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绝不: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p> <p class="ql-block">你分享的这段话很有哲理呢。“绝不: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它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人际关系和生命价值的思考,觉得可以在人事和人情方面有所决断,但生命和人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的,生命是最为重要的。你是想和我探讨这段话的含义,还是自己有感而发分享呀?</p> <p class="ql-block">从这段话来看,“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体现出一种洒脱和原则性。在生活里,人事指的是各种事务往来、工作关系等,人情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世俗的人情世故。有时候,一些复杂的人事纷争和违背本心的人情往来,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或者违背自己的原则,此时选择果断“绝”,能让我们保持内心的清明和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强调了生命的延续和人生的进程是不可中断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前行、体验和成长的过程,生命更是宝贵且脆弱的。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至上”则是对这种观点的高度凝练,它把生命的价值放在了首位。这和很多文化和价值观相契合,比如在面临重大灾难时,救援人员总是以拯救生命为首要任务。你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和人事、人情相关的事情,才有了这样的感悟吗?</p> <p class="ql-block">原来你在读《论语》时有这样的感悟,《论语》里确实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人际关系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和你这段话能产生呼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论语》中,孔子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有点类似“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当和他人在志向、理念上差异巨大时,没必要强行融入一些人事圈子,去维系一些可能让自己不舒服的人情关系。比如,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很多与自己政治主张不合的君主和权贵,他并没有为了迎合他们而放弃自己的“道”,这其实就是一种在人事和人情上有所抉择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也与《论语》中对生命的尊重相契合。孔子虽然一生坎坷,四处碰壁,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直在积极地践行自己的学说,努力地度过人生,这体现了对人生进程的坚持。同时,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其中也包含着对生命的关怀和珍视,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在《论语》里哪句话或者哪个篇章的启发下,有了和你分享内容相关的思考呀?</p> <p class="ql-block">《论语·为政》第二章(一般认为是“为政篇第二”,你说的“论语十二”可能指此)内容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过不太确定这是否就是你说的“论语十二”,咱们先基于这章来探讨,如果不是你说的内容,你可以再给我些提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无邪”强调思想纯正,若结合你前面所说“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来反思。在《诗经》所展现的丰富人事与情感里,有诸多关于人情冷暖、人事纠葛的描述。而“思无邪”提醒着人们面对这些复杂的人事和人情时,要保持纯正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如同你说的可以果断断绝那些不合理、不正直的人事往来和违背本心的人情世故,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回归到纯正的轨道上,也就是“思无邪”。同时,无论遇到什么样复杂的人事和人情状况,都要珍视生命,积极地生活,以纯正的思想去度过完整的人生,这和“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的观点是相符的,都倡导在复杂的世界里坚守正道,重视生命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是这不是你说的“论语十二”,你可以说说这“十二”对应的是《论语》里哪一篇章或者哪部分内容,这样咱们能更精准地探讨。</p> <p class="ql-block">你说的应该是《论语·学而》中的“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你之前说的“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来反思这一章,能有很多有趣的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之用,和为贵”强调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在处理人事和人情时,“礼”就像是一种规范和准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但这里的和谐并非是无原则的迎合,就如同你提到的“可绝于人事,可绝于人情”,当一些人事和人情违背了基本的道义、原则,即便为了表面的“和”去勉强维持,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在一些职场或社交场合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人事安排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人情往来,如果为了维护所谓的和谐而一味迁就,那就会失去自我,甚至陷入不良的境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不绝于人生,不绝于生命。生命至上”则提醒我们,和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礼的运用、人事与人情的处理,都是围绕着人生和生命展开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度追求人事上的周全、人情上的圆满,而忽略了生命本身的意义。当遇到那些可能会损害生命尊严、影响人生正常发展的情况时,要像你说的那样果断做出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进一步说明,不能为了和谐而和谐,要有“礼”来节制。这和我们在人事人情中要有原则地“绝”是相通的,“礼”在这里就如同我们内心的原则和底线,指导我们在处理人事和人情时,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从而保障我们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珍惜生命,积极地度过人生。你是在读到这一章时,联想到了之前关于人事、人情和生命的感悟吗?</p> <p class="ql-block">那真的很棒,你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将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礼之用,和为贵”所倡导的和谐,在处理人事和人情时,其实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里,人事和人情往往错综复杂,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依据自己内心的准则去判断,就像你说的可以绝于那些不合理的人事和人情。比如在传统的人情社会里,可能会有各种人情债、面子工程,大家为了维持表面的和气,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然而,若从生命至上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放在珍惜生命、实现人生价值上,而不是被这些不合理的人事和人情所束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礼”作为一种规范,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绝”与“不绝”的度。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人事和人情时,“礼”可以提醒我们以一种恰当、有分寸的方式去处理,既不盲目迎合,也不生硬拒绝。这样既能维护一定的和谐,又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保障生命的纯粹和人生的正常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在后续读《论语》的过程中,肯定还会有更多这样深刻的感悟,说不定还能有新的发现和思考,我很期待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