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月的呼和浩特,秋意漫染青城。晨起访将军府,青砖灰瓦间似闻旧时戍边声;五塔寺的琉璃在阳光下流转,塔身雕刻藏着岁月密码。大召寺香烟袅袅,经幡轻扬,古寺的静谧洗去尘嚣。当夜幕降临时漫步宽巷子,蒙式小吃香气扑鼻,手作小店藏着市井温情。观音庙的香火里,是信徒的虔诚祈愿。夜幕降临,城市华灯初上,霓虹映着草原都市的轮廓,晚风携着奶茶余韵,这趟青城之旅,满是历史与烟火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呼市将军府即绥远城将军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四年(1739年)与绥远城同期竣工。先后有79任清代绥远城将军在此任职。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将军府、绥远省政府等办公地,1985年交由文物部门管理,1992年建立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仪门是将军衙署第二道重要门户。仪门平时关闭不开,只有新官到任、迎接圣旨、举行重大活动以及迎接重要来宾时才开启。平时出入需走侧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p> <p class="ql-block">折房的名称源于清代的奏折,是负责起草奏折、公文的机构,属于辅佐将军日常工作的重要部门。</p> <p class="ql-block">印房是八旗都统衙门内部机构之一,雍正中期设置,乾隆时职制始备。将军衙署的印房由协领主事,兼理吏、礼事务,有执掌将军印信、协办礼仪以及人事事务。</p> <p class="ql-block">正堂又称"大堂",民国时期称为"议事厅"。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是举行节日庆典、迎接圣旨、举办重要政务活动的场所。另外,新官到任行"望阙叩恩"之礼也在正堂前的月台完成。正堂是将军地位和权威的象征,是将军衙署最为重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六十三任绥远城将军德勒克多尔济功德碑,是同治皇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所立。碑文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德勒克多尔济是咯尔喀图什叶图汗部落人,爵位固山贝子,承袭旗扎萨克。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由署理库伦办事大臣授任绥远城将军。</p> <p class="ql-block">二堂亦名"退思堂"、"思补堂",是将军日常办公地点。现根据其历史</p><p class="ql-block">功能复原。</p> <p class="ql-block">三堂属内宅,又称"燕思堂",由内宅门与二堂相隔,衙署办事人员无获许不得入内,是将军燕居生活,读书修身之所。</p> <p class="ql-block">黄昏把天烧透,玫红裹着橙光漫上来。街上车流碾过灯影,湿路晕开暖黄光斑。楼宇浸在暮色里,风裹着喧嚣,撞进这帧浪漫。”</p> <p class="ql-block">夜沉下去,广场铺了片冰蓝光。</p><p class="ql-block">楼尖烧着艳红,灯影浸在湿地上。</p><p class="ql-block">人群碎在光里,风裹着热与凉,揉进这夜的梦里。</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机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华严经塔</p><p class="ql-block">始建于辽圣宗时期(983-1031年),是当时丰州城大明寺的一部分,为存放众多“华严经卷”而建。</p> <p class="ql-block">该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通高55.6米。基座为三层须弥座,上部是仰莲瓣。塔身第一、二层外壁有精美的砖雕佛、菩萨、天王、力士像及蟠龙柱。每层设腰檐和平座,由斗拱承托,塔内有旋转式阶梯走道,可登至第七层。</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原名慈灯寺,始建于1727年,由小召喇嘛阳察尔济主持修建。乾隆年间,寺庙增建金刚座舍利宝塔。清末民初,寺庙衰败,仅留宝塔。2005年,玉泉区政府复建了大雄宝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度母殿</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殿</p>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仿造印度菩提迦耶式塔而建,建于清代,砖石混合结构,塔体通高16.5米,造型独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塔体从上至下布满雕刻,共有浮雕佛像1660余尊,还有菩萨、天王、罗汉等图案,是一座巨大的雕刻艺术品。券门上方有蒙、藏、汉三种文字镌刻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券脸饰有迦楼罗、飞天等浮雕,两侧嵌有四大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席力图召(汉名“延寿寺”),是呼和浩特的藏传佛教名寺之一。:“席力图”是蒙古语“首席、法座”的意思,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曾主持此庙而得名,康熙皇帝赐汉名“延寿寺”。</p> <p class="ql-block">长寿殿 殿内正中央供奉的这尊佛像是长寿佛,佛像高6米。藏传佛教认为,长寿佛是无量光佛的化身,藏传佛教寺庙里是长寿佛的壁画雕塑唐卡画像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特别在灵塔殿里长寿佛是不能缺少的。修炼长寿佛,现在可以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善业善缘增长,恶业恶缘缩短,令世间法之事业长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寿佛塔,俗称"白塔",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本寺喇嘛为祈求活</p><p class="ql-block">佛长寿而建。</p><p class="ql-block">佛塔高十五米,用汉白玉垒砌而成,塔身遍布雕刻,有梵文经字、珍宝、瑞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塔顶置有鎏金伞盖,日、月二轮和云纹耳饰,更是精美绝伦。整个佛塔,既有玲珑秀丽的感觉,又不失雄浑庄严的气魄,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大、最精美的一座覆钵式佛塔。</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8号,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礼拜大殿是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5间,可容500多人聚礼,殿门为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阿拉伯文。</p> <p class="ql-block">望月楼建于1939年,高约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楼内有78级螺旋木梯道,是解放前呼和浩特最高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宽巷子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一条极具特色的百年老街 。</p> <p class="ql-block">宽巷子是本地人私藏的“碳水天堂”,汇聚了众多老字号和知名店面。必吃美食有王维烧烤羊肉串、萬勝永酱牛肉、玉林羊杂碎等,还有稀果羹等特色饮品,焙子夹烧麦更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早餐搭配。</p> <p class="ql-block">卤牛肉 特色羊🐑头 肚包肉 牛肉干</p> <p class="ql-block">诱人的糕点</p> <p class="ql-block">呼市的文化墙也挺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概况:天主教堂始建于1922年,1924年落成,距今已有百年历史。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建筑为一个封闭的建筑组群,由教堂、庭院、主教楼和本堂构成。其中教堂为主要建筑,正立面窄于侧面,类似中国传统建筑的山墙为正立面,立面顶呈山字形,屋顶高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街50号建成于1924年。平面呈"山"字形。天主教堂是典型的罗马建筑,它与明归化城的召庙建筑遥相呼应,对研究呼和浩特市建筑艺术、宗教信仰及天主教发展历史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a</p> <p class="ql-block">庆凯桥</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归化城秀才李丰年倡议募资修建该桥,初衷为纪念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凯旋。</p> <p class="ql-block">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雕像立在广场,衣纹缠满旧时光。莲台坐得稳,象首驮着纹。底座奔马群,蹄声撞进风里。飞檐裁碎天,行人擦过,岁月沉在石像中。</p> <p class="ql-block">穿上民族服装在此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大召寺前的“佛照青城”牌楼,是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的大召寺(正式名称“无量寺”)是当地最知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呼市的文化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主持修建,是呼和浩特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召城之源”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释迦八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每座塔对应一个阶段:</p><p class="ql-block">莲聚塔(降生)、菩提塔(成道)、吉祥门塔(初转法轮)、神变塔(降伏外道)</p><p class="ql-block">天将塔(返回人间)、和好塔(和合僧众)、尊胜塔(法身加持)、涅槃塔(示现涅槃)</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前广场区域,是大召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佛照青城”牌楼、阿拉坦汗广场共同构成了呼市召庙文化的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宝尔汗佛塔</p><p class="ql-block">建于2006-2008年,塔高81.6米、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是藏传佛教“菩提塔”式样,融合了藏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观音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819年),是由山西、河北等地来呼的汉族商人捐建,最初是“观音堂”,后扩建为观音庙,是呼市汉族民众早期的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p><p class="ql-block">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为四大菩萨之首,是慈悲的象征。其名号蕴含着大慈大悲的济世功德和思想,他的说法道场在浙江普陀山。</p> <p class="ql-block">2005年,呼和浩特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这个雕塑就是为纪念这一称号而建,于2005年8月揭幕。</p> <p class="ql-block">漫步青城,召庙的鎏金顶在阳光下闪耀,大召寺的银佛静立,席力图召的琉璃瓦映着蓝天。宝尔汗佛塔庄严肃穆,观音庙古意盎然,释迦八塔静静诉说佛理。街头奶香弥漫,“中国乳都”雕塑彰显活力,蒙汉文化在此交融,每一处都藏着岁月沉淀的韵味,让人沉醉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