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云山叠嶂,幽谷路深。当高加索纵深粗探结束后,29日一早我们从海拔2196米的古道里出发,由高向低一路南下,直驱名城哥里。</p><p class="ql-block"> 哥里,格鲁吉亚什达卡特利州首府,位于海拔588米处,库拉河穿城而过。这是一片具有历史厚重,人杰地灵的土地。这座古城,就是那位生于库塔伊西,创建格鲁吉亚王国著名的大卫四世建立。哥里是中世纪时期重要的战略要塞,而今成为贯通全国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 哥里最出名是拥有一座非同小可的博物馆,我们此行正是奔着它而来。格鲁吉亚的哥里是斯大林故乡,博物馆作为记忆的容器,我就想在这里从中知道这位风云人物特殊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库拉河畔,由当时苏联政府修建,于1957年,即斯大林逝世4周年时建成开放。但到了1989年被关闭,2000年重启。博物馆包括主馆、故居和专列等构成。</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门前,伫立一尊高大的斯大林塑像,目光注视着前方。主馆是一座称为斯大林式风格、罗马柱、宽敞回廊和巨大穹顶构成的建筑,淡黄色的外墙。我随参观队伍,走进这座两层的博物馆。一楼为办公用房,7个展厅都设在二楼。楼梯平台转折处,设一尊主人站立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导游是格鲁吉亚本地人,曾留学北京,博物馆的观览主要靠着他来解读。首先领我们来到第一展厅,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位有着钢铁意志般人物的青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他的青春岁月,对革命思想比宗教信仰更感兴趣,活跃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活动中。他曾在第比利斯从事地下活动的秘密印刷所,制成模型在这里展示。</p><p class="ql-block"> 他致力于反对沙皇的革命运动,组织工人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性示威游行,引起当局的注意。因而,青年斯大林往往不是在斗争的队伍里,就是在流放的道路上。在巴统、高加索、西伯利亚、库塔伊西,甚至巴库都留下他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他在青少年时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喜欢文学,还写过许多诗歌。早期诗作《晨》,就是被格鲁吉亚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恰夫恰瓦泽发掘出来,并编入教材。</p><p class="ql-block"> 他在《晨》中写道,<b>“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b>因此诗人曾评价,<b>“这孩子要么成为大诗人,要么成为大革命家。”</b></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的展示,主要以格鲁吉亚文字介绍,手机的翻译功能帮不上忙,只好眼观照片和实物了。最吸引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留下的照片和遗物。他那个最具标志性烟斗,还有那盏铜制台灯,都在列展之中。因展览橱柜玻璃受外部光线影响,照片没拍好。</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盟军“三巨头”照片前,斯大林和罗斯福、丘吉尔的合影,不禁让人们想到二战时期的烽火疆场。翻开二战史,纵观反法西斯战场,应说斯大林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来到礼物赠品展厅,有我们中国的专柜,两面鲜红的锦旗挂在展橱之中,引人注目。这是他70岁生日的寿礼,分别是二野和农大的礼物。除了绵旗,还有一些陶瓷工艺品等。</p><p class="ql-block"> 馆中有个大厅,按原貌布置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会客厅,其家具全是从莫斯科运来,可谓真材实料,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博物馆,来到馆前不远的“斯大林故居”。它的外层由大理石装饰保护性罩着,这天刚好在整体围护维修。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入施工中的场地,拍下几张故居的照片。一座3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小屋,1879年12月21日,斯大林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鞋匠的贫苦农家。他从这里,一步步走向世界的政治舞台。</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参观专列。这可是在1941~1945年二战时期使用的防弹玻璃,配备装甲的列车。车内设有会议室、卧室、厨房等。它带着硝烟曾从莫斯科,穿行于雅尔塔、波茨坦和德黑兰等地。它历经战火的薰染,也迎来胜利的曙光,默默地停在这里,我想是对历史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也许,正是包括列车的不停奔波前行在内,1945年6月车主人被授予“苏联大元帅衔”。这在苏联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最高军衔。</p> <p class="ql-block"> 然而,曾是一代叱咤风云的世界级的领袖,却成了备受争议的人物。我在十多年前曾去过俄罗斯旅游,莫斯科、圣彼得堡,几乎都没留下他生前的任何痕迹。在国内战争中,他指挥战斗在察里津前线,取得“察里津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故被命名“斯大林格勒”。二战中,历经战火洗礼的这座名城,现被更名“伏尔加格勒”了。</p><p class="ql-block"> 而在哥里,这座以博物馆之名,成了地球上唯一官方纪念斯大林的综合性场馆。</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里,前方一座较新的建筑引起我的注意。经请教导游获知,竟是一座纪念俄格战争的纪念馆。令人不解的是,在2008年的那场俄格之争的战火,竟然烧到哥里来了。至于引发战争原由,在《走向高加索纵深》(下)中已谈过。</p><p class="ql-block"> 也难怪,因哥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处在本土心脏地带,成为交通要冲,又接近南奥塞梯区域边界。当时俄方攻占哥里,就是想隔离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联系,切断格军的后勤保障体系。</p> <p class="ql-block"> 这一战事,给哥里造成重大的损失。俄军撤出之后,格鲁吉亚政府将原地的斯大林塑像移走,建起了这座新的纪念馆。在此,引用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名句,<b>“高加索成为考验人性、映照命运的舞台。”</b></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俄军进攻哥里,俄罗斯没给博物馆主人面子,而哥里把塑像移走,格鲁吉亚也没给馆之主留面。《高加索》诗曰<b>“高加索的山脉——光明与阴影始终相随。”</b>我转头望着这座博物馆,它似乎是一座未完结的纪念碑,既不是纯粹谎言,也不承诺真相,但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历史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11.03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212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乐《历史的天空》</p><p class="ql-block">演唱:毛阿敏</p> 欢迎光临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