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学生进入学期中段后,学业压力渐增,部分学生在语文写作(尤其是景物描写)中出现“词穷”“缺乏画面感”的问题,同时伴随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的情绪状态。本次美术课以“涂色解压”为主题,设计沉浸式涂色任务,核心目标是通过美术活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同时为语文教学搭建“具象化”桥梁,让美术成为学生的加油站。</p><p class="ql-block"> 涂色环节中,我观察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起初有些学生还在小声抱怨“作业太多”,但当彩笔接触画纸,一笔一划填满轮廓时,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有个平时容易焦虑的男生,一开始握笔紧绷,涂色线条杂乱,随着色彩慢慢铺陈,他的指尖动作变得柔和,眉头也从微蹙逐渐舒展。另一位女生在涂“秋日街道”时,特意用暖色调搭配,完成后主动和同桌分享:“看着这些颜色,感觉心里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美术课的价值不止于审美培养。对于学业压力下的学生而言,沉浸式涂色是一种“无压力创作”——无需追求技法完美,只需专注于色彩搭配和线条勾勒,这种“可控的沉浸感”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而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正是学习所需的核心能力之一。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情绪释放的出口,让他们在“做”中沉淀心性,这种平静的心态,恰恰是后续语文学习(如阅读、写作)的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如数学解题、语文分析),也需要感性的创造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如美术创作、音乐欣赏)。美术课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成长”的空间,情绪稳定的学生更能专注课堂,具备画面感的学生更善于文字表达,而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