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传薪火 帮扶促成长

zz

<p class="ql-block">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大单元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深化课堂改革,11月12日晚上8:00武安小学语文赵玉莲名师工作室和临漳县小学语文申秀丽名师工作室首次共同携手,在线上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小学语文赵玉莲名师工作室帮扶活动暨&lt;端午粽&gt;单元教学共研》展示活动。为两地教研共研共进写下温暖序章。</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刘晓利老师介绍了本次的活动流程。</p> <p class="ql-block">  赵玉莲名师工作室和申秀丽名师工作室的两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的情况以及本次活动目标。今天,这面镜子、这扇窗,因为两个工作室的携手而变得清晰、明亮。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个开始。期待我们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在深度的对话里,探寻到教学的共通之法;在资源的共享下,实现1+1&gt;2的聚合效应。</p> <p class="ql-block">  《端午粽》作为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在一年级语文中兼具基础语言教学与文化启蒙的双重关键地位,具体体现在这两方面:</p><p class="ql-block"> 1. 语言学习的基础范本:它是落实一年级识字写字、朗读表达目标的优质素材。课文里“端、粽、节”等生字契合低年级识字需求,还巧用“青青的、白白的”这类叠词和“的”字短语,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基础词汇,又能引导其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文中条理清晰的段落结构,也能为学生初步搭建阅读和简单表达的逻辑框架。</p><p class="ql-block"> 2. 传统文化启蒙的重要载体:这篇课文将端午吃粽的习俗与纪念屈原的文化内涵、家人团聚的温馨亲情相结合。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它是接触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通俗入口,既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传统美食与节日习俗,又能悄悄萌发其民族文化认同感与爱国主义的初步意识,是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的启蒙性篇章。</p> <p class="ql-block">一、教师说课环节</p><p class="ql-block"> 赵玉莲工作室的李雪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了说课。</p> <p class="ql-block">  李雪老师以 “小吃货猜节日” 的趣味导入,引领学生初识 “米”“肉” 等字旁;借助粽叶、糯米、红枣等实物与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看、摸、闻、尝的沉浸式体验中走进课文;识字写字教学时,融合组词、形旁故事,让识字与生活文化自然联结;设计 “介绍粽子” 的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在表达中体悟节日里的亲情暖意;作业布置更具匠心,查找端午由来、制作彩泥粽子、书写祝福语等分层任务,将语文学习悄然延伸至生活肌理。</p> <p class="ql-block">二、互动评课环节</p><p class="ql-block"> 教研核心在于紧扣“体验式教学”,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授课中“趣味导入、赏粽、尝粽”的环节设计,核心亮点是以学生体验为纽带,让识字、阅读、表达与文化传承自然融合。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贺凯丽、吕璐、张娜和曹楠等老师针对李雪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高度评价了该教学设计,并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出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 教学设计亮点突出: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能围绕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学理念先进:成功地将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理念,使知识变得有温度、有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方法创新且有效:运用了探究、游戏、任务驱动等多种教法,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小细节体现功力:如教授“米”字旁时,引导学生观察其谦逊之美,既教了知识也育人。</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既真诚点赞亮眼设计,也围绕 “如何让体验更具深度、语文目标更显聚焦” 展开探讨,从生字教学的细节优化到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p><p class="ql-block"> 《端午粽》的共研活动实践证明,低段语文需“在体验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文化”。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用情境激活兴趣,用实操深化理解,用支架支撑表达,让每一个体验环节都紧扣“识字、阅读、表达”的语文核心,实现“好玩、好学、有用”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学共研活动为两个工作室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通过这次活动,为我们完善语文教学提供了多元的思路和丰富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未来,这样的共研活动将持续开展,两个工作室将在小学语文教研的征途上并肩前行,在 “教” 与 “研” 的双向奔赴中实现共同进步,让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不断延展,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书写更多温暖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