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创新发展的故事🌇

九龙河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中国电商行业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传统人工仓库里,分拣员每天步行数万步,出库效率却跟不上订单增速。“<b>能不能建一座全自动化的仓库?</b>”这个大胆的想法,催生了京东“亚洲一号”项目物流创新的革命。</p><p class="ql-block"><b>一、刘强东的“物流执念”</b></p><p class="ql-block"> 早在2007年,当中国电商行业还沉浸在轻资产模式的狂欢中时,刘强东就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被视为“疯狂”的决定,自建物流。他看到了一个行业痛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无法掌控,这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p><p class="ql-block"> “亚洲一号”的概念,正是源于这个执念。刘强东设想中的仓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而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能够重塑供应链的智能枢纽。他的经典语录“将商品的搬运次数从5次减少到2次”正是“亚洲一号”的核心使命,通过 centralized 的智能仓储,让商品从工厂直达“亚洲一号”,再直接分送到用户手中,极致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p><p class="ql-block"><b>二、首个“亚洲一号”的落地与震撼</b></p><p class="ql-block"> 2014年,京东首个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单体物流中心,上海“亚洲一号”一期正式投入运营。它的出现,震惊了整个行业。占地面积惊人,相当于8个鸟巢体育场。仅仅这个“大”字,就宣告了京东在物流上的决心。虽然今天的眼光看已不算最顶尖,但在当时,它已经大规模应用了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高速自动分拣线和输送带网络等先进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24米高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自动存取货物,实现了仓库空间利用率的极大提升。</p><p class="ql-block"> 首个“亚洲一号”的成功运营,证明了刘强东模式的可行性,它为京东在“快”和“准”上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p><p class="ql-block"><b>三、“亚洲一号”研发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b></p><p class="ql-block"> 机器人视觉问题。京东上千万的SKU(库存商品)中,不同商品属性以及热销度等都需要机器人有基础判断意识。研发团队对自主研发的无人仓机器人进行了“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训练”,以让机器人进一步智能化,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p><p class="ql-block"> 算法精确度问题。在面对海量商品数据时,需要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精准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如商品布局算法要根据商品在订单中的命中情况以及出货预测等,精准地为智能机器人分配任务。最初机器算法的识别度只有60%,后通过在每个库房单独划出标准操作线对机器进行反复训练,修正算法,经过数万次的测试与优化,才使识别准确率得以提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p><p class="ql-block"> 设备可靠性与可维护性问题。为保障仓库的高强度、高效率、高节拍运行,需要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研发团队在设计每一个设备时,都要进行多次仿真模拟,以验证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考虑设备的易维护性,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修复,减少对仓库运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机器人协作问题。在实际运用场景中,面对百万订单量的并发,需要调配算法能够支持大量AGV(自动导引)机器人实现相互避让,以及不同机器人之间的流畅协作。这要求研发团队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机器人的协同作业能力,以确保仓库的高效运作。</p><p class="ql-block"><b>四、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跃迁</b></p><p class="ql-block"> “亚洲一号”的故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核心是“创新与发展”。后续建设的“亚洲一号”以及早期项目的升级,一步步走向了刘强东所说的“无人化、智能化”。</p><p class="ql-block"> 1、技术创新与智能化</p><p class="ql-block"> 全流程自动化。从商品入库、存储、打包到分拣、出库,实现了无人化操作。例如,上海亚洲一号的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超90%,人力成本降低70%,日均处理50万单仅需不到200名员工。</p><p class="ql-block"> 智能大脑系统。通过AI算法统筹订单生产、动态补货和路径优化,自动组单占比达73%,并实现“预售即发货”的供应链协同。</p><p class="ql-block"> 机器人军团。地狼、天狼等智能机器人构建“货到人”拣选体系。北京亚一的地狼机器人可载重500公斤,通过二维码导航动态优化路径,使拣货员效率提升3倍。</p><p class="ql-block"> 绿色科技。西安亚洲一号作为全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通过1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系统满足80%用电需求,“黑灯仓库”每分钟节省电量2283度,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0万棵树。</p><p class="ql-block">2、产业带动与开放共享</p><p class="ql-block"> 产业带动效应。亚洲一号的建设往往带动周边形成“亚一生态圈”。例如,兰州园区与中川机场联动,推动甘肃生鲜出口额增长45%。</p><p class="ql-block"> 开放共享的行业价值。京东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系统、分拣设备已形成行业标准。2024年京东获Gartner供应链技术创新奖,成为唯一获奖的亚洲企业。</p><p class="ql-block">3、成本控制与客户体验</p><p class="ql-block"> 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智能运营、仓网优化、全渠道履约、反向定制等智能决策技术,实现了自营超千万SKU情况下库存周转天数30天的全球领先水平。</p><p class="ql-block"> 提升消费体验。消费者下单购买的商品,从货架拣出、包装及贴好配送地址面单后,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分配到对应运输车辆,并通过丰富的运输网络,第一时间配送<b>到消费者手中。</b></p><p class="ql-block"><b>五、网络效应,从单点到全国的智能中枢</b></p><p class="ql-block"> “亚洲一号”的创新不在于单个仓库的“独舞”,而在于其网络化协同。截至今天,京东在全国各大核心城市布局了数十座“亚洲一号”,它们与上百个区域仓、城市仓、转运仓共同构成了一张高效的智能供应链网络。</p><p class="ql-block"> “睡前下单,醒来收货”,通过“亚洲一号”的网络,京东实现了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211限时达”甚至“小时达”服务。</p><p class="ql-block"> 应对极限压力,在“618”、“双11”这样的亿级订单洪峰下,“亚洲一号”及其代表的智能供应链,成为了京东平稳度过考验的“定海神针”。</p><p class="ql-block"> 京东“亚洲一号”的创新发展故事,是一个从 “体力活”到“技术活”的蜕变史。从初代的自动化,到如今的AI、机器人、物联网和数字孪生。它不仅是京东的物流基石,更通过开放,成为了服务全行业的社会化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件1:</b></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在全国30个城市运营了45个“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在全球拥有的海外仓库、保税仓库和直邮仓库总数已超过130个,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b>附件2</b>:<b>刘强东经典语录</b></p><p class="ql-block"> 我们投入巨资建设物流,包括‘亚洲一号’,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p><p class="ql-block"> 我们建‘亚洲一号’,不是为了炫耀仓库有多大,而是为了将商品的搬运次数从5次减少到2次。</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当时看不懂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多钱自建物流,建‘亚洲一号’。但今天看来,这正是京东最深的护城河。</p><p class="ql-block"> 未来,京东的仓库将全部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亚洲一号’将是我们的标杆。</p><p class="ql-block"><i>参考资料</i>:《人民网》、《央广网科技》、《新京报》、《第一物流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