玩”升华成应用性的理论,并使它的影响从自己的课堂扩展到学校和学校之外,从而一步步地把自己的教育人生打拼成了一只幸福的“蛋糕”。</p><p> 谭青峰的写作,是从花十年的功夫写一篇文章起步的:1987年下学期。谭青峰开始尝试阅读课的教学改革。凭着自信,谭青峰不断地实践,一次次地修改这篇文章,命名为《“思考讨论题导学法”初探》。转眼到了1997年10月,这篇文章在《广西教育》杂志上正式发表。虽然不到1500字,但它却是用整整十年的时间写出来的。它的发表,是对谭青峰创造性实践一个极好的肯定。</p><p> 有时,慢慢生长出来的东西就是比用化学手段催生出来的东西更有美好的感觉。谭青峰就是在这种感觉中笔耕不辍。</p><p> 既是“蛋糕”,在自己享用的同时,就会有许多其他的人来分享。谭青峰总结出来的应用性理论影响着一批批青年教师的成长。2003年,谭青峰针对农村学校课程改革陷入了困惑的状况,提出了“农村课改:从‘可以做的’做起”的观点,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改革做起,从目前能够做的做起。文中所讲的五个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基本上是这次课改的主要任务,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必须做的事情……谭青峰们应当坚信一点,城里有多媒体教室可以搞课改,农村一支粉笔也可以搞课改。谭青峰们可以搞出具有农村特色的课改。</p><p><br></p><p> 现在看来,谭青峰所打拼出来的教育人生“蛋糕”,还真闪耀着精彩的光芒。谭青峰就是在描绘这种精彩的过程中不断地坚持、坚持、再坚持。所以说,谭青峰之“坚持”,是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支撑着的坚定信念和毅力,凭着它,谭青峰在这片紫色的热土上快乐地耕耘和幸福地成长。<font color="#ed2308">(本文原载2014年6月30日《大家教育周刊》,2020年选入《中国基础教育名师100家风采录》一书,作者系本刊主编,湖北省作协会员。)</font></p><p><br></p> 视频容量太大,剪辑一个小片段活跃版面内容。 <p> </p> <p>经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推荐,2O2O年7月1O日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推介。</p> 从潜艇兵到特级教师 <br> 湖南教育报刊社《爱尔》杂志建国七十周年大庆视频采访<br> 2019年9月27日 <br> 这是我十七岁时入伍到海军226潜艇服役当无线电报务员时拍的一张照片,距今已经有40多年了;另外是我参加国家高教自学考试时的学籍证和第一次考试成绩合格证的照片,距今也有三十多年了。今年我66岁了,虽然不与新中国同龄,但我却是伴随着祖国发展的旋律成长起来的。老照片背后其实是我如何成长的故事。<br> 我在海军226潜艇服役了七年,1977年退伍回乡当上了本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十年后转为公办教师。在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岗位上,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坚持语文教学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文章,出版了多部语文专著,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家或省市获奖,先后被评为高级教师和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乡村学校评特级教师的,在我们地区是首例,在湖南省内恐怕也是不多见。我的语文研究成果,在2014年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同样是衡阳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获国家级成果奖开先河的一项,现在已经进行了两届,仍保留唯一获奖的领先地位;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着手编写建国以来首部《湖南教育人物志》,我以我们地区唯一人选,作为国家级重大成果奖获得者,事迹入选“人物简介”载入了湖南教育的史册。同时,我还创作长篇小说两部,散文作品发表和获奖的也为数不少。也就是说,在教育岗位上,我是教学研究与文学写作比翼齐飞。<br> 有朋友可能要问,你一个潜艇大兵怎么和特级教师与作家能划上了个等号的?告诉大家,这里有故事。1970年12月入伍时,我还是我们公社初中的一名学生,那时初中的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到了部队,我是真正把它当大学上了。在专业训练之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自学上了。星期天节假日,不是跑书店就是图书馆。就这样,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1977年退伍回乡后参加文革后首届高考,一大帮高中毕业生纷纷落马,我竟初选录取,只因我是三类成绩填报了一类成绩的志愿,又没填服从志愿,最终没有迈进大学的门槛。但是,因为这一影响,我被调到中学任教语文。这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一个初中生教初中语文,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所以,我仍然坚持自学,如自学大学本科汉语文学专业的教材等,曾以全县语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了初中语文民办教师任命证书。之后,又于1985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学考试,于1987年获得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而转为正式教师。以后,教育学心理学、教研理论、电脑操作、五笔录入、课件制作、图书编排等等,我是一路自觉。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在部队积累的知识基础和培养起来的自学习惯,我不可能高考初选录取,不可能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更不可能会有后来的发展。所以,这张照片记忆着我人生征程中最重要的起步,随之,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平台,迈不进大学的门槛可以自学获得大学文凭,乡村教师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搞教学研究,乡村教师也可以评特级教师,乡村教师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评国家级成果奖……就这样,我这个潜艇大兵一步步地成长为特级教师和教育作家。<br> 可以说,祖国母亲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步步走上民族振兴的金光大道;作为儿子的我则是自学图强,努力奋发,不断地自我完善。感谢祖国母亲,我爱你,我的祖国!<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