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副本)

久久(原创)

<p class="ql-block">河南之行(五)</p> <p class="ql-block">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历经周、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古老的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多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就要高超的建筑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初创和形制典范。集中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世界性价值。它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中岳庙和汉三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山门为少林寺的正大门,门上方横悬一长方形黑底金框匾额,上书“少林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据说为清康熙大帝御题。就在那个“林”字的正上方还有一个小小的金边正方形,那是“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先来到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少林寺”匾额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庄重威严;钟楼、鼓楼傲然屹立;禅堂、千佛堂古朴典雅;金黄色的琉璃瓦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场中国历史建筑风格的饕餮盛宴。更令我们惊叹的是,这些建筑皆为木质材料,设计古朴大方,艺术巧夺天工,寓意深远悠长。</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门,前面看到的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整个大殿雄伟壮观,威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沿大雄宝殿中轴线前行,就是少林寺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为历代高僧讲经说法、贮存历代佛经典籍和武功秘籍等文献之所。1928年,军阀石友三在少林寺驻军,因为战事,一把火从藏经阁烧起,殿内经卷、武林秘籍、达摩影石等珍贵文物典籍俱被焚毁,损失不计其数。现藏经阁是依据毁前资料,于1992至1993年间在原址上重新设计建造的,现存《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他典籍计数万册。</p> <p class="ql-block">迎接我们的是一棵棵身过抱粗、苍枝遒劲的银杏树。树下石碑记载着各自的种植时间,最古老的一棵银杏树,树龄已有1500年之多,如今仍是少林寺的镇寺宝树。这棵苍老的银杏树,像似时光的老人,见证了少林寺的沧桑变迁,也像一位大德圣僧,在阐释着禅的意境之美。</p> <p class="ql-block">在少林寺天王殿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天下第一祖庭”,这五个字也是乾隆皇帝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碰到正在做法会。</p> <p class="ql-block">也看到少林寺著名主持释永信。</p> <p class="ql-block">白衣殿北墙画下一幅重彩壁画《武僧演武图》。白衣殿壁画,绘制精巧,艺术高超,尤其是文殊骑白象、普贤骑青狮及降龙、伏虎罗汉为最佳。白衣殿壁画不仅是研究少林武术及壁画艺术的珍品,同时还具有极重要的文物价值。而各个组合之间又相互呼应,使整幅壁画显得既有变化、又有条理,确是一幅构图严谨、气势磅礴之作,国内亦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千佛殿内砖铺地上有并列四行、四十八个深陷的脚坑,前后左右间隔两米有余,非常匀称,最深的有三十厘米。该脚坑为少林寺武僧“站桩”练拳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由于慈云堂原立名碑较多,便于保护和观瞻,便把它改建为碑廊。碑廊依地形做成回廊式建筑,廊檐悬山重叠,台阶错落有致。院落为长方形,南北长53米,东西宽35.8米,沿边建环廊42间。回廊之内是花园式天井小院,翠竹小径,清幽典雅。</p> <p class="ql-block">现碑廊中保存有自北齐、唐、宋以至金、元、明、清古碑100多通。其中,除前述诸碑外,还有北齐天统二年(566年)造像碑,及唐永淳二年(683年)九月武则天《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珍贵石刻文物。</p> <p class="ql-block">碑廊现存有古碑106通。其中,北齐1通,唐碑6通,宋碑5通,金碑5通,元碑10通,明碑69通,清碑7通,年代不详的3通。这些碑刻,不仅在雕刻艺术方面很有研究价值,也记载着少林寺的兴衰与历史,甚至可以窥探出中原佛教的风雨变迁,是少林寺真正的“魂儿”。这些碑刻上,清晰地记录着一个1500余年的多面少林,这是少林寺鲜为人知的宝藏,是解密少林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寺院中的占地空间并不大的一处,那里便是这座寺庙最强劲的历史筋骨——少林寺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祖茔,由历代高僧的墓塔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塔248座,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形状有八角形、六角形、正方形、圆形、锥形,建筑年代有唐、宋、元、明、清。</p> <p class="ql-block">嵩山少林寺塔林,有唐朝以来历代古塔232余座,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现代和尚墓塔2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p> <p class="ql-block">裕公塔,位于塔林中部,塔七层,为一座六角形砖塔。福裕是元代中兴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福裕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他是少林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国公的僧人。 由于福裕为中兴少林寺立下的大功可以和开山祖师相比,故少林寺僧人在其塔前立"开山祖师"碑一通,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照公塔,位于塔林中部,为一座六角形单层密檐砖塔,迭檐五重,造型秀丽。塔后壁嵌有石铭,铭文为当时少林寺首座和尚、日本僧人邵元撰写并书丹。 郭沫若曾题诗曰:“邵元撰写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花开花落沤起灭,何缘痛着陈言?” 塔林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既是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宝藏,又是国内外参观旅游者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塔林,是历代住持高僧圆寂安葬之所,是中国最大的塔林之一。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置身于松柏掩映的塔林之中,对斑驳陆离的塔铭,我们不禁浮想联翩,这些高僧大德在世时,怀着菩萨之心,济世救人,凭无量功德赢得后人缅怀和敬重,必将永垂千古。</p> <p class="ql-block">一路游览古寺宝地,聆听梵音袅袅,徜徉于苍翠松柏林中,欣赏着名胜古迹,我们不禁心旷神怡。人们都想寻找一方世外净土,远市井喧哗,求得心静致远。</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也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到登封来到嵩山一定要来看看。嵩阳书院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的嵩阳寺,五代后唐时改为书院,距今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几经修葺,如今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高36.78米,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1480多年的风雨侵蚀,不酥不碱,坚韧如初,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典范,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观星台创建于元世祖至元13年至16年,距今己有730多年的历史。郭守敬、王恂等经过多年的辛勤观测和推算,终于在至元十八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是我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天文台,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会善寺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积翠峰下,距离少林寺仅有8.3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葱郁,是一个纳嵩山之灵气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会善寺几经兴废,但依然保留了很多古建筑和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其中的净藏禅师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仿木结构亭式砖塔。</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坐落于嵩山东南黄盖岭下,中岳庙是嵩山景区古庙群的主庙,始建年代为秦,明朝崇祯17年中岳庙毁于大火,清朝乾隆重修扩建,中岳庙现存房400余间,古柏300多棵。</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具有中国传统官式建筑风格,建筑依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多进、多群组院落建筑形式布局,中轴线上共有名山第一坊、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十一层建筑,是中岳庙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被称“北方小故宫”,在历史上,中岳庙存在感超强,历朝历代的君王和执政者对中岳庙的整修仿佛开展了“接力赛”。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至此,中岳庙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最后找到太室阙,它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建于118年,高3.92米,分东西两阙,间距6.75米。太室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