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神,德育教研室立足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系统组织实施了“昌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心育领航员实训项目”。本项目聚焦 “技术掌握、案例研判、实务应用” 三大维度,一体化构建“三维培育”实践体系,全面赋能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与沙盘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夯实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心”动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6日至7日,项目第四阶段专题培训暨结营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汇聚多方专业力量,由北京交通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田宝伟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赵会春副研究员担任主讲,项目团队及参训学员全程参与,为此次线下学习之旅留下了圆满的注脚。</p> 热身演练:体验中感知,互动中共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提升参训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田宝伟老师在首日培训中带领全体教师开展了两场课堂热身活动,分别为“关爱与抱持”与“镜像跟随”。活动现场参与氛围热烈,教师们在体验中收获深刻感悟。有老师分享道:“在活动中深切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体会到久违的温暖与力量,这样的拥抱已多年未曾体验。”</p> 理论夯实:从基础到深化,从理论到实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首日,田宝伟老师围绕沙盘技术的深化学习展开系统讲解。上午阶段,从夯实基本功入手,主讲《初始沙盘的意义、分析与理解》,指导教师如何将静态沙盘转化为动态过程,推动沙盘工作由表及里、持续深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阶段,田老师重点讲解了指导性沙盘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对“次人格整合沙盘技术”进行了回顾与解析。该技术常与面具沙盘结合使用,旨在帮助个体探查并理解其内在相对或隐藏的心理部分。随后,参训教师分组进行实操演练,在实际体验中深化理解,提升教学与咨询中的运用能力。田老师还分享了团体沙盘记录表(个人/团体)的使用方法,并提供自编表格供教师参考。课程结束后,教师们意犹未尽,在茶歇期间积极向田老师请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次日,赵会春老师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巩固参训教师的操作能力。主要包括限制性团体沙盘演练与个案督导。在沙盘演练中,可见老师从初始紧张逐渐转向放松,展现沙盘疗愈潜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老师提出对传统团体沙盘的新见解:在传统流程结束后,为每位成员的沙具摆放进行圈注,结合方位进行分析,拓展了团体沙盘的实际应用维度。针对团体沙盘设置严格的问题,赵老师指出:“这正是一种在不适中仍能构建美好能力的体现”“应探索来访者的心理困惑而非现实问题”“沙盘有时是面具,有时是心灵的直通车”,强调了咨询师在沙盘工作中全面关注来访者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尾声,赵老师鼓励地理位置相近的教师组建后续学习小组,定期总结与练习,以巩固培训成果,避免因疏于练习而遗忘。</p> 结营仪式:回顾与展望,感恩与启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营仪式由项目承办方负责人刘朝莹老师主持。她向在百忙中坚持参与培训的全体教师及工作人员致以衷心感谢。仪式上,一段精心制作的回顾视频,带领大家重温了为期六天半的学习历程与精彩瞬间。随后播放了孟宪霞老师的视频寄语,送上了温暖的祝福与鼓励。最后,项目组为参训教师颁发培训证书并合影留念。仪式在温馨与收获的氛围中落下帷幕。</p> 未来展望:以实践促成长,以深耕续新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线下集中学习虽告一段落,但心育领航之旅才刚刚启程。学员们将借助项目组搭建的网络平台持续深耕,将先进的沙盘技术与心理辅导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赋能学生健康成长,为昌平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贡献专业力量。</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刘朝莹团队 徐婧宸</p><p class="ql-block">审 核: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孟宪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