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一) ——基于新课标的“数据意识”培育实践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1日上午经开区小学数学张志红名师工作室在林溪小学进行“数据意识”培育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工作室“小学数学统计教学培育数据意识实践研究”课题组,选取2022课标版四年级《条形统计图》课例进行研究成果展示。</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经开五小的张君雄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张老师以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代神话《女娲补天》作为引入,提出“因天气不同,造出的小人质量不同”的情境,引出天气状况统计的需要。利用前测单,让学生自己发挥,用自己的办法统计并整记录素材中给出的8月天气情况数据。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展示不同孩子们的作品,引导孩子们对比讨论优化,找出大家比较满意的作品。借助这个作品,张老师层层递进,在孩子们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准确认知条形统计图的各个要素及其作用。接着,孩子们动手补充完善板书中的条形统计图。张老师引导孩子们对比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孩子们在自主发言补充中,逐步深刻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最后,老师以“绘制条形统计图统计全班各个月份出生人数情况”为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成果展示后张志红老师进行了点评。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悟,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用数据分析来解决。重点应该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中,通过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做对比,突显表到图的直观性升级,象形图到条形图的准确性的升级,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势,能一眼看出数量的多少。换一个群体统计解决相同的问题,感受统计结果的随机性,感受确定调查对象和数据收集方法的重要性。引入信息技术绘制统计图,发展学生未来信息技术不能取代的核心能力。
</p><p class="ql-block"> 活动后课题组提炼的本段研究的阶段成果,为课题组接下来的研究找准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图片:杨鸿彬</p><p class="ql-block">编辑:杨鸿彬</p><p class="ql-block">初审:张蕊</p><p class="ql-block">终审:张志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经开区小学数学张志红名师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1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