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至水街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烟火巷子等区域汇聚了众多特色美食,以下是本地人常推荐的十大必吃美食。</p><p class="ql-block">翠峰饦饦</p><p class="ql-block">拥有千年历史的非遗面食,手工揪成的薄片面片筋道爽滑,汤底以翠峰辣子和陈醋炝香,搭配五色时蔬,酸辣开胃。</p><p class="ql-block">粉蒸肉夹馍</p><p class="ql-block">带皮五花肉裹秘制米粉慢蒸8小时,软糯入味,夹入现烤馍中,搭配油泼辣子,是周至早餐的“顶流”选择。</p><p class="ql-block">黑河烤鱼</p><p class="ql-block">选用黑河水库的冷水活鱼,果木炭烤至鱼皮焦脆,鱼肉鲜嫩,蘸以野韭菜和山椒熬制的酸辣汁,提鲜效果显著。</p><p class="ql-block">周至水街美食街虽商业化程度较高,但上述美食多为本地人常选,建议优先选择烟火巷子或集贤镇早市等区域品尝更地道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翠峰饦饦</p><p class="ql-block">翠峰饦饦是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的陕西周至特色小吃,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征闻名,2023年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可追溯至1300年前,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狩猎至翠峰山时,得当地索姓姑娘以饦饦招待,后将其列为宫廷御宴食品。</p><p class="ql-block">制作工艺与风味</p><p class="ql-block">原料与工艺:采用翠峰地区优质小麦粉,手工揉制后冷水浸泡,撕成薄片下锅煮熟。分为“文饦饦”(配红糖,酥软易消化)和“武饦饦”(配五色哨子菜,耐饥寒)两种。</p><p class="ql-block">口感特色:面片薄如蝉翼,汤底以辣子、香醋调制,配红萝卜、蒜苗等五色配料,入口劲道爽滑。民间描述为“手里撕着薄闪闪,下在锅里莲花转”。</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与现状</p><p class="ql-block">作为唐代宫廷饮食文化的活态传承,翠峰饦饦承载周至地方饮食记忆,成为西北饮食文化符号。近年来因商家推广,从“难登大雅之堂”的农家饭食发展为周至美食名片,吸引众多食客专程品尝。</p> <p class="ql-block">粉蒸肉夹馍</p><p class="ql-block">粉蒸肉夹馍是陕西特色小吃,以软糯的粉蒸肉搭配荷叶饼,口感肥而不腻、香辣入味。其核心在于粉蒸肉的制作和荷叶饼的搭配,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技巧:</p><p class="ql-block">粉蒸肉制作要点</p><p class="ql-block">选肉与切肉:优选五花三层肉,切成5毫米厚的片或条状,肥瘦相间更香。</p><p class="ql-block">炒制米粉:大米或江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小火炒至微黄,打碎成粗颗粒状(避免过细)。</p><p class="ql-block">腌肉调味:用豆瓣酱、甜面酱、蚝油等混合腌制,加葱姜水去腥,最后拌入米粉和清水(保持软糯)。</p><p class="ql-block">蒸制时间:水开后蒸1-2小时,确保肉烂米糯。</p><p class="ql-block">荷叶饼做法</p><p class="ql-block">面团需比馒头面稍软,擀成椭圆面皮后刷油对折,压出花纹,醒发后蒸7-10分钟。</p><p class="ql-block">小贴士:若嫌自制米粉麻烦,可用成品蒸肉米粉替代。搭配红薯同蒸可增添清甜。</p><p class="ql-block">粉蒸肉夹馍融合了肉的鲜香与米的软糯,是陕西宴席和街头常见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黑河烤鱼</p><p class="ql-block">周至县特色淡水鱼烧烤小吃。</p><p class="ql-block">黑河烤鱼是陕西省周至县以黑河淡水鱼为主要原料的特色烧烤美食,采用现杀现烤的传统工艺制作,成品外焦里嫩且无腥味。根据2025年发布的周至九大美食榜单显示,该小吃凭借鲜香浓郁的特点被列为地方代表性美食,马召镇黑河沿岸自2012年起已形成多家主营烤鱼的餐饮聚集区。2024年文旅推荐中将黑河烤鱼列为周至必打卡特色美食,常与翠峰坨坨面等传统菜肴搭配呈现。</p> <p class="ql-block">历史发展</p><p class="ql-block">2012年资料显示,周至县马召镇黑河沿岸已形成规模化烤鱼餐饮业态,凭借口感滑润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地方美食名片。至2025年,该小吃被官方列入周至九大特色美食榜单,确立其在地域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采用黑河自产冷水鱼为原料,需经活鱼现杀处理保障新鲜度。烤制过程使用传统炭火工艺,通过精准火候控制达到外皮焦脆、肉质细嫩的独特口感。2022年消费记录显示,成品鱼重量普遍在2斤左右,按整条计价方式销售。</p> <p class="ql-block">经营特征</p><p class="ql-block">核心经营区集中在黑河公安分局周边100米范围内,2024年数据显示该区域存在多个大型烤鱼山庄。餐饮单位普遍实行早9点至午夜12点的营业制度。2022年定价体系显示,单条烤鱼基础售价为40元,搭配蜂窝玉米、双椒鸡捞面等配菜形成完整餐饮体验。</p><p class="ql-block">文化影响</p><p class="ql-block">2024年文旅攻略将其列为周至水街景区配套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自驾游指南建议搭配当地特色美食组合食用。大众点评2024年数据显示,消费者普遍认可其分量充足、价格亲民的特点,但也存在对特殊调味接受度差异的记录。</p><p class="ql-block">品质管控</p><p class="ql-block">采用清水养殖的淡水鱼类确保食材安全,2025年资料强调通过现杀现烤工艺消除鱼腥味。店铺多选址黑河沿岸,既保障原料供应新鲜度,又形成"依水食鲜"的地域特色餐饮场景。</p> <p class="ql-block">西安肉夹馍</p><p class="ql-block">西安肉夹馍是以腊汁肉与白吉馍组合而成的西安传统小吃,2016年1月经陕西省公布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馍饼需经老酵头发面、大油揉醒面团,形成“金圈虎背菊花心”形态;腊汁肉选用猪前腿肉配三十余种香料与老汤卤煮十余小时,保留“月月年年续用老汤”的祖传手法。2023年7月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将其作为美食类非遗典型案例进行多维度展示。2016年5月西安市质监局发布《西安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程》,规定白吉馍直径11.5厘米、厚2厘米,腊汁肉肥瘦比3.5:6.5。潼关县2024年成立肉夹馍产业学院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盛潼餐饮实现速冻饼规模化生产并出口17国。袁记肉夹馍制作技艺入选西安市第七批非遗名录,坚持手工打馍工艺并推动“商文旅融合”非遗体验活动。</p> <p class="ql-block">biangbiang面</p><p class="ql-block">𰻞𰻞面(汉语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áng字是一个合字“𰻞”,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奤奤面或彪彪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制作时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p> <p class="ql-block">秦镇米皮</p><p class="ql-block">秦镇米皮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户县)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陕菜系;于据《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记载着这段文字,秦始皇在位时,南郑今(汉中地区---十县一区)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谷尽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当时有位姓朱的农民,他将打下的新大米用水拌湿之后,用专门用来碾米的水磨碾子把大米碾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甄蓖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大米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他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秦镇,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皇帝吃了凉皮美味可口,倍加赞赏,并令今后汉中地区的贡物只能献大米皮子。米皮制作便在秦镇广为流传。米皮起源于汉中,发扬于秦镇,辉煌于西安,在西安呈现出各种流派和品相的凉皮副产品。</p> <p class="ql-block">周至猕猴桃干</p><p class="ql-block">周至特产猕猴桃干口味酸甜可口,软糯适中,老少皆宜, 情绪低落、常吃烧烤的人应食用猕猴桃。经常便秘者适合吃猕猴桃· 猕猴桃干以中国陕西周至县A级绿色食品猕猴桃为原料,经过精选、等多道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致而成,且成功的实现了猕猴桃鲜果营养品质的完整保留。该产品不含任何人工色素、香精及其他化学合成物质,具有丰富的营养,内含17种氨基酸和维C、B、E,以及钾、钙、镁、磷、硒等矿物质。维C含量为250-420mg/100g是苹果的20至80倍。誉称“水果之王、维C之冠”、“食药同源、药膳两用”之极品,不仅有滋补强身、清热利尿、生津润燥、驱风活血、散淤消肿、健胃、丰乳、生血的功能,而且对食欲不振、儿童智蒙、老人便秘、抗衰老、女性排毒、嫩化肌肤、提高免疫功能等均有较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翠峰饦饦</p><p class="ql-block">翠峰饦饦是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的陕西周至特色小吃。据传唐太宗李世民狩猎至翠峰山时,得当地索姓姑娘以饦饦招待,遂将其列为宫廷御宴食品。该面食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征闻名,采用翠峰地区优质小麦粉经手工揉制、冷水浸泡等工序制作而成。配以红萝卜、蒜苗等五色配菜及辣子香醋调制的汤底,形成独特风味。2023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周至山茱萸</p><p class="ql-block">周至山茱萸,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茱萸别称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长椭圆形,成熟果实为中药“山茱萸”。周至山茱萸具有色鲜、个大、皮厚、药用成分高等特点,被中医药学界誉为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2013年12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周至山茱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