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一时观

俊杰

<p class="ql-block">今天陪爱人文芳到市中心医院看病,住院!拍录了医院的进门大院景,美观,红旗飘飘。可进门后一观察,看病的人如同赶集市,这科排队,那科排队,到处是人排队看病……</p> <p class="ql-block">刚进大厅,一位穿制服的保安正从眼前走过,肩上的徽章在光线下微微发亮。他步伐不急不缓,像是在这片喧嚣中唯一掌握节奏的人。墙上的科室牌密密麻麻,像一张张等待被解开的谜题。地上箭头清晰指向各个方向,可人群依旧像潮水般漫无边际地涌动。我牵着文芳的手,忽然觉得,这医院不像治病的地方,倒像一座永远在开工的工地。</p> <p class="ql-block">文芳要看心脑血管内科,九点挂的号,却被告知至少得等两个小时。候诊区早已坐满,我们只好在角落里寻了个边位。她安静地坐着,手里攥着病历本,目光落在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叫号信息。我抬头看,屏幕上正显示着“杨礼,副主任医师”,旁边还附着简介和当前就诊患者的信息。时间是2025年11月13日09:31,仿佛连系统都在提醒我们:这不是例外,这是日常。</p> <p class="ql-block">现在男女老少看病,怎么那么多人?</p> <p class="ql-block">那栋红白相间的高楼矗立在市中心,像一座现代庙宇,底下写着“创伤急救中心”几个大字。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楼下人来车往,有扶着老人慢慢走的家属,有抱着孩子快步穿行的年轻父母,还有独自拎着药袋、神情疲惫的中年人。这座楼收容着城市的疼痛,也映照出生活的重量。谁都不想来,可谁又逃得开?</p> <p class="ql-block">在株洲市心脏中心的服务台前,人群排成一条蜿蜒的蓝线,隔离带像一道无形的河,把焦急与等待分隔开来。每个人都低头看着手里的单据,有人轻声念着号码,有人不断抬头看墙上的显示屏。文芳说她要到这儿来看病,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习以为常的平静。我忽然意识到,对她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医院早已不是陌生地,而是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究还是要一次次走进这里。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活着,就得面对这些拥挤、等待、检查与不确定。可即便如此,红旗仍在风中飘着,保安仍在巡逻,电子屏仍在更新,人们仍在排队——秩序在混乱中坚持,希望在疲惫里生长。这医院的一时景象,不只是看病的日常,更是一座城市呼吸的切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