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宜的文化情怀

国昌

<p class="ql-block">范敬宜的文化情怀</p><p class="ql-block">1996年8月间,人民日报海外版教科文部在武春河老总主持下编辑了《龙吟一一中华文化之光》一书。当时由我请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为之作序。</p><p class="ql-block">范总很忙,但他欣然应允,并很快“交活儿了”(范总语)。范总这篇序言不长,但却道出了中华文化的真谛与魅力,至今读来仍很有味道!</p><p class="ql-block">现转发于此,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范敬宜</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海外版从《华夏文化笔谈》和《龙吟﹣﹣中华文化之光》两个专栏中,精选部分作品,编辑成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编者嘱我为书作序,我很愿意借此机会谈一点想法。</p><p class="ql-block">海外版开辟前述两个专栏的初衷,是想通过介绍中华文化,帮助海内外读者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可爱以及为什么可爱。我一直认为,爱国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一定要有实际内容,首先要让人知道祖国有什么可爱和为什么可爱。如果不清楚祖国究竟有什么可爱和为什么可爱,你叫他如何爱得起来,如何爱得深刻?即使天天说爱,也是没有根基的。</p><p class="ql-block">我们伟大的祖国,可爱之处太多了:地大物博,可爱;山河壮丽,可爱;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可爱;但是最值得骄傲的可爱之处,也就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可爱之处,是她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p><p class="ql-block">那么,中华文化可爱在哪里?我们常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八个字来概括。但是,源究竟有多远,流究竟有多长,博大究竟有多大,精深究竟有多深,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回答清楚了。</p><p class="ql-block">我曾受业于近代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门下,他知识的渊博,为海内外所公认,可是我听他晚年说过,中国的文化是座大花园,我们只是在墙外徘徊,略窥枝叶而已。他老人家尚且如此感叹,遑论其他。当然,要求所有的人对中国文化有精深的研究,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不过,要求做到"略知一二"恐怕并不过分。达到"略知一二"也需要津梁,海外版出版本书的目的,无非是想为架设这座津梁贡献几块木板,几根钉子。</p><p class="ql-block">我们经常感慨于当代年轻人对祖国文化传统知之太少,因而对祖国的可爱也感之太少。有一位青年国画家曾经悄悄问我:"请您平心静气说一句,中国的绘画艺术真有那么高深吗?"我当时很生气地回答:"你这样提问题,我们就没有基本的共同语言了!"事后想想这种态度不对。</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文化的知识上出现这样的"断层",青年是没有责任的。作为年长的文化工作者,当前重要的不是摇头叹息,也不是互相抱怨,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从一枝一叶着手,来把中华文化这座大花园修建得更加可爱,使得广大游客浏览之后更加激发出爱我文化、爱我中华的感情。这就是我对出版本书的理解。</p>